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上游干旱河谷核心区土壤有机碳空间异质性
发布时间:2021-09-19 00:30
岷江上游流域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之一,同时也是四川盆地和长江流域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环境的干扰强度和频度不断加大,居民的相对集中与土地利用的不合理己使干旱河谷内人口、资源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加强该区域的植被恢复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维护成都平原乃至长江上游的生态安全促进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干旱河谷由于年降雨量小,蒸发量大,植被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在外貌、生长特性、物种组成等方面形成了特殊的适应性。土壤有机碳储量不仅影响土壤有机质的质量、影响植物的生长,而且对土壤物理性状、养分存储与供给以及土壤微生物活性等也会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选取典型的干旱河谷核心区四川省茂县飞虹乡为研究地点,应用地统计学研究方法,通过典型布点研究不同坡向植被分布、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空间分布特征,并进一步探讨了该区域“肥岛”效应的存在性及表现。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三种不同坡向下,阴坡较半阴半阳和阳坡相比,光照较少,土壤含水量较大,有着较好的植被覆盖度,土壤理化性质优于其他两种坡向。土壤含水量、植被盖度、有机碳、易氧化碳、颗粒有机碳的均值均表现出阴坡>半阴半阳坡&g...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土壤碳库、有机碳概述及研究进展
1.1.1 土壤碳库及有机碳概述
1.1.2 土壤有机碳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方法
1.2.1 地统计法在有机碳储量研究中应用
1.2.2 常见的有机碳储量统计方法
1.3 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因素
1.3.1 自然因素
1.3.2 人为因素
1.3.3 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研究
1.4 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及植被恢复研究
1.4.1 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
1.4.2 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研究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区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地的选择及样品的采集
3.2.2 分析测试方法
3.2.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统计特征分析
4.2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空间结构分析
4.2.1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半方差函数分析
4.2.2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分形维数特征分析
4.2.3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Moran'sⅠ系数特征分析
4.3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及土壤属性空间插值分析
5 讨论
5.1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半方差函数分析
5.2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及土壤属性空间插值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本文编号:3400639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文献综述
1.1 土壤碳库、有机碳概述及研究进展
1.1.1 土壤碳库及有机碳概述
1.1.2 土壤有机碳国内外研究进展
1.2 土壤有机碳储量研究方法
1.2.1 地统计法在有机碳储量研究中应用
1.2.2 常见的有机碳储量统计方法
1.3 影响土壤有机碳稳定的因素
1.3.1 自然因素
1.3.2 人为因素
1.3.3 植被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研究
1.4 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及植被恢复研究
1.4.1 干旱河谷区植被特征
1.4.2 干旱河谷区植被恢复研究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3 研究方案
3.1 研究区概况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样地的选择及样品的采集
3.2.2 分析测试方法
3.2.3 数据处理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及组分统计特征分析
4.2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空间结构分析
4.2.1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半方差函数分析
4.2.2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分形维数特征分析
4.2.3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Moran'sⅠ系数特征分析
4.3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及土壤属性空间插值分析
5 讨论
5.1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土壤有机碳半方差函数分析
5.2 不同坡向植被盖度及土壤属性空间插值分析
6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
致谢
本文编号:34006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00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