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特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1-08-25 12:29
  干旱是影响玉米产量的第一限制因素,挖掘遗传潜力,选育抗旱玉米品种是增进玉米产量稳定性、抵御干旱的重要途径。筛选和鉴定玉米抗旱种质,明确耐旱生理特性,可为抗旱育种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10份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2种水分处理(中度干旱、正常供水)条件下,调查了农艺性状(绿叶面积、雌雄间隔期ASI)、产量性状,通过综合分析,选择2种抗旱类型玉米自交系,系统调查了叶片叶绿素荧光参数、丙二醛和脯氨酸,以及保护酶(SOD、POD、CAT和APX)等生理指标,明确了不同抗旱玉米自交系的生理特征。主要结果如下:1、以抗旱系数和抗旱指数为评价基础,辅助第二性状指标(绿叶叶面积、叶绿素含量和雌雄间隔期ASI),对10份玉米自交系进行综合评价筛选,筛选出抗旱性强的玉米自交系郑58和91227,抗旱性较弱的K12。2、干旱胁迫条件下,抗旱性差K12的叶片PSⅡ供体侧(Vk)和受体侧(Vj)明显增加,且Wk增加幅度大于Vj。而抗旱性较强的郑58和91227增加幅度较小,说明郑58和91227PSⅡ电子传递速率(Ψo)和整体稳定性(PIabs)优于K12。而在正常供水条件下,郑58、91227与K12两者差异较小。...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不同基因型玉米自交系对干旱胁迫的生理特性分析


干旱胁迫与正常供水条件下不同基因型玉米材料的产量分布

抗旱性,聚类图


图 2.2 玉米抗旱指数评价抗旱性聚类图Fig 2.2 The clustering figure of the drought resistance index in the evaluate of variety drought resistance

抗旱性,形态指标,玉米,聚类图


图 2.3 玉米形态指标评价抗旱性聚类图Fig 2.3 The clustering figure of morphological index in the evaluate of variety drought resistance2.3 讨论一个作物是否抗旱,最终要体现在产量上(Bruce et al 2002)。因此我们以玉米自交系的产量为基础,选择了和产量性状相关性极强的生理性状作为评价自交系抗旱性的指标,真实而又准确的反映出了自交系的抗旱性(张卫星等 2007;孙彩霞等2002)。同时,作物的抗旱性受到多基因的控制与水分密切相关的综合性状,基因多样性和逆境的复杂性决定了作物对干旱的多样性。玉米会随着水分的缺失而在形态上13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HSP70可提高干旱高温复合胁迫诱导的玉米叶片抗氧化防护能力[J]. 胡秀丽,李艳辉,杨海荣,刘全军,李潮海.  作物学报. 2010(04)
[2]晴天条件下光、温变化对苹果绿色果皮原初光化学反应的影响[J]. 孙山,张立涛,高辉远,束怀瑞,王来平.  应用生态学报. 2009(10)
[3]灌浆期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光系统活性的影响[J]. 李耕,高辉远,赵斌,董树亭,张吉旺,杨吉顺,王敬锋,刘鹏.  作物学报. 2009(10)
[4]干旱胁迫下玉米苗期根系和光合生理特性的研究[J]. 齐健,宋凤斌,韩希英,王晓波.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7(03)
[5]苗期玉米根叶对干旱胁迫的生理响应[J]. 齐健,宋凤斌,刘胜群.  生态环境. 2006(06)
[6]我国21世纪水资源挑战与节水型社会经济模式的探讨[J]. 刘翰朝.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06(02)
[7]水分胁迫对玉米苗期生理和形态特性的影响[J]. 郑盛华,严昌荣.  生态学报. 2006(04)
[8]玉米不同抗旱杂交组合的抗旱性和丰产性研究[J]. 张卫星,赵致,柏光晓,付芳婧.  玉米科学. 2006(01)
[9]快速叶绿素荧光诱导动力学分析在光合作用研究中的应用[J]. 李鹏民,高辉远,Reto J.Strasser.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2005(06)
[10]不同干旱胁迫条件下我国玉米骨干自交系的抗旱性比较研究[J]. 路贵和,戴景瑞,张书奎,李文明,陈绍江,鄂立柱,张义荣.  作物学报. 2005(10)

博士论文
[1]玉米抗旱性鉴定指标体系及抗旱鉴定指标遗传特性的研究[D]. 孙彩霞.沈阳农业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玉米自交系抗旱性鉴定指标体系研究[D]. 李运朝.河北农业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3621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621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da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