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黄土高原森林带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库与组分

发布时间:2021-09-19 22:26
  黄土高原植被恢复与土壤有机碳相互关系一直是生态学与土壤学等重点关注的研究领域。我们根据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率不同将其分为三个碳库,活性有机碳库、缓效性有机碳库、惰性有机碳库。选取黄土高原森林植被区不同经度下9个典型地区,采集该地区的植物和土壤样品,进行基础指标测定和室内培养实验,根据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综合研究植物-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化学计量以及土壤活性碳库、缓效性碳库、惰性碳库的分布特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分布具有空间一致性,都随经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增加趋势,全磷含量随着经度的升高,变异较小。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的变化,受经度影响较小,在黄土高原地区随着经度的增加,差异较小。而生态化学计量受环境因素(海拔、年平均降雨量、年平均温度等)的影响较大。(2)地理经度对活性有机碳的影响较大,缓效性有机碳、惰性有机碳含量的影响较小。黄土高原不同经度地区,0~20 cm和20~40 cm土层的总有机碳含量分别为11.40~72.77 g/kg、6.24~45.80 g/kg,活性有机碳的含量分别为0.11~1.00 g/kg、0.02~0.36g/kg,占总有机碳含量的0.3~4...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黄土高原森林带植物—土壤—微生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有机碳库与组分


样点分布图

土壤图,经度,物理性质,土壤


第三章黄土高原不同经度下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特征15图3-1不同经度下的土壤物理性质Fig.3-1Soilphysicalpropertiesinthedifferentlongitudes3.1.1.2土壤全量养分从图3-2得出,土壤0~2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是6.76~72.77g/kg,均值是26.58、变异系数为61.85%,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定西地区值最高,子午岭地区值最低;土壤20~40cm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化范围是6.01~47.56,均值是26.58、变异系数为61.85%,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有机碳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武乡地区值最高,西峰地区值最低,上下两个土层变化趋势相同。土壤0~20cm土层的全氮含量变化范围是0.90~5.63g/kg,均值是2.19g/kg、变异系数为57%,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全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定西地区值最高,黄龙地区值最低;土壤20~40cm土层的全氮含量变化范围是0.70~3.90g/kg,均值是1.53g/kg、变异系数为55%,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全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武乡地区值最高,平凉地区值最低,土壤上下两个土层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土壤0~20cm土层的全磷含量变化范围是0.26~0.82g/kg,均值是0.52g/kg、变异系数为24%,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全磷变化趋势不显著,武乡地区值最高,平凉地区值最低;土壤20~40cm土层的全磷含量变化范围是0.23~0.58g/kg,均值是0.48g/kg、变异系数为30%,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全磷变化趋势不显著,武乡地区值最高,吉县地区值最低,上下两个土层变化趋势相同。

含量变化图,硝态氮,土壤,含量变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6图3-2不同经度下土壤全量养分Fig.3-2Soiltotalnutrientsinthedifferentlongitudes3.1.1.3土壤速效养分从图3-3得出,土壤0~2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变化范围是1.41~23.49mg/kg,均值是5.77、变异系数为85%,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硝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武乡地区值最高,庄浪地区值最低;土壤20~40cm土层的硝态氮含量变化范围是0.49~17.66mg/kg,均值是3.87mg/kg、变异系数为107%,随着经度的升高,硝态氮含量先下降后增加,武乡地区值最高,古县地区值最低,上下两个土层变化趋势相同。土壤0~20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变化范围是7.13~22.73g/kg,均值是13.74g/kg、变异系数为28%,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定西地区值最高,平凉地区值最低;土壤20~40cm土层的铵态氮含量变化范围是4.22~15.12g/kg,均值是9.55g/kg、变异系数为29%,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先降低后增加,古县地区值最高,平凉地区值最低,土壤上下两个土层变化趋势大致相同。土壤0~2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是1.64~11.18g/kg,均值是4.06g/kg、变异系数为57%,随着经度的升高,土壤速效磷含量有下降趋势,波动范围不显著,定西地区值最高,平凉地区值最低;土壤20~40cm土层的速效磷含量变化范围是0.65~4.85g/kg,均值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安太堡露天矿不同复垦年限苜蓿草地植物和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 赵少婷,王改玲,张菁,刘焕焕.  农业与技术. 2020(07)
[2]莫莫格湿地土壤微生物量碳动态及与酶活性的关系[J]. 于秀丽.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20(04)
[3]围封对天山高寒草原4种植物叶片和土壤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J]. 勒佳佳,苏原,罗艳,耿凤展,朱玉梅,李凯辉,刘学军.  生态学报. 2020(05)
[4]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研究进展[J]. 胡海清,罗斯生,罗碧珍,魏书精,吴泽鹏,王振师,李小川,周宇飞.  生态学报. 2020(06)
[5]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建设[J]. 祝存冠.  科学技术创新. 2018(17)
[6]天山云杉林土壤有机碳含量沿海拔梯度变化[J]. 罗磊,王蕾,高健,娜迪提,帕提古丽,高亚琪,施英俊.  新疆农业科学. 2018(06)
[7]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技术探讨[J]. 吴鹏.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7(12)
[8]黄土高原延河流域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J]. 曾全超,李鑫,董扬红,安韶山.  自然资源学报. 2016(11)
[9]阿尔泰山冷杉林下土壤有机碳矿化特征[J]. 刘浩宇,巩晟萱,王兵,戴伟,庞欢,张毓涛.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1)
[10]农牧交错带本氏针茅坡地土壤-植物系统磷素分布特征[J]. 王辽宏,邱莉萍,高海龙,张兴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3(05)

博士论文
[1]小兴安岭主要森林群落类型土壤有机碳库及其周转[D]. 赵溪竹.东北林业大学 2010
[2]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循环[D]. 刘守龙.华中农业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黄土高原刺槐、柠条人工林土壤—植物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研究[D]. 马任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2]黄土高原人工刺槐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D]. 方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3]我国中东部不同气候带森林土壤有机碳氮分布特征研究[D]. 周志文.南京农业大学 2015
[4]实验室培养下中国亚热带和温带土壤有机碳分解特征的研究[D]. 李海鹰.南京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024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024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95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