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北方典型农田土壤团聚体氮素累积与淋溶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1 14:10
中国是世界上氮肥施用量最大的国家,过量施氮和不合理施用氮肥的问题十分严重,这不仅会造成农田土壤氮素累积,也会造成面源污染等水体污染问题。由于我国北方地区不同农田土壤类型区气候、地形、生物、母质、降雨量等因素以及施肥量、施肥类型和灌溉制度不同,从而导致不同类型土壤的氮素累积与淋洗特征不尽相同。因此研究不同施肥和淋洗处理条件下,北方典型农田土壤团聚体氮素的累积和淋溶特征可以为科学施用氮肥,减少土壤氮素损失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选取4种北方典型农田土壤:黑土、褐土、潮土和黄绵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探究不同的施肥和淋洗处理下,我国北方典型农田土壤团聚体氮素的累积与淋洗特征以及土壤团聚体数量特征与土壤氮素养分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和淋洗强度对团聚体组成特征并无显著影响,随施肥次数的增加,4种土壤5-2 mm、2-1 mm、1-0.5 mm、0.5-0.25 mm和<0.25 mm粒级团聚体氮素含量及储量均显著增加并最终趋于稳定,其中不同粒级团聚体中以>0.25 mm大团聚体氮素含量及储量增加显著(P<0.05)。随着施肥次数的增加,不同土壤无机氮储...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92.材料与方法2.1供试土壤基本信息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北方4个省区4种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黑龙江省克山耕地黑土、河北石家庄耕地褐土、北京大兴耕地潮土、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的黄绵土。四种土壤按照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1998)分类方法的土组名均为:Cambisols(雏形土)。样品采集时,在各取样地选择地形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和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典型农地布设3个1m×1m的典型样地,在各样地内沿对角线随机布设5点,供试土壤采用多点混合的方式,在每个采样点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mm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土壤,混合采集0-10cm表层土样,最终将每个样地中采集的5个样本混合成一个复合样本,共采集土壤样品约20kg。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硬质塑料盒内,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挤压,运输回室内实验室经自然风干后,挑去肉眼可见的细根和石块等,过5mm土壤筛保存备用,关于采样区的地形与气候等概况如下,同时供试土壤基本理化特征见表2-1。图2-1土壤采样点Fig.2-1Soilsamplesi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J]. 李玮,陈欢,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张存岭,郑良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2)
[2]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 石岩松,曹晶晶,李琳琳,刘建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9)
[3]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麦后复种花生田土壤性质和产量的影响[J]. 赵继浩,李颖,钱必长,李金融,刘兆新,高芳,杨坚群,甄晓宇,杨东清,李向东.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4]连续三年减施氮肥对潮土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J]. 陈磊,宋书会,云鹏,周磊,高翔,卢昌艾,刘荣乐,汪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9)
[5]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和微生物量特征[J]. 荣勤雷,李若楠,黄绍文,周春火,唐继伟,王丽英,张彦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6]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张迪,姜佰文,梁世鹏,吕思琪,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7]化肥对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及过量施用的成因分析[J]. 张晓楠,邱国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4)
[8]生物炭和氮肥配施提高■土团聚体稳定性及作物产量[J]. 李伟,代镇,张光鑫,刘杨,韩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5)
[9]滴灌和施用秸秆降低日光温室番茄地氮素淋溶损失[J]. 梁斌,唐玉海,王群艳,李飞,李俊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7)
[10]农田减氮调控施肥对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损失的影响[J]. 张英鹏,李洪杰,刘兆辉,孙明,孙翠平,井永苹,罗加法,李彦.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D]. 周晶.中国农业大学 2017
[3]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 王少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硕士论文
[1]秸秆还田条件下休耕轮作对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的影响[D]. 杨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
[2]不同添加材料对土壤氮素的固持作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张雅君.郑州大学 2018
[3]地膜覆盖与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在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D]. 何璇.沈阳农业大学 2017
[4]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剖面碳氮磷的变化特征[D]. 徐虎.贵州大学 2017
[5]灌区农田水氮运移机理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 魏茅.长安大学 2014
[6]灌施条件下尿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刘秋丽.太原理工大学 2012
[7]三种质地土壤氮素淋溶规律研究[D]. 刘健.北京林业大学 2010
[8]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对旱地及半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及水分利用的研究[D]. 董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7120
【文章来源】: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材料与方法92.材料与方法2.1供试土壤基本信息本研究选取了我国北方4个省区4种典型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为黑龙江省克山耕地黑土、河北石家庄耕地褐土、北京大兴耕地潮土、陕西延安黄土高原的黄绵土。四种土壤按照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WRB,1998)分类方法的土组名均为:Cambisols(雏形土)。样品采集时,在各取样地选择地形一致,近期施肥耕作措施和植物生长状况相同的典型农地布设3个1m×1m的典型样地,在各样地内沿对角线随机布设5点,供试土壤采用多点混合的方式,在每个采样点先用小土铲去掉表层3mm左右的土壤,然后倾斜向下切取一片片土壤,混合采集0-10cm表层土样,最终将每个样地中采集的5个样本混合成一个复合样本,共采集土壤样品约20kg。将采集的土壤样品放入硬质塑料盒内,以确保在运输过程中不受到挤压,运输回室内实验室经自然风干后,挑去肉眼可见的细根和石块等,过5mm土壤筛保存备用,关于采样区的地形与气候等概况如下,同时供试土壤基本理化特征见表2-1。图2-1土壤采样点Fig.2-1Soilsamplesi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施肥模式对砂姜黑土团聚体特征及有机碳的影响[J]. 李玮,陈欢,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张存岭,郑良勇. 中国农学通报. 2019(32)
[2]长期连作棉田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的变化[J]. 石岩松,曹晶晶,李琳琳,刘建国. 江苏农业科学. 2019(19)
[3]秸秆还田与耕作方式对麦后复种花生田土壤性质和产量的影响[J]. 赵继浩,李颖,钱必长,李金融,刘兆新,高芳,杨坚群,甄晓宇,杨东清,李向东.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5)
[4]连续三年减施氮肥对潮土玉米生长及根际土壤氮素供应的影响[J]. 陈磊,宋书会,云鹏,周磊,高翔,卢昌艾,刘荣乐,汪洪.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9)
[5]不同施肥模式下设施菜田土壤团聚体养分和微生物量特征[J]. 荣勤雷,李若楠,黄绍文,周春火,唐继伟,王丽英,张彦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7)
[6]草甸黑土团聚体稳定性对耕作与炭基肥施用的响应[J]. 张迪,姜佰文,梁世鹏,吕思琪,许欣桐. 农业工程学报. 2019(14)
[7]化肥对我国水环境安全的影响及过量施用的成因分析[J]. 张晓楠,邱国玉.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9(04)
[8]生物炭和氮肥配施提高■土团聚体稳定性及作物产量[J]. 李伟,代镇,张光鑫,刘杨,韩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05)
[9]滴灌和施用秸秆降低日光温室番茄地氮素淋溶损失[J]. 梁斌,唐玉海,王群艳,李飞,李俊良. 农业工程学报. 2019(07)
[10]农田减氮调控施肥对华北潮土区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氮素损失的影响[J]. 张英鹏,李洪杰,刘兆辉,孙明,孙翠平,井永苹,罗加法,李彦.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4)
博士论文
[1]中国农业生产中的养分平衡与需求研究[D]. 刘晓永.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
[2]长期施氮对东北黑土微生物及主要氮循环菌群的影响[D]. 周晶.中国农业大学 2017
[3]黄土高原旱作覆膜玉米不同时期施氮效果及气态氮损失[D]. 王少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6
硕士论文
[1]秸秆还田条件下休耕轮作对玉米农田土壤团聚体及其养分的影响[D]. 杨阳.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2019
[2]不同添加材料对土壤氮素的固持作用及作物生长的影响[D]. 张雅君.郑州大学 2018
[3]地膜覆盖与施肥条件下土壤氮素在团聚体中的分布特征[D]. 何璇.沈阳农业大学 2017
[4]长期施肥下我国典型农田土壤剖面碳氮磷的变化特征[D]. 徐虎.贵州大学 2017
[5]灌区农田水氮运移机理及其数值模拟研究[D]. 魏茅.长安大学 2014
[6]灌施条件下尿素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规律研究[D]. 刘秋丽.太原理工大学 2012
[7]三种质地土壤氮素淋溶规律研究[D]. 刘健.北京林业大学 2010
[8]不同栽培模式及氮肥用量对旱地及半旱地土壤氮素矿化及水分利用的研究[D]. 董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3771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77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