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开放式和密闭式土柱培养系统的差异性——以NH 3 和N 2 O排放为例

发布时间:2021-10-19 23:28
  为了揭示开放式培养系统(Open Incubation system,OIS)和密闭式培养系统(Close Incubation system,CIS) 2种培养系统的差异性,本研究以潮褐土为研究对象,应用上述2种系统监测了2种含水量条件下(40%WFPS和80%WFPS)氮肥表施(SA)、混施(IA)后的气体排放特征。结果表明:2种培养系统观测到的NH3和N2O排放特征,以及施肥方式与土壤含水量对2种气体排放的影响基本一致。由于CIS通气速率较低的原因,氨挥发量低于OIS系统的挥发量,后者的氨挥发量是前者的2.49~5.45倍,以40%WFPS水平下IA处理为例,采用OIS和CIS测得的NH3排放峰值分别为4.30和0.79 mg/m2·h,OIS下的NH3排放速率峰值是CIS的5.45倍。此外,2种培养系统在低含水率(40%WFPS)条件下N2O排放速率无明显差异,但高含水率(80%WFPS)条件下OIS系统的N2O排放速率显著高...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2020,4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培养系统
        1.2.1 培养装置
    1.3 气体排放的采集与测定
        1.3.1 前期准备
        1.3.2 土壤N2O排放通量测定
        1.3.3 土壤NH3挥发测定
    1.4 计算方法
    1.5 数据分析
2 结果分析
    2.1 不同培养系统下土壤NH3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
    2.2 不同培养系统下土壤N2O排放速率的动态变化
    2.3 不同培养系统下N2O-N及NH3-N的累积排放量
    2.4 不同培养系统下土壤NH4+-N、NO3--N变化
3 讨论
    3.1 不同培养系统下含水率和施肥方式对土壤N2O和NH3排放的影响
    3.2 不同培养系统下通气速率对N2O和NH3排放的影响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含水量对硝化和反硝化过程N2O排放及同位素特征值的影响[J]. 郑欠,丁军军,李玉中,林伟,徐春英,李巧珍,毛丽丽.  中国农业科学. 2017(24)
[2]不同灌溉量对华北平原菜地N2O排放及其来源的影响[J]. 丁军军,张薇,李玉中,林伟,徐春英,李巧珍.  应用生态学报. 2017(07)
[3]施氮方式及测定方法对紫色土夏玉米氨挥发的影响[J]. 张翀,李雪倩,苏芳,朱波,巨晓棠.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6(06)
[4]太湖地区水稻追肥的氨挥发损失和氮素平衡[J]. 周伟,田玉华,尹斌.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1)
[5]优化施肥条件下华北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的土壤氨挥发[J]. 王秀斌,周卫,梁国庆,裴雪霞,夏文建,孙静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09(02)
[6]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现状与提高途径[J]. 张福锁,王激清,张卫峰,崔振岭,马文奇,陈新平,江荣风.  土壤学报. 2008(05)
[7]太湖地区氮磷肥施用对稻田氨挥发的影响[J]. 田玉华,贺发云,尹斌,朱兆良.  土壤学报. 2007(05)
[8]淹水条件下的氨挥发研究[J]. 邹长明,颜晓元,八木一行.  中国农学通报. 2005(02)
[9]农田中氮肥的损失与对策[J]. 朱兆良.  土壤与环境. 2000(01)
[10]Ammonia Volatilization from Winter Wheat Field Top Dressed with Urea[J]. TIAN GUANGMING; CAO JINLIU; CAI ZUCONG and REN LITAO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anjing 210008 China)(Jurong Agriculturul School of Jiangsu, Jurong 212400 China).  Pedosphere. 1998(04)

博士论文
[1]河北农牧系统氮素流动特征及其优化途径研究[D]. 佟丙辛.河北农业大学 2019
[2]中国农田化学氮肥施用和生产中温室气体(N2O、CO2)减排潜力估算[D]. 汤勇华.南京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4458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458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