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技术与模式研究评述
发布时间:2021-10-31 17:23
东北黑土区被誉为国家粮食生产与供给的"稳压器",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由于长期过度开发与利用、保护不当,导致水土流失严重,严重制约东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现状、土壤侵蚀类型的疏理与分析,总结出当前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防治的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概述了在漫川漫岗区、丘陵沟壑区和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从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角度,分析了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提出了对策建议,可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和黑土地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文章来源】:泥沙研究. 2020,4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
1.1 水力侵蚀
1.2 风力侵蚀
1.3 冻融侵蚀
2 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2.1 工程措施
2.1.1 坡改梯
2.1.2 微地形整治
2.1.3 坡面径流调控
2.1.4 沟道防护
2.2 生物措施
2.2.1 自然生态恢复
2.2.2 人工植被修复
2.3 耕作措施
2.3.1 保护性耕作
2.3.2 鼠道耕法
2.3.3 秸秆还田
3 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典型
3.1 漫川漫岗区治理模式
3.2 丘陵沟壑区治理模式
3.3 农牧交错区治理模式
4 新时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问题
4.2 展望
(1)深入研究黑土区水土保持基础理论
(2)大力提升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3)全面加强黑土区农田保护与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4)创新开展黑土区水土保持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与多营力复合侵蚀的研究重点[J]. 郑粉莉,张加琼,刘刚,范昊明,王彬,沈海鸥.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4)
[2]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保水保土效应研究[J]. 史彦林,陈生永,刘建新,樊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
[3]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总思路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落地见效[J]. 蒲朝勇.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
[4]东北黑土区水力侵蚀研究进展[J]. 王计磊,李子忠.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5)
[5]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J]. 张科利,刘宏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1)
[6]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J]. 景国臣,刘丙友,荣建东,孙雪文.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4)
[7]沟头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沟蚀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J]. 温磊磊,郑粉莉,沈海鸥,高燕. 泥沙研究. 2014(06)
[8]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对策[J]. 秦伟,左长清,范建荣,许晓鸿,许靖华. 中国水利. 2014(20)
[9]松嫩沙地治理技术及效益分析[J]. 景国臣,李英杰,庞立铁,刘艳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3(05)
[10]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评价——以振祥小流域为例[J]. 许静,王玉玺,樊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4)
硕士论文
[1]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李国强.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8544
【文章来源】:泥沙研究. 2020,45(04)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东北黑土区土壤侵蚀
1.1 水力侵蚀
1.2 风力侵蚀
1.3 冻融侵蚀
2 水土保持措施研究
2.1 工程措施
2.1.1 坡改梯
2.1.2 微地形整治
2.1.3 坡面径流调控
2.1.4 沟道防护
2.2 生物措施
2.2.1 自然生态恢复
2.2.2 人工植被修复
2.3 耕作措施
2.3.1 保护性耕作
2.3.2 鼠道耕法
2.3.3 秸秆还田
3 水土流失防治模式典型
3.1 漫川漫岗区治理模式
3.2 丘陵沟壑区治理模式
3.3 农牧交错区治理模式
4 新时代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4.1 问题
4.2 展望
(1)深入研究黑土区水土保持基础理论
(2)大力提升黑土区水土保持监测技术
(3)全面加强黑土区农田保护与绿色发展科技支撑
(4)创新开展黑土区水土保持示范推广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东北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特征与多营力复合侵蚀的研究重点[J]. 郑粉莉,张加琼,刘刚,范昊明,王彬,沈海鸥. 水土保持通报. 2019(04)
[2]东北黑土区不同耕作措施保水保土效应研究[J]. 史彦林,陈生永,刘建新,樊华.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
[3]认真贯彻落实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总思路推动水土保持强监管补短板落地见效[J]. 蒲朝勇. 中国水土保持. 2019(01)
[4]东北黑土区水力侵蚀研究进展[J]. 王计磊,李子忠.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5)
[5]东北黑土区冻融侵蚀研究进展与展望[J]. 张科利,刘宏远.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8(01)
[6]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分布及其特征[J]. 景国臣,刘丙友,荣建东,孙雪文.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4)
[7]沟头秸秆覆盖对东北黑土区坡耕地沟蚀发育影响的试验研究[J]. 温磊磊,郑粉莉,沈海鸥,高燕. 泥沙研究. 2014(06)
[8]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对策[J]. 秦伟,左长清,范建荣,许晓鸿,许靖华. 中国水利. 2014(20)
[9]松嫩沙地治理技术及效益分析[J]. 景国臣,李英杰,庞立铁,刘艳辉.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3(05)
[10]东北黑土区小流域综合治理措施及效益评价——以振祥小流域为例[J]. 许静,王玉玺,樊华.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0(04)
硕士论文
[1]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研究[D]. 李国强.华中农业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68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68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