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杨冠下土壤化学计量特征
发布时间:2021-09-29 17:23
【目的】研究干旱区稀疏胡杨冠下裸地土壤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对揭示胡杨冠下土壤养分变化规律及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具有现实意义.【方法】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在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选取10棵胡杨为研究对象,在胡杨冠幅内外采集0~5 (表层),5~10(中层),10~15 cm(深层)土壤样品,对其有机碳(SOC),全氮(TN),全磷(TP)和C∶N∶P化学计量比进行分析.【结果】在胡杨冠下,土壤养分从胡杨根部向冠幅边缘递减,表层向深层递减.C∶P和N∶P受C、N含量影响,呈现出极显著正相关;C∶N∶P化学计量比之间,仅C∶P与N∶P显著性相关,其他计量比之间无显著相关性.C、N及C∶N∶P计量比在胡杨根部与冠幅外存在显著性差异,而P在冠幅内外差异性不显著;在不同土层深度上,C、N、P及N∶P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胡杨冠下裸地内土壤养分从冠内向冠外递减,从表层向深层递减,化学计量特征在不同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5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
图2 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不同土层深度上(表3),C、N和N∶P在表层与深层具有显著差异,中层与上下土层间无显著性差异;P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表现在表层与中深层间;C∶N和C∶P在土层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
2017年8月在艾比湖保护区稀疏胡杨林内随机选择10株胡杨(表1),在胡杨冠下裸地内,根据前期调研结果,以西北-东南走向为长轴,在胡杨迎风面(西北)距离根部1 m取一个样点记为1(图1);背风面(东南)在距离胡杨根部0.3 m处取一样点,记为2,在胡杨冠幅中央和冠幅边缘每隔1 m各取一个样点,分别记为3、4;垂直风向(东北-西南)距离胡杨根部2 m各取一个样点,记为5,6;冠幅外取6个土样,并充分混合后作为一个样点,记为冠外.每个样点按0~5(表层)、5~10(中层)、10~15 cm(深层)3个土层深度采集土样,共计210个土样.1.2.2 养分测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河流域胡杨适宜生境分布模拟[J]. 郭彦龙,李新,赵泽芳,卫海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3)
[2]温带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的响应[J]. 郄亚栋,蒋腊梅,吕光辉,杨晓东,王恒方,滕德雄.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3]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大小高山柳对土壤氮素的影响[J]. 舒向阳,胡玉福,何佳,王琴,贾安都,佘淑凤,王倩. 草业学报. 2017(07)
[4]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植物器官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孙美美,关晋宏,岳军伟,李国庆,杜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5]荒漠草原2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土壤养分“肥岛”效应[J]. 刘学东,陈林,杨新国,赵伟,李学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4)
[6]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优势种体内的水分来源[J]. 马辉英,杨晓东,吕光辉,何学敏,张雪妮,汪溪远,李岩. 生态学报. 2017(03)
[7]荒漠绿洲区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梭梭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 张珂,苏永中,王婷,刘婷娜. 生态学报. 2016(11)
[8]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灌木及其肥岛效应研究进展[J]. 瞿王龙,杨小鹏,张存涛,魏冰. 草业学报. 2015(04)
[9]张掖市主要造林植物光合特性研究[J]. 王强,蒋志荣,张云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02)
[10]荒漠区不同大小灌丛周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活性特征[J]. 陈鸿洋,尚振艳,傅华,张宝林,张斯莲,牛得草. 草业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伊犁河谷苦豆子种群不同扩散阶段的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D]. 崔东.新疆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荒漠区红砂灌丛“肥岛”效应及其固碳特征[D]. 陈鸿洋.兰州大学 2014
[2]新疆典型荒漠植物胡杨“肥岛”特征与生态学意义[D]. 高军.新疆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14134
【文章来源】: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20,55(01)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
图2 土壤养分的水平分布不同土层深度上(表3),C、N和N∶P在表层与深层具有显著差异,中层与上下土层间无显著性差异;P含量在土层间的差异表现在表层与中深层间;C∶N和C∶P在土层间无显著性差异.表明土层深度对土壤养分具有显著影响.
2017年8月在艾比湖保护区稀疏胡杨林内随机选择10株胡杨(表1),在胡杨冠下裸地内,根据前期调研结果,以西北-东南走向为长轴,在胡杨迎风面(西北)距离根部1 m取一个样点记为1(图1);背风面(东南)在距离胡杨根部0.3 m处取一样点,记为2,在胡杨冠幅中央和冠幅边缘每隔1 m各取一个样点,分别记为3、4;垂直风向(东北-西南)距离胡杨根部2 m各取一个样点,记为5,6;冠幅外取6个土样,并充分混合后作为一个样点,记为冠外.每个样点按0~5(表层)、5~10(中层)、10~15 cm(深层)3个土层深度采集土样,共计210个土样.1.2.2 养分测定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黑河流域胡杨适宜生境分布模拟[J]. 郭彦龙,李新,赵泽芳,卫海燕.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03)
[2]温带荒漠植物叶片功能性状对土壤水盐的响应[J]. 郄亚栋,蒋腊梅,吕光辉,杨晓东,王恒方,滕德雄. 生态环境学报. 2018(11)
[3]川西北高寒沙地不同大小高山柳对土壤氮素的影响[J]. 舒向阳,胡玉福,何佳,王琴,贾安都,佘淑凤,王倩. 草业学报. 2017(07)
[4]黄土高原西部针叶林植物器官与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J]. 孙美美,关晋宏,岳军伟,李国庆,杜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3)
[5]荒漠草原2种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油蒿(Artemisia ordosica)灌丛土壤养分“肥岛”效应[J]. 刘学东,陈林,杨新国,赵伟,李学斌.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6(04)
[6]新疆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荒漠优势种体内的水分来源[J]. 马辉英,杨晓东,吕光辉,何学敏,张雪妮,汪溪远,李岩. 生态学报. 2017(03)
[7]荒漠绿洲区不同种植年限人工梭梭林土壤化学计量特征[J]. 张珂,苏永中,王婷,刘婷娜. 生态学报. 2016(11)
[8]干旱、半干旱地区天然草原灌木及其肥岛效应研究进展[J]. 瞿王龙,杨小鹏,张存涛,魏冰. 草业学报. 2015(04)
[9]张掖市主要造林植物光合特性研究[J]. 王强,蒋志荣,张云亮.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15(02)
[10]荒漠区不同大小灌丛周围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活性特征[J]. 陈鸿洋,尚振艳,傅华,张宝林,张斯莲,牛得草. 草业学报. 2015(02)
博士论文
[1]伊犁河谷苦豆子种群不同扩散阶段的植物与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研究[D]. 崔东.新疆大学 2018
硕士论文
[1]荒漠区红砂灌丛“肥岛”效应及其固碳特征[D]. 陈鸿洋.兰州大学 2014
[2]新疆典型荒漠植物胡杨“肥岛”特征与生态学意义[D]. 高军.新疆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14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14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