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不透水地表胁迫下土壤呼吸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26 05:50
城市化的进程,极大影响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过程和功能。每年因土地利用方式改变而引起的CO2增加,使得城市化所引起的土壤呼吸变化以及对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研究以城市中带状、面状、体状不透水地面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观测的研究方法,研究在城市不透水地面的影响下土壤温度、含水量及土壤呼吸的变化特征。主要获得如下研究结论:(1)三类人工不透水地表均对毗邻绿地土壤呼吸具有显著影响,土壤呼吸速率随着距离梯度的增加呈递减趋势;(2)人工不透水地表对毗邻绿地土壤温度和含水量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影响土壤呼吸速率,土壤呼吸与土壤温度呈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呈负相关;(3)人工不透水地表的不同体量大小对土壤呼吸影响程度不同;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样地梯度样带布置图
间距进行加密采样测定,共设定9条样线,每样线上46个测点,每个测点测试2分钟,每10s记录一个数据,取2分钟所记录数据的平均值用于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逐渐远离混凝土构筑层,总体上土壤温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则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土壤温度在0cm处最高,0-20cm范围内表现为急剧下降,而后在波动中缓慢下降,在68cm以后基本趋于稳定;土壤湿度在0cm处最低,然后呈波浪形起伏变化,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我们确定样线长度为Im
4.1.1带状不透水地表对邮:邻绿地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人行小路的道路边绿地土壤温度在梯度样带上5cm点处最高为(26.52±0.39°C),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在5cm点处的温度与样带上的其余点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土壤温度在35cm后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在试验梯度样带上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时,在5cm点处的土壤含水量与样带上的其余点之间差异都不显著。普通车行道的道路边绿地土壤温度在梯度样带上5cm点处最高为(34. 32±2. 20°C),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在5cm点处的温度与样带上的其佘点之间差异都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在试验梯度样带上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5cin点处的土壤含水量与样带上的其余点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同时,土壤含水量在35cm后没有显著差异。次干路道路边绿地土壤温度在梯度样带上5cm点处最低为(33.70±0.63°C),随着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同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土壤碳循环与碳固持研究综述[J]. 罗上华,毛齐正,马克明,邬建国. 生态学报. 2012(22)
[2]城市化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侯颖.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2)
[3]城市地表硬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 赵丹,李锋,王如松. 生态学报. 2010(14)
[4]城市沿江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曾宏达,杜紫贤,杨玉盛,李熙波,张雅纯,杨志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3)
[5]开封市不同功能区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分析(英文)[J]. 孙艳丽,马建华,李灿.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01)
[6]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J]. 赵荣钦,黄贤金,徐慧,高珊. 自然资源学报. 2009(10)
[7]东北地区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J]. 段迎秋,魏忠义,韩春兰,孔令苏,王秋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8]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J]. 方精云,王娓. 植物生态学报. 2007(03)
[9]城市土壤特性与绿化树生长势衰弱关系研究[J]. 李丽雅,丁蕴铮,侯晓丽,张广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10]城市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特征与来源分析[J]. 何跃,张甘霖. 土壤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城市构筑物对比邻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 马生丽.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3674
【文章来源】:山西农业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样地梯度样带布置图
间距进行加密采样测定,共设定9条样线,每样线上46个测点,每个测点测试2分钟,每10s记录一个数据,取2分钟所记录数据的平均值用于分析。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逐渐远离混凝土构筑层,总体上土壤温度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土壤含水量则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土壤温度在0cm处最高,0-20cm范围内表现为急剧下降,而后在波动中缓慢下降,在68cm以后基本趋于稳定;土壤湿度在0cm处最低,然后呈波浪形起伏变化,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我们确定样线长度为Im
4.1.1带状不透水地表对邮:邻绿地土壤温度及含水量的影响由图3可以看出,人行小路的道路边绿地土壤温度在梯度样带上5cm点处最高为(26.52±0.39°C),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同时,在5cm点处的温度与样带上的其余点之间都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土壤温度在35cm后没有显著差异。土壤含水量在试验梯度样带上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同时,在5cm点处的土壤含水量与样带上的其余点之间差异都不显著。普通车行道的道路边绿地土壤温度在梯度样带上5cm点处最高为(34. 32±2. 20°C),并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但是,在5cm点处的温度与样带上的其佘点之间差异都不显著。土壤含水量在试验梯度样带上随着距离的增加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并且在5cin点处的土壤含水量与样带上的其余点之间都有显著差异,同时,土壤含水量在35cm后没有显著差异。次干路道路边绿地土壤温度在梯度样带上5cm点处最低为(33.70±0.63°C),随着距离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同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城市土壤碳循环与碳固持研究综述[J]. 罗上华,毛齐正,马克明,邬建国. 生态学报. 2012(22)
[2]城市化对土壤呼吸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J]. 侯颖. 生态环境学报. 2011(12)
[3]城市地表硬化对植物生理生态的影响研究进展[J]. 赵丹,李锋,王如松. 生态学报. 2010(14)
[4]城市沿江土地覆被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和轻组有机碳的影响[J]. 曾宏达,杜紫贤,杨玉盛,李熙波,张雅纯,杨志峰. 应用生态学报. 2010(03)
[5]开封市不同功能区城市土壤有机碳含量与密度分析(英文)[J]. 孙艳丽,马建华,李灿.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2010(01)
[6]城市系统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J]. 赵荣钦,黄贤金,徐慧,高珊. 自然资源学报. 2009(10)
[7]东北地区城市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特征[J]. 段迎秋,魏忠义,韩春兰,孔令苏,王秋兵.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8(03)
[8]作为地下过程的土壤呼吸:我们理解了多少?[J]. 方精云,王娓. 植物生态学报. 2007(03)
[9]城市土壤特性与绿化树生长势衰弱关系研究[J]. 李丽雅,丁蕴铮,侯晓丽,张广增.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3)
[10]城市土壤有机碳和黑碳的含量特征与来源分析[J]. 何跃,张甘霖. 土壤学报. 2006(02)
硕士论文
[1]城市构筑物对比邻绿地土壤呼吸的影响[D]. 马生丽.西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6367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636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