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铜鼓岭保护区森林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02 19:11
热带常绿季雨矮林为铜鼓岭地区顶极植被,在保护区建立之前部分低海拔的原生季雨矮林遭到人为破坏而形成次生灌从,目前得到较好的恢复.有朝着季雨矮林演替的趋势。凋落物分解能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维持土壤肥力,保证植物再生长,促进植被的恢复演替进程,对生态系统的恢复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同一植被分布区相同树种凋落叶在不同演替阶段森林中的分解特性,以及入侵种侵入后产生的凋落物对正处于演替阶段森林的凋落叶分解有何影响,本文以海南铜鼓岭地区原生热带常绿季雨矮林、遭破坏后天然更新的山麓灌木林共有种——贡甲(Maclurodendron oligophlebium)、海南大风子(Hydnocarpus hainanensis)凋落叶、两个演替阶段森林各自的混合凋落叶以及入侵种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和本地种大青(Clerodendrum cyrtophyllum)的凋落叶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分解试验,探讨凋落叶分解与森林演替过程的关系和各演替阶段的养分释放规律,以及入侵种飞机草对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和养分释放规律的影响,以期为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的恢复提供基础数据,为森林生态系统整体...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森林凋落物的概念
1.1.2 森林凋落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1.1.3 凋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子
1.1.4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方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与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土壤特征
2.1.6 植被特征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来源与实验设计
2.2.2 养分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
2.2.3 计算公式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鼓岭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3.1.1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残留率比较研究
3.1.2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比较研究
3.1.3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不同阶段养分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3.1.4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净释放率比较研究
3.1.5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养分初始质量分数与分解速率相关性分析
3.2 入侵种飞机草对山麓灌木林优势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3.2.1 不同混合比例凋落叶分解残留率及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3.2.2 不同混合比例凋落叶分解残留率Olson指数模型
3.2.3 不同混合比例凋落叶养分初始质量分数与分解速率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4.1.1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残留率与分解速率比较研究
4.1.2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4.1.3 凋落叶养分初始质量分数与分解速率相关性分析
4.2 入侵种与本地种对铜鼓岭优势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南丘陵区3种林分凋落叶客置分解特征[J]. 陈莉莎,张金池,庄家尧,司登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05)
[2]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J]. 李瑛云,陈海波,张艳波. 林业科技. 2013(02)
[3]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J]. 郭绪虎,肖德荣,田昆,余红忠. 生态学报. 2013(05)
[4]重庆酸雨区马尾松与木荷的叶凋落物分解特征[J]. 任来阳,于澎涛,刘霞,王彦辉,李振华,王轶浩.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2)
[5]森林凋落物分解与酶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葛晓敏,吴麟,唐罗忠. 世界林业研究. 2013(01)
[6]油松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养分释放的影响[J]. 张晓曦,刘增文,杜良贞,祝振华,许加.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1)
[7]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J]. 査同刚,张志强,孙阁,王高敏,贠小琴,王伊琨,刘艳. 生态学报. 2012(24)
[8]杉木与楠木凋落叶混合分解及其P、K动态[J]. 江淼华,程徐冰,杨建忠,郭剑芬.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03)
[9]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效应[J]. 刘增文,杜良贞,张晓曦,祝振华,袁娜,时腾飞. 生态学报. 2012(08)
[10]刺槐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微量元素释放的影响[J]. 杜良贞,刘增文,祝振华,李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本文编号:3379572
【文章来源】:海南大学海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言
1.1 文献综述
1.1.1 森林凋落物的概念
1.1.2 森林凋落物国内外研究进展
1.1.3 凋落物分解及其影响因子
1.1.4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方法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研究地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区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地质与地貌特征
2.1.3 气候特征
2.1.4 水文特征
2.1.5 土壤特征
2.1.6 植被特征
2.2 材料与方法
2.2.1 材料来源与实验设计
2.2.2 养分分析测定指标与方法
2.2.3 计算公式
2.2.4 数据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铜鼓岭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3.1.1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残留率比较研究
3.1.2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速率比较研究
3.1.3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不同阶段养分元素含量变化研究
3.1.4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净释放率比较研究
3.1.5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养分初始质量分数与分解速率相关性分析
3.2 入侵种飞机草对山麓灌木林优势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3.2.1 不同混合比例凋落叶分解残留率及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3.2.2 不同混合比例凋落叶分解残留率Olson指数模型
3.2.3 不同混合比例凋落叶养分初始质量分数与分解速率相关性分析
4 讨论
4.1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特性研究
4.1.1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分解残留率与分解速率比较研究
4.1.2 不同演替阶段森林凋落叶养分动态比较研究
4.1.3 凋落叶养分初始质量分数与分解速率相关性分析
4.2 入侵种与本地种对铜鼓岭优势种凋落叶分解的影响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南丘陵区3种林分凋落叶客置分解特征[J]. 陈莉莎,张金池,庄家尧,司登宇.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2013(05)
[2]小兴安岭阔叶红松林生态系统凋落物分解速率的研究[J]. 李瑛云,陈海波,张艳波. 林业科技. 2013(02)
[3]滇西北高原纳帕海湿地湖滨带优势植物生物量及其凋落物分解[J]. 郭绪虎,肖德荣,田昆,余红忠. 生态学报. 2013(05)
[4]重庆酸雨区马尾松与木荷的叶凋落物分解特征[J]. 任来阳,于澎涛,刘霞,王彦辉,李振华,王轶浩.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2)
[5]森林凋落物分解与酶的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 葛晓敏,吴麟,唐罗忠. 世界林业研究. 2013(01)
[6]油松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养分释放的影响[J]. 张晓曦,刘增文,杜良贞,祝振华,许加. 水土保持学报. 2013(01)
[7]凋落物分解主场效应及其土壤生物驱动[J]. 査同刚,张志强,孙阁,王高敏,贠小琴,王伊琨,刘艳. 生态学报. 2012(24)
[8]杉木与楠木凋落叶混合分解及其P、K动态[J]. 江淼华,程徐冰,杨建忠,郭剑芬.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2(03)
[9]黄土高原不同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效应[J]. 刘增文,杜良贞,张晓曦,祝振华,袁娜,时腾飞. 生态学报. 2012(08)
[10]刺槐与其他树种枯落叶混合分解对微量元素释放的影响[J]. 杜良贞,刘增文,祝振华,李茜.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本文编号:33795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795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