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09 22:05
  目前,关于木麻黄的研究多集中于木麻黄的化感作用,如自毒作用及对其他植物(微生物)的影响,而关于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态环境的综合研究则鲜见报道。因此,为紧密结合海南省海防林的实际需求,本文选择了幼龄期、中龄期、及成熟期木麻黄林地,以附近裸地为对照,对其林地土壤的养分、理化性质、微生物生化活性强度进行了测定,运用传统经典方法进行了土壤细菌、真菌的分离,与此同时,结合Biolog系统进行菌种鉴定和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分析。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重点运用了基于非培养方法的454测序技术,分析林地土壤微生物宏基因组序列,揭示木麻黄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并分析比较了随着木麻黄林龄的增长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的差异性及动态变化,多项指标结合综合分析了林地土壤微生态环境,这为加强沿海防护林建设及未来沿海防护林更新提供理论指导,并为下一步木麻黄化感物质的作用途径与作用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本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随着林龄的增加,木麻黄林地的土壤全氮量降低,但显著高于对照,全磷含量增加,全钾含量无显著变化;与此同时,木麻黄林地含水量比对照高,说明木麻黄林地与对照相比,具有较强的蓄水能力,木麻黄林地与对照间土壤容... 

【文章来源】: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

【文章页数】:9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地概况与样品采集
        1.5.1 研究地概况
        1.5.2 林地选择
        1.5.3 土壤样品采集
第二章 林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养分与生化活性分析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数据处理
    2.4 结果与分析
        2.4.1 不同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分析
        2.4.2 不同林地土壤化学性质的分析
        2.4.3 不同林地土壤生化活性强度分析
            2.4.3.1 不同林地土壤生化活性强度比较
            2.4.3.2 不同林地土壤呼吸旱、雨季日变化动态比较
            2.4.3.3 不同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与生化活性强度的相关性分析
    2.5 讨论与结论
        2.5.1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物理性质变化
        2.5.2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化学性质变化
        2.5.3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生化活性强度变化
第三章 基于传统经典法分析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的差异性细菌、真菌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细菌的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定
        3.2.2 真菌的培养、分离纯化与鉴定
    3.3 数据处理
    3.4 结果与分析
        3.4.1 细菌、真菌数量变化
        3.4.2 细菌、真菌的分离结果及表观形态
        3.4.3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差异性细菌、真菌鉴定结果分析
        3.4.4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特有细菌分析
            3.4.4.1 CK 地特有细菌分析
            3.4.4.2 幼龄林特有细菌分析
            3.4.4.3 中龄林特有细菌分析
            3.4.4.4 成熟林特有细菌分析
        3.4.5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特有真菌分析
            3.4.5.1 CK 特有真菌
            3.4.5.2 幼龄林特有真菌
            3.4.5.3 中龄林特有真菌
            3.4.5.4 成熟林特有真菌
    3.5 讨论与结论
第四章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的功能多样性分析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3 数据处理
    4.4 结果与分析
        4.4.1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利用全部碳源的代谢活性变化
        4.4.2 不同林龄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的碳源
        4.4.3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对碳源利用的多样性指数分析
        4.4.4 不同林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利用碳源的主成分分析
        4.4.5 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相关分析
    4.5 讨论与结论
        4.5.1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碳源利用的代谢活性
        4.5.2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碳源的代谢活性
        4.5.3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变化
第五章 基于 16SrDNA 序列分析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3 数据处理
        5.3.1 数据过滤,获得 Unique Reads
            5.3.1.1 错配去除
            6.3.1.2 降低测序错误
            5.3.1.3 去冗余处理
            5.3.1.4 Read 比对
            5.3.1.5 嵌合体序列去除
            5.3.1.6 非细菌序列去除
        5.3.2 物种分类和丰度分析
            5.3.2.1 获取 OTU
            5.3.2.2 基于 OTU 的物种组成和丰度分析
        5.3.3 样品复杂度的分析
            5.3.3.1 单个样品菌群复杂性的分析
            5.3.3.2 样品之间菌群复杂度的分析
    5.4 结果与分析
        5.4.1 数据统计
        5.4.2 OTU 及其丰度分析
            5.4.2.1 林地土壤样品的 OTU 分析
            5.4.2.2 木麻黄林地土壤样品共享 OTU 注释分析
        5.4.3 单个样品菌群群落复杂度分析
        5.4.4 林地土壤样品间菌群群落复杂度比较分析
        5.4.5 林地土壤样品在不同分类水平的菌群结构分析
            5.4.5.1 门分类水平( Phylum level )
            5.4.5.2 纲分类水平( Class level )
            5.4.5.3 科分类水平( Family level )
            5.4.5.4 属分类水平( Genus level )
    5.5 讨论与结论
        5.5.1 Roche 454 焦磷酸测序的结果评价
        5.5.2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动态组成
            5.5.2.1 基于 OTU 数量的分析
            5.5.2.2 不同林龄木麻黄林地土壤主要菌群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林龄木麻黄人工林生物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状况研究[J]. 徐馨,王法明,邹碧,李钦禄,王刚,李应文,凌清云,李志安.  生态环境学报. 2013(09)
[2]黄土丘陵区撂荒地土壤抗冲性及相关理化性质[J]. 李强,刘国彬,许明祥,张正,孙会.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0)
[3]中亚热带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随海拔梯度的变化[J]. 吴则焰,林文雄,陈志芳,方长旬,张志兴,吴林坤,周明明,陈婷.  植物生态学报. 2013(05)
[4]海南岛海岸线木麻黄林现状调查[J]. 刘成路,冉焰辉,陶悠,宁雪萍,白礼姣,叶华江,李小容,李蕾.  林业资源管理. 2013(02)
[5]香蕉枯萎病患病与健康蕉园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比较研究[J]. 邓晓,李勤奋,侯宪文,武春媛,李光义.  土壤通报. 2013(02)
[6]黑土区不同林龄落叶松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的对比研究[J]. 范瑞英,杨小燕,王恩姮,邹莉,陈祥伟.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3(02)
[7]海南不同类型木麻黄海防林森林肥力差异状况分析[J]. 薛杨,李学广,林之盼,宿少锋,冯杏.  热带林业. 2013(01)
[8]环丙沙星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土壤微生物群落碳代谢多样性的影响[J]. 马驿,彭金菊,王芸,陈法霖,陈进军,孙永学.  生态学报. 2013(05)
[9]木麻黄主要虫害及其防治[J]. 李兴天.  安徽农学通报. 2013(04)
[10]连作对黑龙江烤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岳冰冰,李鑫,张会慧,金微微,许楠,朱文旭,孙广玉.  土壤. 2013(01)

博士论文
[1]不同农田土壤中的硝化作用及硝化细菌种群[D]. 袁飞.南京农业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基于培养方法和454测序技术对微拟球藻共栖细菌群落的研究[D]. 黄适.上海师范大学 2011
[2]不同水稻根系分泌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影响的研究[D]. 周军建.福建农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270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270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1f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