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祁连山东段典型灌丛分布区的土壤物理性质

发布时间:2021-10-25 23:29
  通过研究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化,了解不同灌丛植被类型对祁连山东段土壤的改良效果。采用分层取样法,对祁连山东段连城自然保护区4种不同灌丛类型的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非毛管孔隙度及土壤含水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容重为甘蒙锦鸡儿>头花杜鹃=陇蜀杜鹃>金露梅,而土壤总孔隙度为金露梅>陇蜀杜鹃>头花杜鹃>甘蒙锦鸡儿;毛管孔隙度为头花杜鹃>金露梅>陇蜀杜鹃>甘蒙锦鸡儿,非毛管孔隙度为甘蒙锦鸡儿>金露梅>陇蜀杜鹃>头花杜鹃,含水率为陇蜀杜鹃>金露梅>头花杜鹃>甘蒙锦鸡儿。土壤容重和孔隙度呈反比,金露梅灌丛对土壤物理性质的改良具有明显优势,头花杜鹃灌丛土壤蓄水能力最强,甘蒙锦鸡儿灌丛土壤通透性较好,陇蜀杜鹃具有较强的持水能力。 

【文章来源】:林业科技通讯. 2020,(11)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祁连山东段典型灌丛分布区的土壤物理性质


含水量

根系分布,持水量,杜鹃,灌丛


土壤饱和持水量是土壤全部孔隙充满水时所保持的水量,它的多少与土壤质地、结构、紧密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可反映土壤在雨季时最大的贮水能力[9]。土壤饱和持水量最大出现在陇蜀杜鹃灌丛0~10 cm土层,值为115.98%,最小出现在甘蒙锦鸡儿灌丛0~10 cm土层,值为37.31%;在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中,饱和持水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陇蜀杜鹃(115.98%)、陇蜀杜鹃(92.86%)、金露梅(90.48%)、金露梅(79.83%)、金露梅(70.68%),最小值都出现在甘蒙锦鸡儿灌丛,分别为0.37%、0.45%、0.45%、0.50%;从每个灌丛样地的饱和持水量平均值来看,金露梅(80.60%)>陇蜀杜鹃(75.96%)>头花杜鹃(73.24%)>甘蒙锦鸡儿(45.61%)。毛管持水量可作为鉴定地下水对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对作物生长利弊的依据,可近似认为土壤在枯水季节的贮水量[10]。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出现在陇蜀杜鹃灌丛0~10 cm土层,值为109.71%,最小出现在甘蒙锦鸡儿灌丛0~10 cm土层,值为30.50%;在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中,毛管持水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陇蜀杜鹃(109.71%)、陇蜀杜鹃(82.08%)、金露梅(76.05%)、头花杜鹃(74.41%)、金露梅(59.37%),最小值都出现在甘蒙锦鸡儿灌丛,分别为30.50%、38.44%、36.94%、43.68%、42.21%;从每个灌丛样地的毛管持水量平均值来看,陇蜀杜鹃(69.96%)>金露梅(68.61%)>头花杜鹃(67.17%)>甘蒙锦鸡儿(38.36%)。

根系分布,持水量,杜鹃,灌丛


毛管持水量可作为鉴定地下水对根系分布层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及其对作物生长利弊的依据,可近似认为土壤在枯水季节的贮水量[10]。土壤毛管持水量最大出现在陇蜀杜鹃灌丛0~10 cm土层,值为109.71%,最小出现在甘蒙锦鸡儿灌丛0~10 cm土层,值为30.50%;在0~10、10~20、20~30、30~40、40~60 cm土层中,毛管持水量最大值分别出现在陇蜀杜鹃(109.71%)、陇蜀杜鹃(82.08%)、金露梅(76.05%)、头花杜鹃(74.41%)、金露梅(59.37%),最小值都出现在甘蒙锦鸡儿灌丛,分别为30.50%、38.44%、36.94%、43.68%、42.21%;从每个灌丛样地的毛管持水量平均值来看,陇蜀杜鹃(69.96%)>金露梅(68.61%)>头花杜鹃(67.17%)>甘蒙锦鸡儿(38.36%)。4 讨论与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利用方式下贵州玄参产地土壤物理特征[J]. 张家春,张珍明,黄冬福,罗文敏,洪江.  耕作与栽培. 2015(05)
[2]西南地区灌丛归一化植被指数动态及其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J]. 张笑鹤,张远东,顾峰雪,刘世荣.  生态学杂志. 2011(11)
[3]间伐强度对华北落叶松林下生物多样性的影响[J]. 陈东莉,郭晋平,杜宁宁.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2011(04)
[4]冀北山地阴坡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J]. 田超,杨新兵,李军,曹云生,张伟,刘阳,毕可姣.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2)
[5]不同封育类型灌木林地土壤物理性状研究[J]. 杨本琴,余新晓,岳永杰,高志亮.  北方园艺. 2009(04)
[6]植被恢复模式对黑土贮水性能及水分入渗特征的影响[J]. 柴亚凡,王恩姮,陈祥伟,王庆彬,周一杨.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1)
[7]江西大岗山3种林型土壤水分物理性质研究[J]. 王燕,王兵,赵广东,郭浩,马向前,邓宗富.  水土保持学报. 2008(01)
[8]中国主要灌丛植被碳储量[J]. 胡会峰,王志恒,刘国华,傅伯杰.  植物生态学报. 2006(04)
[9]缙云山不同林地类型土壤特性及其水源涵养功能[J]. 孙艳红,张洪江,程金花,王玉杰,石健,程云.  水土保持学报. 2006(02)
[10]樟树人工林土壤水文-物理性质特征分析[J]. 田大伦,陈书军.  中南林学院学报. 2005(02)



本文编号:34583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583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7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