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淤地坝内浅层地下水动态及补给规律
发布时间:2021-11-01 20:18
淤地坝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措施,它作为水土流失防治工作的最后一道防线,高效控制住了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减少入黄泥沙,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改善当地生态系统结构,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是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重要措施。因此探究淤地坝内浅层地下水动态及补给规律,对于当地水资源的科学管理和生态恢复具有建设性意义。本研究位于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神木市西沟乡六道沟小流域内,以一座典型淤地坝为研究对象,于2016-2019年期间,通过在坝地建立水位监测井、土壤剖面含水量监测点,以及使用化学示踪剂方法,对该淤地坝内浅层地下水的动态规律、补给途径和补给系数进行系统的研究。旨在揭示坝地内浅层地下水系统的动态变化规律和补给方式,为当地水资源的高效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得到以下结论:(1)整个淤地坝系统水位年际内变化呈现波峰波谷交替的趋势,冬季水位最浅,坝地前段水位平均为-3.02 m,中段水位平均-3.28 m,尾段水位平均为-4.12 m。潜水面从冬季到达峰值水位后开始持续下降,伴随着温度的回升,蒸发强度的升高以及下垫面植物的生长对土壤水分的消耗,水位下降速度会加快,直至夏季7-...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第二章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图2-2淤地坝实拍图Figure2-2pictureofcheckdam利用土钻在坝地前、中、后段分别打取水位监测井,命名DG50、DG150、DG250,表示水位监测井距离沟头的距离。水位监测井深度分别为4.5m、6.5m、6.7m。每个水位井安装自计式水位计(u20-001,onset),水位计放置在水面下1m左右的位置,记录频率为1小时,定期进行水位数据下载,通过水位计获取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具体水位计测量水位公式如下:设浅层地下水深为W;地面到探头测量孔的距离为H1;浅层地下水面到测量孔的距离为H2。则WL=H1-H2。H1在安装HOBO探头时已知。将hobo气压计放入不同深度的水体中进行气压值和水深拟合,得到气压值与水深的关系,由此得到H2。表2-1水位计拟合方程Table2-1fittingequation水位计拟合方程R2DG50y=-0.101878x-9.0000180.9998DG150y=-0.1021852x-9.8073580.9999DG280y=-0.1022238x-9.79326310.999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18图2-2水位计示意图Figure2-2Schematicdiagram2.2.3坝地包气带含水量动态变化的监测方法在坝地中段水位监测井中间地段,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水分探头,利用土钻分别在半径0.5m的范围内打取4m、2m、1m、0.5m、0.2m深度的钻孔,分将EC-5水分探头插入不同深度的钻孔底部,之后将钻孔进行回填压实,防止产生大孔隙对对水文的运动过程产生影响,水分探头设置间隔30min进行一次测量,并通过em50数据记录器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从沟头向坝体方向,分别设置两组监测点分别命名为1#、2#,两组监测点相距150m。通过水分探头实时观测坝地包气带不同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在次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究水分在包气带中的运动情况,是否具有垂直入渗进行补给的可能,同时观察水位变化与包气带中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 李宗善,杨磊,王国梁,侯建,信忠保,刘国华,傅伯杰. 生态学报. 2019(20)
[2]基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淤地坝建设潜力分析[J]. 高雅玉,田晋华,李嘉楠. 人民黄河. 2019(09)
[3]我国水资源价值评价现状研究[J]. 李俊亭,闻雯.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02)
[4]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回顾与统计特征分析[J]. 晏锐,田雷,王广才,钟骏,刘杰,周志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5]地下水补给方法研究综述[J]. 赵佳辉,李一鸣,陈宝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7)
[6]包气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研究中的应用[J]. 庞忠和,黄天明,杨硕,袁利娟.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1)
[7]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滴谈[J]. 吴瑕婷.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1)
[8]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展望[J]. 左仲国,肖培青,黄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16(09)
[9]延安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工程建设技术探讨[J]. 杨慧. 陕西水利. 2016(02)
[10]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雨入渗试验研究[J]. 白盛元,汪有科,马建鹏,汪星,周玉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2)
博士论文
[1]基于多种方法的地下水补给研究[D]. 尹立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硕士论文
[1]黄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补给过程试验研究[D]. 雍晨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研究[D]. 马建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黄土高原北部淤地坝区域土壤水分模拟及水分有效性分析[D]. 甄自强.扬州大学 2017
[4]河北省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析[D]. 杨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优化研究[D]. 张晓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6]黄土丘陵区淤地坝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 王祖正.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0728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区域地理位置
第二章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7图2-2淤地坝实拍图Figure2-2pictureofcheckdam利用土钻在坝地前、中、后段分别打取水位监测井,命名DG50、DG150、DG250,表示水位监测井距离沟头的距离。水位监测井深度分别为4.5m、6.5m、6.7m。每个水位井安装自计式水位计(u20-001,onset),水位计放置在水面下1m左右的位置,记录频率为1小时,定期进行水位数据下载,通过水位计获取水位的动态变化情况。具体水位计测量水位公式如下:设浅层地下水深为W;地面到探头测量孔的距离为H1;浅层地下水面到测量孔的距离为H2。则WL=H1-H2。H1在安装HOBO探头时已知。将hobo气压计放入不同深度的水体中进行气压值和水深拟合,得到气压值与水深的关系,由此得到H2。表2-1水位计拟合方程Table2-1fittingequation水位计拟合方程R2DG50y=-0.101878x-9.0000180.9998DG150y=-0.1021852x-9.8073580.9999DG280y=-0.1022238x-9.79326310.9997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18图2-2水位计示意图Figure2-2Schematicdiagram2.2.3坝地包气带含水量动态变化的监测方法在坝地中段水位监测井中间地段,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水分探头,利用土钻分别在半径0.5m的范围内打取4m、2m、1m、0.5m、0.2m深度的钻孔,分将EC-5水分探头插入不同深度的钻孔底部,之后将钻孔进行回填压实,防止产生大孔隙对对水文的运动过程产生影响,水分探头设置间隔30min进行一次测量,并通过em50数据记录器进行数据采集工作。从沟头向坝体方向,分别设置两组监测点分别命名为1#、2#,两组监测点相距150m。通过水分探头实时观测坝地包气带不同深度土层含水量的在次降雨过程中的变化情况,探究水分在包气带中的运动情况,是否具有垂直入渗进行补给的可能,同时观察水位变化与包气带中含水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现状、问题及对策[J]. 李宗善,杨磊,王国梁,侯建,信忠保,刘国华,傅伯杰. 生态学报. 2019(20)
[2]基于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淤地坝建设潜力分析[J]. 高雅玉,田晋华,李嘉楠. 人民黄河. 2019(09)
[3]我国水资源价值评价现状研究[J]. 李俊亭,闻雯.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 2019(02)
[4]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回顾与统计特征分析[J]. 晏锐,田雷,王广才,钟骏,刘杰,周志华. 地球物理学报. 2018(05)
[5]地下水补给方法研究综述[J]. 赵佳辉,李一鸣,陈宝辉.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07)
[6]包气带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地下水补给研究中的应用[J]. 庞忠和,黄天明,杨硕,袁利娟. 工程地质学报. 2018(01)
[7]水土保持措施在小流域治理效益点滴谈[J]. 吴瑕婷. 山东工业技术. 2018(01)
[8]黄河流域水土保持科研进展及展望[J]. 左仲国,肖培青,黄静. 中国水土保持. 2016(09)
[9]延安市地下水动态监测站网工程建设技术探讨[J]. 杨慧. 陕西水利. 2016(02)
[10]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降雨入渗试验研究[J]. 白盛元,汪有科,马建鹏,汪星,周玉红.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6(02)
博士论文
[1]基于多种方法的地下水补给研究[D]. 尹立河.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
硕士论文
[1]黄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及其补给过程试验研究[D]. 雍晨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2]黄土丘陵区小流域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机制研究[D]. 马建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8
[3]黄土高原北部淤地坝区域土壤水分模拟及水分有效性分析[D]. 甄自强.扬州大学 2017
[4]河北省平原区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分析[D]. 杨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5]黄土高原小流域淤地坝系优化研究[D]. 张晓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4
[6]黄土丘陵区淤地坝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 王祖正.陕西师范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4707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70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