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三种入侵植物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1 02:30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a Spreng.)、肿柄菊(Tithonia diversifolia A.Gray)、飞机草(Eupatorium odoratum L.)是云南省三种入侵严重的菊科杂草,被列为我国高度危险检疫性杂草,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和竞争能力。这三种入侵植物常在入侵地形成优势种群,严重损害入侵地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目前关于肿柄菊、飞机草的入侵机制尚不明确,且对于紫茎泽兰生物地理学和土壤微生物间的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以不同入侵地紫茎泽兰及同一入侵地三种入侵植物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磷脂脂肪酸(PLFAs)和16s rD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探究土壤细菌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间关系,进一步完善外来杂草入侵机制。具体研究结果如下:(1)在紫茎泽兰不同入侵地根际土壤中,各类微生物含量均存在显著差异,根际土壤细菌含量占微生物总量的比例均高于60%,其中Y2样点土壤细菌含量显著高于其他样点样品,达到123.74μg/g,但该样地中检测到的门、科、属数量均低于其他样点;从门水平上看,各样点土壤样品中相对丰度最高的前五个门分别是变形杆菌门(P...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Fi只3一IDNAextractionofthesoil
不同样点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对含量堆积柱状图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朱枫,王四海,陈剑,李宁云,吴超. 生态学杂志. 2018(09)
[2]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及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施河丽,孙立广,谭军,赵秀云,王瑞. 中国烟草科学. 2018(02)
[3]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技术研究进展[J]. 陈慧清,李晓晨,于学峰,马瑜,柯杨,朱海云,薛静. 地球与环境. 2018(02)
[4]云南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J]. 张秋霞,李德宝,夏顺颖,欧晓昆. 广西植物. 2018(03)
[5]我国60年来土壤养分循环微生物机制的研究历程——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J]. 孙波,王晓玥,吕新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6]云南菊科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及其利用研究进展[J]. 王德艳,张大才,胡世俊,闫晓慧.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4)
[7]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J]. 郑洁,刘金福,吴则焰,洪伟,何中声,蓝亦琦,刘思迪. 生态学报. 2017(21)
[8]天鹅湖湿地微生物群落PCR-DGGE分析[J]. 张晶,陈书明,王小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09)
[9]荒漠草原四种常见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特征[J]. 邵文山,李国旗,陈科元,赵盼盼. 北方园艺. 2016(15)
[10]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邰凤姣,朱珣之,韩彩霞,张弛,邵华. 生态科学. 2016(04)
博士论文
[1]基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理研究[D]. 司春灿.江苏大学 2014
[2]外来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D]. 陈华.山东大学 2011
[3]外来植物在中国的入侵模式:物种特性、环境因子、人类活动的作用[D]. 黄乔乔.浙江大学 2009
[4]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 王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两种外来植物共同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合影响[D]. 肖鸿光.江苏大学 2016
[2]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 王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5
[3]基于16S rRNA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李俊锋.清华大学 2015
[4]入侵菊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 贾伟.福建农林大学 2010
[5]紫茎泽兰、薇甘菊和飞机草根际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D]. 高崇洋.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8065
【文章来源】:河北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6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基因组DNA的提取Fi只3一IDNAextractionofthesoil
不同样点土壤微生物群落相对含量堆积柱状图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主成分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来入侵植物肿柄菊在云南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朱枫,王四海,陈剑,李宁云,吴超. 生态学杂志. 2018(09)
[2]生物有机肥对烟草青枯病的防效及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施河丽,孙立广,谭军,赵秀云,王瑞. 中国烟草科学. 2018(02)
[3]土壤生态系统微生物多样性技术研究进展[J]. 陈慧清,李晓晨,于学峰,马瑜,柯杨,朱海云,薛静. 地球与环境. 2018(02)
[4]云南入侵植物的生物学性状初步研究[J]. 张秋霞,李德宝,夏顺颖,欧晓昆. 广西植物. 2018(03)
[5]我国60年来土壤养分循环微生物机制的研究历程——基于文献计量学和大数据可视化分析[J]. 孙波,王晓玥,吕新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6)
[6]云南菊科入侵植物入侵机制及其利用研究进展[J]. 王德艳,张大才,胡世俊,闫晓慧. 生物安全学报. 2017(04)
[7]闽江河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群落对互花米草入侵的响应[J]. 郑洁,刘金福,吴则焰,洪伟,何中声,蓝亦琦,刘思迪. 生态学报. 2017(21)
[8]天鹅湖湿地微生物群落PCR-DGGE分析[J]. 张晶,陈书明,王小国.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2016(09)
[9]荒漠草原四种常见植物群落土壤养分及土壤微生物特征[J]. 邵文山,李国旗,陈科元,赵盼盼. 北方园艺. 2016(15)
[10]外来入侵植物意大利苍耳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J]. 邰凤姣,朱珣之,韩彩霞,张弛,邵华. 生态科学. 2016(04)
博士论文
[1]基于丛枝菌根真菌共生的外来植物南美蟛蜞菊入侵机理研究[D]. 司春灿.江苏大学 2014
[2]外来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研究[D]. 陈华.山东大学 2011
[3]外来植物在中国的入侵模式:物种特性、环境因子、人类活动的作用[D]. 黄乔乔.浙江大学 2009
[4]我国严重威胁性外来入侵植物入侵与扩散历史过程重建及其潜在分布区的预测[D]. 王瑞.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植物研究所) 2006
硕士论文
[1]两种外来植物共同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复合影响[D]. 肖鸿光.江苏大学 2016
[2]三种外来菊科植物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影响[D]. 王月.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2015
[3]基于16S rRNA和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李俊锋.清华大学 2015
[4]入侵菊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 贾伟.福建农林大学 2010
[5]紫茎泽兰、薇甘菊和飞机草根际微生物分子生态学研究[D]. 高崇洋.东北林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44806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48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