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汉江上游晏家棚段二级阶地风成黄土成壤特征及气候变化

发布时间:2021-08-16 13:51
  为完善汉江上游更新世风成黄土成壤特征和气候变化资料,本研究以汉江上游晏家棚段二级阶地黄土-古土壤剖面为材料,进行粒度、磁化率和Rb/Sr的测定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晏家棚剖面自下而上呈现出更新世黄土(L2)-过渡性黄土(Lt)-古土壤(S1)的地层序列,剖面中古土壤(S1)的黏粒、磁化率(χlf)和Rb/Sr值均高于黄土层(Lt、L2),平均粒径(Mz)则低于黄土层,反映了古土壤(S1)风化成壤强度明显高于黄土层的特征。风化成壤特征的变化则进一步指示了古土壤形成时期受东亚夏季风影响,较温暖湿润;黄土形成时期,东亚冬季风增强,转为寒冷干旱的气候特点。 

【文章来源】:山东农业科学. 2020,52(05)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汉江上游晏家棚段二级阶地风成黄土成壤特征及气候变化


YJP-1、YJP-2的光释光生长曲线(a、b)和等效剂量频数分布直方图(c、d)

曲线,均值,黏粒,黄土


由表3看出,剖面的磁化率(χlf)介于29.00×10-8~49.00×10-8m3/kg之间,平均值为35.50×10-8m3/kg。在不同地层中χlf存在差异,古土壤S1的χlf介于29.00×10-8~49.00×10-8m3/kg之间,均值为40.60×10-8m3/kg;过渡黄土Lt的χlf介于34.80×10-8~45.00×10-8m3/kg之间,均值为36.50×10-8m3/kg;黄土L2的χlf介于32.00×10-8~37.00×10-8m3/kg之间,均值为34.60×10-8m3/kg。垂直方向上剖面的χlf呈现出古土壤>过渡黄土>黄土的变化趋势(图3)。此外,古土壤S1的Rb含量介于118.50~136.30 mg/kg之间,均值为130.35 mg/kg;Sr含量介于81.50~120.40 mg/kg之间,均值为100.80 mg/kg;Rb/Sr值介于1.12~1.50之间,均值为1.32。过渡黄土Lt的Rb和Sr分别介于126.20~134.30、118.70~134.30 mg/kg之间,均值分别为130.05、124.73 mg/kg;Rb/Sr值介于0.97~1.19之间,均值为1.05,略低于古土壤S1;黄土L2的Rb含量(123.07 mg/kg)最低,Sr(137.68 mg/kg)含量最高,Rb/Sr值介于0.81~0.96之间,均值为0.90。

汉江,采样点,位置


汉江起源于陕西省宁强潘冢山,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由西向东流经陕西、湖北两省,在武汉汇入长江,干流长1 577 km,流域面积15.9×104km2。丹江口以上为汉江上游,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曲流发育,河谷较深,水能资源丰富;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霜期较长,雨量丰沛,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受秦岭造山运动影响,峡谷和盆地相间分布,在盆地或宽阔河谷地区的河流阶地上广泛堆积厚层风成黄土。经过细致的野外观察,本研究选取位于汉江上游郧县盆地的晏家棚(YJP)为研究剖面(32°49"33.59″N,110°26"12.53″E)。YJP是天然出露的汉江T2阶地前缘,剖面厚8.35 m,地层保存完整且界限清晰,共可分为7个沉积层,具体地层特征如表1。在清理出YJP的新鲜垂直剖面上,从上至下以10 cm为间隔连续采集沉积样品139个,并在顶部古土壤层采集光释光年龄样品2个。


本文编号:3345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45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bd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