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暖温带油松林表层土壤有效磷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10 18:29
利用河南省国有焦作林场油松人工林1 hm2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样地,设置加倍凋落物、去除凋落物、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与对照等不同处理方式,连续2 a测定0~20 cm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计算其变化率、变化速率与环比增长率、同比增长率。结果表明,土壤有效磷含量具有季节变化,春季与夏初较低、秋季与冬季较高;0~10 cm层次中土壤有效磷稍高于10~20 cm层次的,但差异不显著。加倍凋落物处理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去除凋落物与去除地表物并挖壕沟处理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但不同处理间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其变化率的差异性不显著;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速率表现出减幅波动,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在后期波动较大,但不同处理间均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对土壤有效磷含量亦有较大影响。
【文章来源】:河南林业科技. 2020,40(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凋落物不同输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率
图4 凋落物不同输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环比增长率通过2 a的DIRT试验与连续观测,表明凋落物输入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DL处理可增加其含量,NL处理可降低其含量,并且对其变化率与变化速率也有一定影响,2 a时间内,其变化速率、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逐渐减小波动幅度;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季节变化等也有较大影响;未来仍需要进行长期观测以深入探讨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植物—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
不同处理不同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各种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时间上具有较明显的波动性,这可能更多地与季节变化有关。第1年,各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表现出春季至夏初较低,秋、冬季较高,但2018年1月(处理时间达1.5 a)均达到最低,可能与取样前期低温有关,此时植物需求降低,微生物分解速度也可能降低;随后有所上升,可能与凋落物输入改变有关。各处理条件下,0~10 cm层次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均大于相应10~20 cm层次的,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但2018年1月后,NL处理与对照及NI部分时段基本上表现出10~20 cm层次的大于0~10 cm层次的,可能与处理的影响有关,NL与NI处理减少凋落物输入或挖壕沟等可能使下层土壤暴露较多,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与磷素的形态转化,但2018年7月有些例外,具体原因需进一步研究。经SPSS Duncan检验,各处理下2个层次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min=0.157)。经2 a时间,相同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凋落物输入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min=0.554),为进一步阐明其变化是否具有差异性,计算了不同输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率,结果见图2。结合图1可知,多数情况下,DL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同层次CK,其变化率处于正值,表明各时间内加倍凋落物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NL与NI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同层次CK,其变化率多数处于负值,表明各时间内去除凋落物及挖壕沟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Duncan检验表明,相同土壤层次的变化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min=0.389),可能由于试验时间较短,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马尾松林土壤碳氮磷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J]. 向云西,潘萍,陈胜魁,欧阳勋志,宁金魁,吴自荣,纪仁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11)
[2]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模型表达方法[J]. 黄玫,王娜,王昭生,巩贺.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6)
[3]间伐和凋落物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形态的影响[J]. 刘旭军,程小琴,田慧霞,刘莉,韩海荣. 生态学报. 2019(20)
[4]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J]. 刘旭军,田慧霞,程小琴,刘莉,韩海荣. 生态学杂志. 2019(10)
[5]湘中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变异特征[J]. 冼应男,陈婵,方晰,王留芳,陈金磊,辜翔,张仕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6]东北天然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磷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 秦倩倩,王海燕,李翔,雷相东,解雅麟,郑永林,耿琦. 生态学报. 2019(12)
[7]改变凋落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J]. 杨易楠,李一伦,李会平,史贝贝,吴明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8]养分输入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 倪惠菁,苏文会,范少辉,曾宪礼,金艺. 生态学杂志. 2019(03)
[9]亚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方晰,陈金磊,王留芳,李胜蓝,项文化,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2)
[10]植物残体去除对帽儿山温带落叶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J]. 孔青,王传宽,王兴昌.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本文编号:3428921
【文章来源】:河南林业科技. 2020,40(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凋落物不同输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率
图4 凋落物不同输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环比增长率通过2 a的DIRT试验与连续观测,表明凋落物输入改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土壤有效磷含量,DL处理可增加其含量,NL处理可降低其含量,并且对其变化率与变化速率也有一定影响,2 a时间内,其变化速率、环比增长率与同比增长率逐渐减小波动幅度;土壤磷含量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季节变化等也有较大影响;未来仍需要进行长期观测以深入探讨凋落物输入改变对植物—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
不同处理不同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的测定结果见图1。由图1可知,各种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在时间上具有较明显的波动性,这可能更多地与季节变化有关。第1年,各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均表现出春季至夏初较低,秋、冬季较高,但2018年1月(处理时间达1.5 a)均达到最低,可能与取样前期低温有关,此时植物需求降低,微生物分解速度也可能降低;随后有所上升,可能与凋落物输入改变有关。各处理条件下,0~10 cm层次的土壤有效磷含量基本上均大于相应10~20 cm层次的,表层土壤有效磷含量随土壤深度增加而下降;但2018年1月后,NL处理与对照及NI部分时段基本上表现出10~20 cm层次的大于0~10 cm层次的,可能与处理的影响有关,NL与NI处理减少凋落物输入或挖壕沟等可能使下层土壤暴露较多,影响凋落物的分解与磷素的形态转化,但2018年7月有些例外,具体原因需进一步研究。经SPSS Duncan检验,各处理下2个层次土壤的有效磷含量并无显著性差异(Pmin=0.157)。经2 a时间,相同层次土壤有效磷含量在凋落物输入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min=0.554),为进一步阐明其变化是否具有差异性,计算了不同输入处理下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变化率,结果见图2。结合图1可知,多数情况下,DL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高于同层次CK,其变化率处于正值,表明各时间内加倍凋落物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NL与NI处理的土壤有效磷含量低于同层次CK,其变化率多数处于负值,表明各时间内去除凋落物及挖壕沟降低了土壤有效磷含量;Duncan检验表明,相同土壤层次的变化率在不同处理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min=0.389),可能由于试验时间较短,也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影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马尾松林土壤碳氮磷特征及其与凋落物质量的关系[J]. 向云西,潘萍,陈胜魁,欧阳勋志,宁金魁,吴自荣,纪仁展.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9(11)
[2]磷影响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模型表达方法[J]. 黄玫,王娜,王昭生,巩贺. 植物生态学报. 2019(06)
[3]间伐和凋落物处理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土壤磷形态的影响[J]. 刘旭军,程小琴,田慧霞,刘莉,韩海荣. 生态学报. 2019(20)
[4]凋落物处理对不同林龄华北落叶松针阔混交林土壤磷组分的影响[J]. 刘旭军,田慧霞,程小琴,刘莉,韩海荣. 生态学杂志. 2019(10)
[5]湘中丘陵区4种植被类型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的变异特征[J]. 冼应男,陈婵,方晰,王留芳,陈金磊,辜翔,张仕吉.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9(05)
[6]东北天然针阔混交林凋落物磷素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J]. 秦倩倩,王海燕,李翔,雷相东,解雅麟,郑永林,耿琦. 生态学报. 2019(12)
[7]改变凋落物输入对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影响[J]. 杨易楠,李一伦,李会平,史贝贝,吴明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1)
[8]养分输入方式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J]. 倪惠菁,苏文会,范少辉,曾宪礼,金艺. 生态学杂志. 2019(03)
[9]亚热带森林土壤磷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 方晰,陈金磊,王留芳,李胜蓝,项文化,雷丕锋.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8(12)
[10]植物残体去除对帽儿山温带落叶林土壤碳、氮、磷化学计量特征及其相关因子的影响[J]. 孔青,王传宽,王兴昌. 应用生态学报. 2018(07)
本文编号:342892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289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