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对森林、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干湿交替对森林、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土壤微生物氮转化是土壤中植物可利用性氮生产的重要过程,包括氨化和硝化反应两个过程,因为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受土壤可利用性氮的限制,而土壤微生物氮转化受土壤水分的影响,尤其在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因此,研究暖温带森林、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对干湿交替的响应,在预测全球变化对森林、草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室内培养的方法,从位香山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内蒙古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采集土壤样品,模拟短期小降雨事件(即干湿交替)研究对半干旱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的影响,阐明微生物在氮转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及干旱区微生物对降雨的快速响应。主要结果如下:1、土壤净氮矿化速率:通过对两个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速率研究发现,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速率对短期小降雨事件有较大的响应,森林生态系统山顶部和底部氮矿化速率最大值(RN-max)分别为40.87和22.86μg g~(-1)h~(-1)顶部和底部净硝化速率最大值分别为40.75和22.77μg g~(-1)h~(-1),经过培养实验发现,顶部净氮矿化、净硝化速率到达最大值的时间(TRN-max)均为6h,底部均为5h,顶部净氮矿化、硝化速率最大值的一半持续时间(D1/2max-RN)均为1.5h,底部均为2.5h;对从东到西的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样带土壤培养发现,位于吉林通往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路段长岭县的松嫩平原盐碱地(SAL)、内蒙古二连浩特至锡林浩特路段的典型草原(TGX)、内蒙古满都拉的典型草原(TGM)、近乌力吉路段的荒漠化草原(DGJ)的氮矿化速率最大值(RN-max)分别为0.92、1.69、1.10和0.61μg g~(-1)h~(-1),净硝化速率最大值分别为0.40、1.23、0.82和0.25μg g~(-1)h~(-1)四个不同草地生态系统净氮矿化、净硝化速率到达最大值的时间(TRN-max)均为8h,净氮矿化、净硝化速率最大值的一半持续时间(D1/2max-RN)均为7h;草地生态系统氮矿化速率远远低于森林生态系统。2、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通过测定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和内蒙古草地生态系统中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发现微生物对短期降雨的激发效应敏感且反应迅速,森林生态系统山顶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3h达到最大值67.16 μg g~(-1),山的底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在2h达到最大值56.67μg g~(-1);草地生态系统SAL、TGX、TGM、DGJ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在8h达到最大值,且最大值分别为31.59、28.79、15.22和15.69μg g~(-1)。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库远远小于森林生态系统,因此到达最大值的时间较迟缓。森林生态系统山顶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草地生态系统的2.13-4.41倍,底部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是草地生态系统的1.79-3.72倍。3、通过比较干湿交替对森林和草地生态系统土壤净氮矿化速率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说明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氮储量、土壤水分含量以及微生物种类及多样性是影响土壤可利用性的重要原因,土壤微生物在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对降雨非常敏感,短期的降雨事件或者干湿交替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氮转化。
【关键词】:森林生态系统 草地生态系统 降水脉冲效应 净氮矿化速率 微生物生物量氮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714;S812.2
【目录】:
- 摘要7-9
- 第一章 水分变化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氮转化和微生物的影响进展9-19
- 1.1 土壤氮的转化过程及影响因素9-12
- 1.2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含量12-13
- 1.3 环境因素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13-15
- 1.4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与土壤质地的关系15
- 1.5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测定方法15-17
-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17-19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19-24
- 2.1 研究区概况19
- 2.2 土壤样品采集19-21
- 2.3 培养实验与测试21-23
- 2.4 统计分析23-24
- 第三章 干湿交替对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24-31
- 3.1 结果与分析25-29
- 3.1.1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水分散失量25
- 3.1.2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对降雨的脉冲响应25-27
- 3.1.3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脉冲响应特征值27-29
- 3.2 讨论29-30
- 3.3 结论30-31
- 第四章 干湿交替对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31-37
- 4.1 结果与分析32-35
- 4.1.1 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对降雨的脉冲响应32-33
- 4.1.2 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脉冲响应特征值33-35
- 4.2 讨论35-36
- 4.3 结论36-37
- 第五章 讨论与展望37-41
- 5.1. 讨论37-40
- 5.1.1 降雨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速率的影响37
- 5.1.2 降雨对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影响37-38
- 5.1.3 未来降雨格局改变对土壤氮矿化影响的机制发展与新模式38-40
- 5.2 展望40-41
- 参考文献41-49
- Abstract49-51
- 致谢51-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芳;叶茂;徐海量;;新疆草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初探[J];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梁爽;彭书时;林鑫;丛楠;;1982—2010年全国草地生长时空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3 刘兴元;王玮;;藏北草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2013年07期
4 祝廷成,陈庆诚;第十四届国际草地学术会议简介[J];生态学报;1981年03期
5 任继周;草地生态系统及我国南方草地开发问题[J];大自然探索;1985年04期
6 闵庆文,谢高地,胡聃,沈镭,严茂超;青海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价值评估[J];资源科学;2004年03期
7 于格,鲁春霞,谢高地;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研究进展[J];资源科学;2005年06期
8 金j;高亚敏;崔光欣;王平;杨磊;王晓娟;;西北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初探[J];生命科学研究;2006年03期
9 秦琴;杨晓红;王春华;;菌根生物技术在退化草地生态系统中的意义[J];生物技术通报;2006年S1期
10 闫玉春;唐海萍;辛晓平;王旭;;围封对草地的影响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09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X;;草地生态系统受损的耗散结构机制[A];新世纪 新机遇 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下册)[C];2001年
2 张新时;;草地的气候—植被关系及其优化生态—生产范式[A];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 in 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2000年
3 尹剑慧;卢欣石;;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体系的研究[A];中国草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兰伟;;浅谈甘孜州草地灌溉及其发展对策[A];四川草业科技十年进展[C];2004年
5 钟华平;樊江文;于贵瑞;韩彬;胡中民;岳燕珍;梁飚;;草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A];中国草学会草地资源与管理第四次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3年
6 高承芳;翁伯琦;王义祥;徐国忠;;我国南方草地发展存在的问题[A];农区草业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刘士义;;草地生态系统科学利用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A];《2009中国羊业进展》论文集[C];2009年
8 丁路明;龙瑞军;郭旭生;尚占环;;放牧生态系统家畜牧食行为研究进展[A];2009中国草原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徐雅梅;苗彦军;;西藏草地营养现状及其评价[A];第四届中国畜牧兽医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张英俊;时坤;;建立多功能现代化草地牧场模式的可行性[A];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草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尹维纳;科学家关注“草地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响应”[N];中国绿色时报;2007年
2 汪卫笙 (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美丽的草地,,我们的家[N];中国图书商报;2005年
3 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徐柱;我国北方草地生物多样性与优化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研究[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青海省循化县草原站 韩国忠;浅谈草地退化的原因及对策[N];中国畜牧兽医报;2010年
5 记者 朱国亮;用不了10年,甘南将成为新沙尘源[N];新华每日电讯;2004年
6 记者 郭姜宁;防御母亲河断流应从源头抓起[N];科技日报;2001年
7 记者 戴随刚 通讯员 马宗泰;环青海湖地区 草地生态系统响应试验启动[N];中国气象报;2010年
8 记者 辛元戎;青海大学—清华大学三江源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站揭牌[N];青海日报;2010年
9 张目 朱国亮;青藏草地生态系统严重退化[N];中国改革报;2003年
10 徐虹;让川西北草地充满生机[N];中国畜牧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冬;天然草地生态系统固碳现状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5年
2 杨新明;华北农牧交错区草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交换规律的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15年
3 贺少轩;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坡耕地撂荒后自然恢复草地碳动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孙政国;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储量初步核算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曲鲁平;热浪对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影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6 王峗博;松嫩草地生态系统CO_2交换对氮沉降、降水增加及放牧的响应机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7 徐荣;宁夏河东沙地不同密度柠条灌丛草地水分与群落特征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
8 于遵波;草地生态系统价值评估及其动态模拟[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苏琼;稀土元素对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草地·动物界面耦合效应的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05年
10 尚宗波;松嫩平原盐碱化草地模拟模型研究[D];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红芳;青藏高原退化高寒草地生态系统中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2 裴九英;模拟增温和刈割强度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恢复力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6年
3 贾文晓;中国北方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估算及其不确定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4 宁娇;内陆干旱区栽培草地生长季温室气体排放[D];兰州大学;2016年
5 赵一嬴;吉林西部草地退化机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6 魏艳春;半干旱黄土区草地生态系统碳交换的模型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7 马燕;青海湖流域草地生物量多源遥感协同反演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6年
8 高攀盛;乌鲁木齐市周边草地禁牧效益分析[D];新疆农业大学;2015年
9 杨文冰;气候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中国南方草地NPP的影响[D];成都理工大学;2016年
10 陈剑清;山西省草地生态系统生物量及碳储量的分布[D];山西农业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干湿交替对森林、半干旱草地生态系统土壤氮矿化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887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38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