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土壤肥力评价
发布时间:2021-10-11 04:15
本研究利用2017-2018年陕西省耕地质量评价与等级划分项目土壤调查数据,研究了陕西省农作物耕层主要土壤养分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缓效钾(SAK)含量现状及分布特征和微量元素有效铁、有效锰、有效锌、有效铜、有效钼、有效硼的含量现状与丰缺状况,为陕西省耕地土壤作物高产和精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果如下:1.当前全省土壤有机质(SOM)、全氮(TN)、速效磷(AP)、速效钾(AK)和缓效钾(SAK)平均含量分别为15.4g/kg、0.9 g/kg、20.8mg/kg、171.9 mg/kg和1051.6mg/kg,有机质在中等水平(10-18 g/kg)所占比例最大,为40.8%,全氮主要在0.8-1.2 g/kg;速效磷在中等和中等以下区间所占比例达到了70%左右,速效钾主要在80-150mg/kg,所占比例为36.5%,缓效钾主要在500-1000mg/kg,所占比例为40.8%。各养分含量与40年前全省土壤普查相比,SOM、TN、AP、AK分别提高了4.7g/kg(43.9%)、0.17g/kg(23.3%)、14.1 mg/kg(210...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地图
第三章陕西省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17图3-1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Figure3-1SpatialdistributionofsoilorganicmatterincultivatedlandinShaanxiProvince3.3.2.2全氮图3-2显示,全省土壤全氮(TN)含量空间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为相似,也为北边较低,南部较高。由表3-4可得,全省土壤全氮含量在0.8-1.2g/kg之间所占比例最大,为33.2%,在极高水平所占比例为6.3%;陕北黄土高原土壤全氮含量主要在<0.5g/kg,所占比例为65.3%,而含量大于1.6g/kg的比例不到1%,说明陕北高原地区全氮含量总体比较低;关中土壤全氮含量在中等水平(0.8-1.2g/kg)的占53.7%,极高水平的占6.0%;渭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在0.8-1.2g/kg的区域占52.1%,渭北土壤全氮量在中等水平(0.8-1.2g/kg)的区域比其他三个地区和全省的区域所占的比例都要大;其中韩城市土壤全氮主要分布在0.5-0.8g/kg之间,整体处于低等水平;陕南地区的土壤全氮含量在大于1.6g/kg的所占的比例为19.%,含量大于1.2g/kg的所占比例超过了50%,该区域汉中市土壤全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两市,因此陕南地区的全氮含量总体比其他区域的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表3-4不同区域土壤全氮(TN)含量分布频率(%)Table3-4DistributionFrequency(%)ofTotalNitrogenContentinDifferentRegions图3-2陕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Fig.3-2SpatialdistributionoftotalnitrogenincultivatedlandinShaanxiProvince3.3.2.3速效磷由表3-5可以看出,陕西省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偏低,低于15mg/kg以下土壤占比近50%,高与极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即大于25mg/kg的土壤占比仅有28%。低含量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与渭北旱原,高与极高含量土壤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陕北高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极低水平(<8mg/kg)的区域所占比例最大,为51.1%,而处于极高水平的区域比例不到10%;渭北地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在小于8mg/kg的占18.4%,低水平在整个区域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7.4%,由此可以看出渭北地区的速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关中平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在中高以上含量水平,占比达71%,而低水平以下仅占28.9%;陕南地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在低水平下区测定项目Items区域Region极高Extremelyhigh高High中等Medium低Low极低Extremelylow全氮(g/kg)陕西全省6.320.033.219.920.6陕北高原0.90.47.227.265.3渭北旱塬2.211.452.128.55.8关中平原6.035.443.712.32.7陕南秦巴山区19.234.634.911.2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鄱阳湖平原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余慧敏,朱青,傅聪颖,郭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01)
[2]渭北台塬区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探讨[J]. 邱宇洁. 农业与技术. 2019(17)
[3]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J]. 陈玉芹,胡永亮,张丽萍,尹红星,黄家卫,李守岭.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8)
[4]基于Logistic二元回归的陕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经济效益研究[J]. 李娜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6)
[5]陕北黄土区不同微地形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濮阳雪华,苟清平,王春春,朱清科.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3)
[6]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J]. 于保港,张田萌,李可力,王冲,邹春琴. 土壤通报. 2019(02)
[7]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J]. 张志毅,范先鹏,夏贤格,杨利,刘冬碧,张富林,熊桂云,吴茂前,冯婷婷. 土壤通报. 2019(02)
[8]耕地土壤养分现状研究——基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耕地[J]. 胡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24)
[9]近30年我国典型水稻土肥力演变特征[J]. 武红亮,王士超,闫志浩,槐圣昌,马常宝,薛彦东,徐明岗,卢昌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10]基于CNKI数据库对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的分析[J]. 陈梦军,肖盛杨,舒英格.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轮作体系下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与腐殖质组分及结构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D]. 张久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陕南土地景观动态与生态风险变化研究[D]. 张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长期施用堆肥对曲周农田土壤健康影响[D]. 李丽君.中国农业大学 2017
[4]关中平原土壤耕作层形成过程研究[D]. 杜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4
[5]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 赵业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6]华北平原长期耕作及秸秆管理方式下土壤碳/氮动态及碳组分、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D]. Shadrack Batsile Dikgwatlhe.中国农业大学 2014
[7]锌肥与水分对旱地缺锌区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毛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D]. 王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9]陕南地区近代社会发展研究[D]. 田兵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陕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D]. 陈若曦.长安大学 2017
[2]陕西省秦岭南北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变化[D]. 刘畅.兰州大学 2016
[3]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及适宜性评价研究[D]. 张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陕南山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与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 孙梨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D]. 陈洪.西南大学 2013
[6]陕西省栎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崔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7]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陕西段的农业影响研究[D]. 周忠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陕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 宁文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9]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伟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10]陕西省生态安全分析[D]. 石玉琼.长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9763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地图
第三章陕西省耕地土壤主要养分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17图3-1陕西省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Figure3-1SpatialdistributionofsoilorganicmatterincultivatedlandinShaanxiProvince3.3.2.2全氮图3-2显示,全省土壤全氮(TN)含量空间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极为相似,也为北边较低,南部较高。由表3-4可得,全省土壤全氮含量在0.8-1.2g/kg之间所占比例最大,为33.2%,在极高水平所占比例为6.3%;陕北黄土高原土壤全氮含量主要在<0.5g/kg,所占比例为65.3%,而含量大于1.6g/kg的比例不到1%,说明陕北高原地区全氮含量总体比较低;关中土壤全氮含量在中等水平(0.8-1.2g/kg)的占53.7%,极高水平的占6.0%;渭北地区土壤全氮含量在0.8-1.2g/kg的区域占52.1%,渭北土壤全氮量在中等水平(0.8-1.2g/kg)的区域比其他三个地区和全省的区域所占的比例都要大;其中韩城市土壤全氮主要分布在0.5-0.8g/kg之间,整体处于低等水平;陕南地区的土壤全氮含量在大于1.6g/kg的所占的比例为19.%,含量大于1.2g/kg的所占比例超过了50%,该区域汉中市土壤全氮含量也明显高于其他两市,因此陕南地区的全氮含量总体比其他区域的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8表3-4不同区域土壤全氮(TN)含量分布频率(%)Table3-4DistributionFrequency(%)ofTotalNitrogenContentinDifferentRegions图3-2陕西省耕地土壤全氮空间分布Fig.3-2SpatialdistributionoftotalnitrogenincultivatedlandinShaanxiProvince3.3.2.3速效磷由表3-5可以看出,陕西省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偏低,低于15mg/kg以下土壤占比近50%,高与极高土壤速效磷含量即大于25mg/kg的土壤占比仅有28%。低含量土壤主要分布在陕北高原与渭北旱原,高与极高含量土壤主要分布在关中平原与陕南地区。陕北高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在极低水平(<8mg/kg)的区域所占比例最大,为51.1%,而处于极高水平的区域比例不到10%;渭北地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在小于8mg/kg的占18.4%,低水平在整个区域中所占的比例最大,为27.4%,由此可以看出渭北地区的速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关中平原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总体在中高以上含量水平,占比达71%,而低水平以下仅占28.9%;陕南地区的土壤速效磷含量整体偏低,在低水平下区测定项目Items区域Region极高Extremelyhigh高High中等Medium低Low极低Extremelylow全氮(g/kg)陕西全省6.320.033.219.920.6陕北高原0.90.47.227.265.3渭北旱塬2.211.452.128.55.8关中平原6.035.443.712.32.7陕南秦巴山区19.234.634.911.21.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江西鄱阳湖平原区农田土壤微量元素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余慧敏,朱青,傅聪颖,郭熙.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0(01)
[2]渭北台塬区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探讨[J]. 邱宇洁. 农业与技术. 2019(17)
[3]基于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的德宏橡胶林土壤肥力评价[J]. 陈玉芹,胡永亮,张丽萍,尹红星,黄家卫,李守岭. 热带作物学报. 2019(08)
[4]基于Logistic二元回归的陕西地理标志农产品经济效益研究[J]. 李娜娜. 浙江农业科学. 2019(06)
[5]陕北黄土区不同微地形土壤养分特征研究[J]. 濮阳雪华,苟清平,王春春,朱清科.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9(03)
[6]曲周县农田土壤有效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初探[J]. 于保港,张田萌,李可力,王冲,邹春琴. 土壤通报. 2019(02)
[7]长三角地区稻麦轮作土壤养分对秸秆还田响应-Meta分析[J]. 张志毅,范先鹏,夏贤格,杨利,刘冬碧,张富林,熊桂云,吴茂前,冯婷婷. 土壤通报. 2019(02)
[8]耕地土壤养分现状研究——基于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耕地[J]. 胡明.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8(24)
[9]近30年我国典型水稻土肥力演变特征[J]. 武红亮,王士超,闫志浩,槐圣昌,马常宝,薛彦东,徐明岗,卢昌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8(06)
[10]基于CNKI数据库对土壤质量评价研究现状的分析[J]. 陈梦军,肖盛杨,舒英格.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轮作体系下长期施肥对黑土养分平衡与腐殖质组分及结构动态变化影响的研究[D]. 张久明.沈阳农业大学 2018
[2]陕南土地景观动态与生态风险变化研究[D]. 张静.陕西师范大学 2018
[3]长期施用堆肥对曲周农田土壤健康影响[D]. 李丽君.中国农业大学 2017
[4]关中平原土壤耕作层形成过程研究[D]. 杜娟.陕西师范大学 2014
[5]基于GIS的陕西省关中地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特征及其变化研究[D]. 赵业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5
[6]华北平原长期耕作及秸秆管理方式下土壤碳/氮动态及碳组分、土壤养分的分布特征[D]. Shadrack Batsile Dikgwatlhe.中国农业大学 2014
[7]锌肥与水分对旱地缺锌区玉米生长及品质的影响[D]. 毛晖.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8]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D]. 王志勇.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9]陕南地区近代社会发展研究[D]. 田兵权.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陕南地区传统村落景观特征研究[D]. 陈若曦.长安大学 2017
[2]陕西省秦岭南北气候的差异性及其变化[D]. 刘畅.兰州大学 2016
[3]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格局分析及适宜性评价研究[D]. 张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4]陕南山区农田土壤养分空间格局与耕地地力评价研究[D]. 孙梨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5]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绿地土壤质量评价研究[D]. 陈洪.西南大学 2013
[6]陕西省栎林土壤固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D]. 崔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7]气候变化对黄河流域陕西段的农业影响研究[D]. 周忠惠.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8]陕西省耕地资源安全评价研究[D]. 宁文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0
[9]基于能值分析的榆林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 王伟平.陕西师范大学 2010
[10]陕西省生态安全分析[D]. 石玉琼.长安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29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2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