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还田对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及其活性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0-27 03:53
有机物料还田是提升农田土壤有机碳、培肥土壤的重要措施。为探讨不同有机物料的还田效果,采用室外培养方法,研究了在等碳输入条件下,施用水稻秸秆、紫云英、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潮土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180 d的培养试验,与不施用有机物料相比,施用有机物料提高了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处理分别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提升了26.1%、9.7%和30.7%,水稻秸秆和紫云英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提升效应在试验期间并不显著。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还田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和微生物生物量碳的积累,猪粪更有利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积累,生物有机肥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易氧化有机碳的积累,水稻秸秆生物炭则更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轻组有机碳的积累。与水稻秸秆还田相比,紫云英、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还田使土壤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提高了31.8%、111.6%、62.2%和50.7%。从土壤固碳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来看,生物有机肥、猪粪和水稻秸秆生物炭的还田效果优于水稻秸秆和紫云英还田。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20,31(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与CK相比,BO、PM和RB处理分别使SOC含量显著提高了26.1%、9.7%和30.7%,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RS和MV处理SOC含量与CK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表2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固碳效率(CSE)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Table 2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iciency (CSE) and soil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CPMI) of different organic amendments application 处理Treatment CSE (%) CPMI RS 13.9±1.5d 1.48±0.05d MV 10.8±0.7d 1.95±0.08c BO 83.5±10.8b 3.20±0.32a PM 31.1±4.3c 2.40±0.27b RB 95.9±1.5a 2.23±0.24bc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at 0.05 leve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等碳量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呼吸的影响[J]. 王梦雅,符云鹏,黄婷婷,赵亚鹏,贾辉,何甜甜,王静,赵晓军. 中国烟草学报. 2018(02)
[2]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J]. 郭振,王小利,徐虎,段建军,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3]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J]. 李婧,迟凤琴,魏丹,金梁,李玉梅,郭文义,徐猛. 大豆科学. 2016(06)
[4]有机物料还田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陈源泉,隋鹏,严玲玲,龙攀,李柘锦,王彬彬.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5]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华北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代红翠,陈源泉,赵影星,崔吉晓,杨肖蕾,肖禾,隋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6]生物炭及秸秆对水稻土各密度组分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J]. 韩玮,申双和,谢祖彬,李博,李玉婷,刘琦. 生态学报. 2016(18)
[7]长期施肥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水稻土有机碳、氮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J]. 李文军,彭保发,杨奇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3)
[8]施氮和冬种绿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杨滨娟,黄国勤,兰延,陈洪俊,王淑彬.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9]近30年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以山东禹城市为例[J]. 张贝尔,黄标,张晓光,赵永存,孙维侠,胡文友,杨劲松. 土壤. 2012(03)
[10]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梁尧,韩晓增,宋春,李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7)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D]. 刘祥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本文编号:3460817
【文章来源】:应用生态学报. 2020,31(07)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
由图2可知,与CK相比,BO、PM和RB处理分别使SOC含量显著提高了26.1%、9.7%和30.7%,且三者之间差异显著,RS和MV处理SOC含量与CK相比并无显著差异。表2 不同有机物料还田的固碳效率(CSE)和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PMI)Table 2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iciency (CSE) and soil carbon pool management index (CPMI) of different organic amendments application 处理Treatment CSE (%) CPMI RS 13.9±1.5d 1.48±0.05d MV 10.8±0.7d 1.95±0.08c BO 83.5±10.8b 3.20±0.32a PM 31.1±4.3c 2.40±0.27b RB 95.9±1.5a 2.23±0.24bc 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 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mong treatments at 0.05 level.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等碳量添加不同有机物料对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土壤呼吸的影响[J]. 王梦雅,符云鹏,黄婷婷,赵亚鹏,贾辉,何甜甜,王静,赵晓军. 中国烟草学报. 2018(02)
[2]长期施用有机肥增加黄壤稻田土壤微生物量碳氮[J]. 郭振,王小利,徐虎,段建军,张雅蓉,李渝,蒋太明.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5)
[3]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含量的影响[J]. 李婧,迟凤琴,魏丹,金梁,李玉梅,郭文义,徐猛. 大豆科学. 2016(06)
[4]有机物料还田对华北小麦玉米两熟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陈源泉,隋鹏,严玲玲,龙攀,李柘锦,王彬彬.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5]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华北农田土壤固碳的影响及原因分析[J]. 代红翠,陈源泉,赵影星,崔吉晓,杨肖蕾,肖禾,隋鹏.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6]生物炭及秸秆对水稻土各密度组分有机碳及微生物的影响[J]. 韩玮,申双和,谢祖彬,李博,李玉婷,刘琦. 生态学报. 2016(18)
[7]长期施肥对洞庭湖双季稻区水稻土有机碳、氮积累及其活性的影响[J]. 李文军,彭保发,杨奇勇. 中国农业科学. 2015(03)
[8]施氮和冬种绿肥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J]. 杨滨娟,黄国勤,兰延,陈洪俊,王淑彬. 应用生态学报. 2014(10)
[9]近30年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土壤肥力质量时空演变分析——以山东禹城市为例[J]. 张贝尔,黄标,张晓光,赵永存,孙维侠,胡文友,杨劲松. 土壤. 2012(03)
[10]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梁尧,韩晓增,宋春,李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7)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在黄土高原典型土壤中的改良作用[D]. 刘祥宏.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2013
本文编号:34608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60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