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时空变化及其权衡关系分析
发布时间:2021-10-27 03:25
黄河是世界第5长、中国第2长的河流,黄河流域面积广阔,山脉众多,流域内资源丰富,发展前景广阔,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的时间动态变化和各服务间的相关性对其生态环境和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本文基于1990—2015年黄河流域的产水、固碳和土壤保持价值量,采用空间制图法和相关性分析法,探究研究区各服务的时空变化和其空间上的权衡与协同关系。研究表明:黄河流域3种服务在时间上均呈增加趋势,产水量的年均值增加了20. 62mm,固碳服务年均量增长了29. 65t (g C·(m2·yr)-1),土壤保持服务增加了89. 74 (t·(ha·yr)-1)。1990—2015年间,不同地类上各服务均表现为上下波动的趋势,2015年,产水价值量大小为耕地>林地>草地,固碳价值量为林地>草地>耕地,土壤保持价值量为耕地>草地>林地。黄河流域3种服务两两之间均以协同关系为主,产水与固碳服务的协同关系分布最为广泛。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2020,40(2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概况
由黄河流域的产水、固碳和气候调节服务的时空分布可以得出(图2),研究区产水服务的高值区位于流域的中部和南部,主要有甘肃省东部和陕西省的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于流域北部的内蒙古省内,产水量的均值由1990年的52.84mm增长至2015年的73.46mm,流域内陕西省南部地区产水量增长最为明显;固碳服务的高值区集中于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南部交界处,低值区则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北部边缘,固碳量的均值在1990年为368.06t (g C·(m2·yr)-1),2015年为397.71 (g C·(m2·yr)-1),呈增长趋势;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区零散分布于流域内的甘肃省和山西省,低值区分布较为广阔,研究区土壤保持量的均值在1990年为323.48 (t·(ha·yr)-1),2015年为413.22 (t·(ha·yr)-1),流域内青海省土壤保持量增加明显。3.2 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地类间的变化
基于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不同地类上的生态系统服务量进行统计,得到3种服务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上的价值均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运用R语言对其进行可视化,得到研究区不同地类上的生态系统服务玫瑰图(图3)。产水价值量,在3种地类中都表现为1990—2000年减少,2000年后不断增加,在耕地中价值量最高,其次为林地,草地最少;固碳价值量,在3种土地类型中均为2000年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开始不断上升;土壤保持价值量,在耕地类型上为2000年前下降,2000—2010年上升,2010年后续又有所下降,在林地和草地上则表现为2010年前不断增加,2010年后开始下降。3.3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J]. 钱彩云,巩杰,张金茜,柳冬青,马学成. 地理学报. 2018(05)
[2]汉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J]. 王鹏涛,张立伟,李英杰,焦磊,王浩,延军平,吕一河,傅伯杰. 地理学报. 2017(11)
[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集成方法[J]. 傅伯杰,于丹丹. 资源科学. 2016(01)
[4]2001—201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及气候因素驱动分析[J]. 陈强,陈云浩,王萌杰,蒋卫国,侯鹏,李营.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5]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进展及地理学研究议题[J]. 李双成,张才玉,刘金龙,朱文博,马程,王珏. 地理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460773
【文章来源】:农业与技术. 2020,40(20)
【文章页数】:4 页
【部分图文】:
研究区概况
由黄河流域的产水、固碳和气候调节服务的时空分布可以得出(图2),研究区产水服务的高值区位于流域的中部和南部,主要有甘肃省东部和陕西省的南部地区,低值区分布于流域北部的内蒙古省内,产水量的均值由1990年的52.84mm增长至2015年的73.46mm,流域内陕西省南部地区产水量增长最为明显;固碳服务的高值区集中于青海省与甘肃省的南部交界处,低值区则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的北部边缘,固碳量的均值在1990年为368.06t (g C·(m2·yr)-1),2015年为397.71 (g C·(m2·yr)-1),呈增长趋势;土壤保持服务高值区零散分布于流域内的甘肃省和山西省,低值区分布较为广阔,研究区土壤保持量的均值在1990年为323.48 (t·(ha·yr)-1),2015年为413.22 (t·(ha·yr)-1),流域内青海省土壤保持量增加明显。3.2 生态系统服务在不同地类间的变化
基于黄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数据,对不同地类上的生态系统服务量进行统计,得到3种服务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上的价值均量,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归一化处理,再运用R语言对其进行可视化,得到研究区不同地类上的生态系统服务玫瑰图(图3)。产水价值量,在3种地类中都表现为1990—2000年减少,2000年后不断增加,在耕地中价值量最高,其次为林地,草地最少;固碳价值量,在3种土地类型中均为2000年前呈下降趋势,2000年后开始不断上升;土壤保持价值量,在耕地类型上为2000年前下降,2000—2010年上升,2010年后续又有所下降,在林地和草地上则表现为2010年前不断增加,2010年后开始下降。3.3 青藏高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白龙江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变化及权衡与协同关系[J]. 钱彩云,巩杰,张金茜,柳冬青,马学成. 地理学报. 2018(05)
[2]汉江上游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关系时空特征[J]. 王鹏涛,张立伟,李英杰,焦磊,王浩,延军平,吕一河,傅伯杰. 地理学报. 2017(11)
[3]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集成方法[J]. 傅伯杰,于丹丹. 资源科学. 2016(01)
[4]2001—2010年黄河流域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变化及气候因素驱动分析[J]. 陈强,陈云浩,王萌杰,蒋卫国,侯鹏,李营.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5]生态系统服务权衡与协同研究进展及地理学研究议题[J]. 李双成,张才玉,刘金龙,朱文博,马程,王珏. 地理研究. 2013(08)
本文编号:34607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6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