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秦岭南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时空特征、影响与有效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30 20:43
  秦岭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地理环境分界线,其气候与地质环境复杂,是典型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分析该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特征,对合理有效发展本区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价值。本文利用秦岭南北62个气象站点1960-2016年的逐日数据,选取与冬小麦和玉米紧密相关的农业气候资源指标,利用线性倾向估计、反距离权重插值法、灰色关联分析等方法,研究秦岭南北冬小麦与玉米生长季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并探讨本区有效应对农业气候资源变化可采取的相关措施,研究结果表明:(1)1961-2016年秦岭南北冬小麦生长季热量资源极显著增加,90年代以来升温更快,秦岭以北升温变化更明显。冬小麦生长季平均气温、≥5℃积温及其持续日数的低值区增幅较大,高值区增幅较小,缩小了秦岭南北区域间的温度差异;抽穗-成熟期日较差高值区趋于降低,低值区趋于升高;倒春寒事件在秦岭南北均以减少趋势为主,秦岭以北倒春寒持续时间缩短较多,危害程度降低显著。1960-2016年秦岭南北玉米生长季热量资源极显著增加,近28a增幅更大,秦岭以北表现更突出。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10℃积温的低值区增幅大,高值区增幅小,秦岭以... 

【文章来源】:陕西师范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0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秦岭南北地区农业气候资源变化时空特征、影响与有效利用研究


一近56年秦岭南北冬小麦生长季35℃积温及持续日数多年平均(1)和倾向率空间分布(2)

空间分布,倒春寒,空间分布,秦岭


近56年秦岭南北3一月倒春寒多年平均(1)和倾向率空间分布((2)

空间分布,倾向率,秦岭,季平均


??如图3-9(al)所示1960-2016年研究区玉米生长季平均气温多年平均空间变??化,整体上呈自南向北递减。在秦岭以北,东部平均气温高于西部,这主要受地??形影响,西部地势相对较高,天水大部分地区、咸阳北部、铜川和渭南为主要低??值区;在秦岭以南,陕南地区北部为相对低值区,川东北区南部、重庆西南部、??万州、湖北东部和信阳东南部为主要高值区。如图3-9(a2)所示其倾向率空间变化??复杂,秦岭南北均以增加趋势为主;在秦岭以北,东部倾向率较小,除宝鸡站点??减幅很小以外,其余站点均呈增加趋势,有57.1%的站点增幅显著(P<0.01),西??安、铜川增幅最大(0.31-0.47°C/10a);在秦岭以南,西南和东北部倾向率较小,除??酉阳、巴中、高坪区、商州、石泉、巴东、宜昌、卢氏和许昌站点呈减少趋势??(0.02-0.12°C/10a)以外,其余站点均在增加,佛坪、镇安、奉节和五峰站点增幅最??大(0.30-0.38°C/10a)。对比图3-9(al)(a2)看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夏玉米-冬小麦种植模式和产量的影响[J]. 孙新素,龙致炜,宋广鹏,陈长青.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3)
[2]籽粒灌浆期高温对不同耐热型玉米品种强弱势粒发育的影响[J]. 张萍,陈冠英,耿鹏,高雅,郑雷,张沙沙,王璞.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3]2005—2016年中国玉米种植密度变化分析[J]. 明博,谢瑞芝,侯鹏,李璐璐,王克如,李少昆.  中国农业科学. 2017(11)
[4]秦岭南部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变化及其对油菜的影响[J]. 王水霞,殷淑燕,赵芮芮,周亚利.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7(06)
[5]气候变化对甘肃省农业气候资源和主要作物栽培格局的影响[J]. 王鹤龄,张强,王润元,吕晓东,王力,张镭,齐月.  生态学报. 2017(18)
[6]黄土高原不同降水区休闲期土壤贮水效率及其对冬小麦水分利用的影响[J]. 贾建英,赵俊芳,万信,韩兰英,王小巍,梁芸,申恩青.  生态学报. 2017(17)
[7]1965—2013年黄土高原地区极端降水事件时空变化特征[J]. 赵安周,朱秀芳,潘耀忠.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1)
[8]光、氮及其互作对玉米光合特性与物质生产的影响[J]. 宋航,杨艳,周卫霞,张勇强,李鸿萍,李潮海.  玉米科学. 2017(01)
[9]播期对川中丘区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J]. 豆攀,李孝东,孔凡磊,王兴龙,马晓君,张嘉莉,袁继超.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7(02)
[10]陕西省气候变化及其气候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J]. 董思,任志远,张翀,韦振锋,张静.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6(08)

博士论文
[1]热激与干旱锻炼及CO2浓度升高影响小麦高温耐性的生理机制[D]. 张夏香.南京农业大学 2016
[2]秦岭林线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D]. 马新萍.西北大学 2015
[3]干旱复水对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补偿效应影响研究[D]. 郝卫平.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3
[4]冬小麦生产力对气候变暖的响应与适应及其区域差异[D]. 陈金.南京农业大学 2013
[5]江淮地区近50年农业气候资源时空变化及稻麦生产响应特征研究[D]. 黄爱军.南京农业大学 2011
[6]气候变化对干旱半干旱地区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影响的预测研究[D]. 康银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7]中尺度地形对陕南暴雨的影响研究[D]. 毕宝贵.南京气象学院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多因子选股模型研究[D]. 王赟.北京交通大学 2017
[2]陕西秦岭南北地区暴雨时空分布与暴雨灾害风险评价[D]. 康丽玮.陕西师范大学 2014
[3]我国冬半年冷空气活动特征及其与海温的关系[D]. 周琳.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2013
[4]近50年陇东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析[D]. 王媛媛.西北师范大学 2013
[5]江淮地区近30年农业气候资源与稻麦生产潜力的演变特征[D]. 李白鸽.南京农业大学 2011
[6]灰色关联度的研究与应用[D]. 周秀文.吉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166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166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ae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