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土壤含盐量和温度对FDR土壤水分传感器检测模型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0-27 11:42
  土壤水分传感器作为农田信息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墒情监测的重要保障。基于频域反射法的土壤水分传感器具有成本低,测量迅速,易于操作等优点。由于土壤成分的复杂性,为提高频域反射法的测量精度,本文将土壤含盐量引入土壤水分传感器检测模型,并对不同土质进行影响结果分析。为探究土壤含盐量和温度对频域反射法含水量检测传感器测量结果的影响规律,以陕西神木黄绵土,安徽砀山砂土和陕西绥德黄绵土三种土质为研究对象,利用两个基于频率反射(FDR)技术的TM-100Y型和DSW-T2型土壤水分传感器,测试在不同含水量(3.82%22.02%)、温度(550℃)和NaCl添加(0%1%)条件下传感器输出信号,分析其影响规律,建立模型并验证。本文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结论如下:(1)土壤含盐量对FDR土壤水分传感器的检测结果有显著影响。土壤NaCl的添加在0.6%以下时,测量结果均随含盐量增大而增大;在0.6%0.7%之间时,输出信号随含盐量减小而减小;在0.7%1%时,测量结果受其影响不大;其最大值出现在...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土壤含盐量和温度对FDR土壤水分传感器检测模型的影响研究


TM-100Y土壤湿度传感器Fig.2-1TM-100Ysoilmoisturesensor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参数,土壤湿度传感器


图 2-2 DSW-T2 土壤温湿度传感器g.2-2 DSW-T2 soil temperature and moistu温湿度传感器的技术参数见表 2.6。表 2-6 DSW-T2 土壤湿度传感器技术参数Technical parameters of DSW-T2 soil and 参数直流 18~24V0~100%(含水率)±3%78mm4mm不锈钢ABS工程塑料小于 1s

示意图,土壤水分传感器,实验系统,输出信号


校准置远红外快速恒温干燥箱的温度为 5℃,12个小时保持-3 测量 DSW-T2 和 TM-100Y土壤水分传感器输出信号的实验系xperimental system for measuring output of DSW-T2 and TM-100Y图 2-4 测量 DSW-T2 和 TM-100Y土壤传感器输出信号示意图chematic diagram for measuring output of DSW-T2 and TM-100Y 恒温加热箱 稳压电源土壤土壤 TM-100YDSW-T2恒温加热箱 稳压电源加热 控温测度测量土壤含水率电源检测传感器电流和电压加热 控温电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温度和容重对频率反射土壤水分传感器测量精度的影响[J]. 郭文川,宋克鑫,张鹏,韩文霆.  农业工程学报. 2013(10)
[2]土壤水分监测技术方法应用比较研究[J]. 章树安,章雨乾.  水文. 2013(02)
[3]基于介电特性的燕麦含水率预测[J]. 郭文川,王婧,朱新华.  农业工程学报. 2012(24)
[4]干旱区典型盐碱土壤含盐量估算的最佳高光谱指数研究[J]. 蒲智,于瑞德,尹昌应,陆亦农.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6)
[5]基于介电特性的薏米含水率检测方法[J]. 郭文川,王婧,刘驰.  农业机械学报. 2012(03)
[6]砀山酥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J]. 董思永.  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 2012(04)
[7]铬污染土壤电阻率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孙亚坤,能昌信,刘玉强,董路.  环境科学学报. 2011(09)
[8]数字式蜂蜜含水率检测仪设计[J]. 张利凤,郭文川,付鹤翔,夏文斌.  农业机械学报. 2011(04)
[9]不同类型土壤介电常数与体积含水量经验关系研究[J]. 朱安宁,吉丽青,张佳宝,信秀丽,刘建立,刘恒柏.  土壤学报. 2011(02)
[10]温度对FDR测量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影响[J]. 高磊,施斌,唐朝生,王宝军,顾凯,甘宇宽.  冰川冻土. 2010(05)

博士论文
[1]含水含盐土壤介电特性实验研究及对雷达图像的响应分析[D]. 胡庆荣.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遥感应用研究所) 2003
[2]土壤水分快速测量方法及其应用技术研究[D]. 赵燕东.中国农业大学 2002

硕士论文
[1]盐渍土介电特性研究及对雷达图像的响应分析[D]. 雷磊.新疆大学 2011
[2]杭州旱情实时自动及遥感监测方法研究[D]. 姜纪红.浙江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615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615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02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