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成的变化特征

发布时间:2021-08-20 01:33
  以辽宁章古台沙地不同林龄(7年、16年、34年、55年)樟子松林下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对0~5 cm、5~10 cm、10~20 cm、20~40 cm土层有机碳的含量与储量进行比较,定量分析腐殖质组成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土层中有机碳含量随深度呈显著下降趋势;并且有机碳含量与储量随林龄增长趋势显著,其中16~34年这一阶段是樟子松土壤有机碳积累最快的时期。土壤腐殖质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相似。不同林龄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0~5 cm土层的PQ值随林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最大值出现在34年;5~40 cm土层PQ值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0~10 cm土层CHA/CFA比随着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10~40 cm土层CHA/CFA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说明在16~34年生时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储量和腐殖质碳含量快速积累,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最高,腐殖质的聚合度改善较为明显;34年生以后土壤有机碳和腐殖质碳含量增速减慢,甚至下降,表层土壤腐殖化程度降低。 

【文章来源】:辽宁农业科学. 2020,(04)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碳组成的变化特征


不同林龄林下土壤有机碳含量

土壤图,林龄,土壤,储量


表 2 不同林龄组林下土壤容重 土层(cm) 土壤容重(g/cm3) 7年(CK) 16年 34年 55年 0~5 1.57±0.01Ac 1.56 ±0.01Ac 1.47±0.03Bb 1.54±0.02Ab 5~10 1.59±0.00Ab 1.58 ±0.01Ab 1.53±0.01Ba 1.57±0.02Aab 10~20 1.60±0.01Ab 1.59 ±0.01Aab 1.54±0.02Ba 1.59±0.02Aa 20~40 1.61±0.01Aa 1.60 ±0.01Aa 1.56±0.02Ba 1.60 ±0.01Aa 注:表中数字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同一土层不同林型土壤样本差异达5%显著水平,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同一林型不同土层土壤样本差异达5%显著水平。下同。2.3 不同林龄土壤腐殖质碳含量及组成比较

土壤图,林龄,腐殖质,土壤


同一林分PQ值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0~5 cm土层PQ值随着林龄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34年樟子松土壤腐殖质PQ值最大为0.354,其次是55年为0.352。5~40 cm土层PQ值随着林龄的增长而增加,55年达到最大值。CHA/CFA比范围在0.462~0.57之间,具体表现为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0~10 cm土层CHA/CFA比随着林龄增长先增加后减小,34年樟子松土壤腐殖质CHA/CFA比最大为0.57和0.54,其次是55年为0.56和0.537。10~20 cm土层CHA/CFA比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出现在对照7年和55年。可见7~34年生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PQ值随着林龄增长而增加,说明这一时期,樟子松人工林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品质越来越好,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樟子松人工林有利于林下沙土的养分积累。表 3 林下土壤腐殖质组分结构比 土层 7年 16年 34年 55年 PQ CHA/CFA PQ CHA/CFA PQ CHA/CFA PQ CHA/CFA 0~5 cm 0.330 0.523 0.347 0.550 0.354 0.570 0.352 0.560 5~10 cm 0.317 0.513 0.341 0.533 0.346 0.540 0.350 0.537 10~20 cm 0.290 0.474 0.335 0.523 0.343 0.530 0.345 0.533 20~40 cm 0.223 0.462 0.323 0.490 0.330 0.516 0.338 0.526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秦岭山地不同龄组锐齿栎林土壤和枯落物有机碳、全氮特征[J]. 李哲,董宁宁,侯琳,张帆,马武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12)
[2]不同林型土壤有机碳及腐殖质组成的分布特征[J]. 贾树海,王薇薇,张日升.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6)
[3]沙地樟子松人工林的生长与成熟[J]. 张日升.  防护林科技. 2016(11)
[4]黄河三角洲长期人工林地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J]. 杜振宇,董海凤,井大炜,马丙尧,刘方春.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5)
[5]大兴安岭南段华北落叶松人工林碳储量及分配特征研究[J]. 舒洋,周梅,赵鹏武,曾楠,石亮,王梓璇,王鼎,葛鹏,张波.  生态环境学报. 2016(10)
[6]土地覆盖类型对科尔沁沙地南缘土壤有机碳储量的影响[J]. 高亮,高永,王静,罗凤敏,吕新丰.  中国沙漠. 2016(05)
[7]腐殖物质特异性及其产生机制[J]. 窦森,李艳,关松,郭聃,张明阳,金良.  土壤学报. 2016(04)
[8]干湿交替对半干旱区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土壤C和N矿化速率影响[J]. 范志平,胡亚林,黎锦涛,曾德慧.  生态学杂志. 2015(12)
[9]黑龙江省不同龄组软阔混交林碳密度及其分配[J]. 佟健,金光泽,李凤日,贾炜玮,崔晓阳.  生态学杂志. 2014(12)
[10]沙地樟子松人工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J]. 张日升,肖巍,于红军,王国晨,孙海红.  辽宁林业科技. 2014(04)

硕士论文
[1]河北省主要土壤腐殖质特征研究[D]. 安红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2]樟子松固沙林地表环境要素变化规律的研究[D]. 段海侠.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352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52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f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