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腐熟还田及其对黑土肥力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18 12:05
由于大量耕地未得到科学利用、所施入肥料养分比例严重失调、只“用”不“养”,造成黑土肥力不断下降及耕地质量逐渐退化等问题。秸秆还田作为一种对耕地保护、改良土壤结构和提升土壤肥力的有效农业措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但在秸秆还田过程中,如何评价不同秸秆腐熟剂的动态腐解效果及其还田后对耕地土壤质量与作物的影响已成为目前急需研究的问题。鉴于此,本研究采用尼龙网袋法探讨五种秸秆腐熟剂处理玉米秸秆的腐解动态,确定最佳腐熟剂;并在常规施肥的条件下,研究秸秆直接还田、腐熟还田及与有机肥配施还田对耕地土壤物理化学生物性状、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的影响。以期为黑土耕地的保护与利用、提高秸秆资源利用效率、增加秸秆还田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内容及研究结果如下:(1)粗纤维腐熟剂处理(T4)在12、24、36、48、60 d时玉米秸秆降解率分别为39.44%、49.31%、53.75%、56.97%、58.57%,均高于其他处理,并与CK间的差异显著。利用不同秸秆腐熟剂处理玉米秸秆的剩余物质重量、动态降解速度、动态累积降解率随时间变化其趋势大致相同,其降解作用基本分为三个阶段:快速降解期(0...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达 5%显著水平,不同大写字母代表差异达 1%显著图 2-1 不同腐熟剂处理 12d 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Effect of different maturing agents on degradation rate of corn straw f剂处理玉米秸秆 12 d 后秸秆降解率如图 2-1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别为 27.36%、36.28%、23.80%、39.44%、32.16%。在 5%显著水秸秆腐熟剂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T1 和 T3 处理与 CK 间的差异
图 2-2 不同腐熟剂处理 24d 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 Effect of different maturing agents on degradation rate of corn straw fo熟剂处理玉米秸秆 24 d 后秸秆降解率如图 2-2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分别为 32.92%、45.71%、31.23%、49.31%、42.82%;各处理之间 1%的显著水平下差异性分析一致表明,T2 和 T5 处理间差异性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2]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J].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3]秸秆还田方式对种床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J]. 赵宏波,何进,李洪文,王庆杰,李问盈,刘文政. 农业机械学报. 2018(S1)
[4]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J].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高盼,王宇先,杨慧莹,于侃超,葛选良,迟莉,樊景胜. 玉米科学. 2018(05)
[5]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萨如拉,杨恒山,范富,邰继承.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9)
[6]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孙勇,曲京博,初晓冬,刘金明,王延鹏,许相.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7]基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酶及速效养分的动态特征[J]. 闫洪奎,于泽,王欣然,李春阳,赵丽,计默睿,王立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8]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侯贤清,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9]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J]. 宋以玲,于建,陈士更,肖承泽,李玉环,苏秀荣,丁方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10]秸秆还田配施缓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华艳,牛灵安,郝晋珉,吕振宇,车澳. 土壤通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秸秆还田与减量施氮对土壤固碳、培肥和农田可持续生产的影响[D]. 李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D]. 李燕青.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外源有机酸对黑土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D]. 杨小燕.东北林业大学 2016
[4]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D]. 田慎重.山东农业大学 2014
[5]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D]. 慕平.甘肃农业大学 2012
[6]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D]. 武际.华中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曲京博.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硅酸盐菌剂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史秀宏.东北农业大学 2016
[3]秸秆还田配合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D]. 舒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战厚强.东北农业大学 2015
[5]麦玉两熟制秸秆还田促腐措施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研究[D]. 李仟.河南农业大学 2015
[6]新药引进中的估值研究[D]. 吉春.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5
[7]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D]. 王元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00108
【文章来源】: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
不同小写字母代表差异达 5%显著水平,不同大写字母代表差异达 1%显著图 2-1 不同腐熟剂处理 12d 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Effect of different maturing agents on degradation rate of corn straw f剂处理玉米秸秆 12 d 后秸秆降解率如图 2-1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别为 27.36%、36.28%、23.80%、39.44%、32.16%。在 5%显著水秸秆腐熟剂间的差异性较为显著;T1 和 T3 处理与 CK 间的差异
图 2-2 不同腐熟剂处理 24d 对玉米秸秆降解率的影响 Effect of different maturing agents on degradation rate of corn straw fo熟剂处理玉米秸秆 24 d 后秸秆降解率如图 2-2 所示。由图可以看出分别为 32.92%、45.71%、31.23%、49.31%、42.82%;各处理之间 1%的显著水平下差异性分析一致表明,T2 和 T5 处理间差异性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秸秆还田模式对黑钙土团聚体特征的影响[J]. 高洪军,彭畅,张秀芝,李强,贾立辉,朱平. 水土保持学报. 2019(01)
[2]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甘肃引黄灌区土壤物理性状和玉米生产的影响[J]. 温美娟,王成宝,霍琳,姜万礼,杨思存. 应用生态学报. 2019(01)
[3]秸秆还田方式对种床土壤物理性质和小麦生长的影响[J]. 赵宏波,何进,李洪文,王庆杰,李问盈,刘文政. 农业机械学报. 2018(S1)
[4]秸秆不同还田方式对土壤物理性状、玉米产量的影响[J]. 徐莹莹,王俊河,刘玉涛,高盼,王宇先,杨慧莹,于侃超,葛选良,迟莉,樊景胜. 玉米科学. 2018(05)
[5]秸秆还田量和腐熟剂对秸秆降解率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萨如拉,杨恒山,范富,邰继承. 河南农业科学. 2018(09)
[6]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孙勇,曲京博,初晓冬,刘金明,王延鹏,许相. 江苏农业科学. 2018(14)
[7]基于旋耕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酶及速效养分的动态特征[J]. 闫洪奎,于泽,王欣然,李春阳,赵丽,计默睿,王立为.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8]秸秆还田配施氮肥对土壤水肥状况和玉米产量的影响[J]. 侯贤清,吴鹏年,王艳丽,李培富,王西娜,李荣.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6)
[9]化肥减量配施生物有机肥对油菜生长及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影响[J]. 宋以玲,于建,陈士更,肖承泽,李玉环,苏秀荣,丁方军.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1)
[10]秸秆还田配施缓控释肥对土壤养分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华艳,牛灵安,郝晋珉,吕振宇,车澳. 土壤通报. 2018(01)
博士论文
[1]秸秆还田与减量施氮对土壤固碳、培肥和农田可持续生产的影响[D]. 李硕.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不同类型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的农学和环境效应研究[D]. 李燕青.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6
[3]外源有机酸对黑土土壤磷形态及有效性的影响[D]. 杨小燕.东北林业大学 2016
[4]基于长期耕作和秸秆还田的农田土壤碳库演变、固碳减排潜力和碳足迹分析[D]. 田慎重.山东农业大学 2014
[5]黄土高原农田综合地力及碳汇特征对连续多年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响应[D]. 慕平.甘肃农业大学 2012
[6]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D]. 武际.华中农业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不同施肥处理对黑土土壤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曲京博.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硅酸盐菌剂对土壤有效养分含量及水稻产量的影响[D]. 史秀宏.东北农业大学 2016
[3]秸秆还田配合施肥对旱地小麦产量及土壤生物学特性影响研究[D]. 舒洲.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4]水稻秸秆还田对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养分的影响[D]. 战厚强.东北农业大学 2015
[5]麦玉两熟制秸秆还田促腐措施对土壤和作物的影响研究[D]. 李仟.河南农业大学 2015
[6]新药引进中的估值研究[D]. 吉春.中国科学院大学(工程管理与信息技术学院) 2015
[7]高温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复合菌剂对秸秆降解效果的研究[D]. 王元明.南京农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4001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001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