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质炭化还田作为土壤改良与循环农业的技术途径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07 11:13
循环农业与绿色低碳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生物质炭化还田在土壤改良与循环农业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土壤中施入生物质炭是通过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修复土壤污染等方式对农业土壤生态系统功能产生影响。围绕生物质炭理化特性及炭化还田改良土壤这一基本途径,系统分析了生物质炭用于改良土壤的研究现状,明确了生物质炭改良植烟土壤所具有的突出优势,提出了生物质炭化还田技术利用模式,探讨了生物质炭在植烟土壤保育和营养管理等方面的潜力。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生物质炭(烟秆)扫描电镜分析
生物质炭(烟秆)傅里叶红外分析图谱
生物质炭化还田是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南省生物炭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了秸秆炭化技术工程化研究,以生物质炭为原料研制了不同产品,2016年9月在河南省洛宁县建设了年产5万t生物质炭基肥生产线,技术模式如图3所示。生物质炭化还田技术是该生产线的技术核心,该设备采用双层套筒倾斜平式设计对原料进行高温快速炭化,炭化过程中可以自由调控反应器的炭化温度、升温速率、滞留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并可根据不同生物质特性以及不同需求,调控设备转速与滞留时间,生产出适合不同品质的生物质炭原料。该技术模式经过3年的运行表明,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4.2 生物质炭施用与土壤类型和基础肥力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炭与化肥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葛少华,阎海涛,陈奇,彭桂新,于建春,杨永锋,刘国顺. 土壤. 2019(04)
[2]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生物炭施用量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任天宝,杨艳东,高卫锴,李宙文,阎海涛,王省伟,刘国顺.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2)
[3]生物质炭和秸秆长期还田对红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 孟祥天,蒋瑀霁,王晓玥,孙波. 土壤. 2018(02)
[4]根区穴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王卫民,张保全,程昌合,彭东,顾俊杰,郭祥,姜芳,陈国权,赵安民,申国明,高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3)
[5]植烟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途径及发展趋势[J]. 阎海涛,殷全玉,任天宝,许家来,高卫锴,刘国顺. 河南农业科学. 2017(10)
[6]低碳视角下中国农业环境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J]. 田伟,杨璐嘉,姜静. 中国农村观察. 2014(05)
[7]生物质炭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王丽渊,刘国顺,王林虹,张康旭,刘红恩,丁松爽,贾方方. 华北农学报. 2014(01)
[8]生物炭施用量对烟叶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刘新源,刘国顺,刘宏恩,田晶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2)
[9]施用生物炭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及致香物质的影响[J]. 张园营,刘国顺,刘宏恩.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5)
[10]不同生物黑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龚亚琴,尹力初,舒荣波,张蕾,易亚男. 湖南农业科学. 2012(14)
硕士论文
[1]秸秆生物质炭及其改性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 李瑞月.南京农业大学 2015
[2]生物炭对植烟土壤主要性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D]. 王丽渊.河南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81753
【文章来源】:湖北农业科学. 2020,59(14)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生物质炭(烟秆)扫描电镜分析
生物质炭(烟秆)傅里叶红外分析图谱
生物质炭化还田是中国发展循环农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河南省生物炭技术工程中心开展了秸秆炭化技术工程化研究,以生物质炭为原料研制了不同产品,2016年9月在河南省洛宁县建设了年产5万t生物质炭基肥生产线,技术模式如图3所示。生物质炭化还田技术是该生产线的技术核心,该设备采用双层套筒倾斜平式设计对原料进行高温快速炭化,炭化过程中可以自由调控反应器的炭化温度、升温速率、滞留时间等关键技术参数,并可根据不同生物质特性以及不同需求,调控设备转速与滞留时间,生产出适合不同品质的生物质炭原料。该技术模式经过3年的运行表明,农作物秸秆炭化还田技术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有利于促进中国循环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4.2 生物质炭施用与土壤类型和基础肥力密切相关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物质炭与化肥氮配施对植烟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影响[J]. 葛少华,阎海涛,陈奇,彭桂新,于建春,杨永锋,刘国顺. 土壤. 2019(04)
[2]基于高通量测序的生物炭施用量对植烟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J]. 任天宝,杨艳东,高卫锴,李宙文,阎海涛,王省伟,刘国顺. 河南农业科学. 2018(12)
[3]生物质炭和秸秆长期还田对红壤团聚体和有机碳的影响[J]. 孟祥天,蒋瑀霁,王晓玥,孙波. 土壤. 2018(02)
[4]根区穴施生物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王卫民,张保全,程昌合,彭东,顾俊杰,郭祥,姜芳,陈国权,赵安民,申国明,高林. 湖北农业科学. 2018(03)
[5]植烟土壤微生态调控技术途径及发展趋势[J]. 阎海涛,殷全玉,任天宝,许家来,高卫锴,刘国顺. 河南农业科学. 2017(10)
[6]低碳视角下中国农业环境效率的测算与分析——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BM模型[J]. 田伟,杨璐嘉,姜静. 中国农村观察. 2014(05)
[7]生物质炭对烤烟干物质积累量及根际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王丽渊,刘国顺,王林虹,张康旭,刘红恩,丁松爽,贾方方. 华北农学报. 2014(01)
[8]生物炭施用量对烟叶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刘新源,刘国顺,刘宏恩,田晶晶. 河南农业科学. 2014(02)
[9]施用生物炭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及致香物质的影响[J]. 张园营,刘国顺,刘宏恩. 江西农业学报. 2013(05)
[10]不同生物黑炭对烤烟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J]. 龚亚琴,尹力初,舒荣波,张蕾,易亚男. 湖南农业科学. 2012(14)
硕士论文
[1]秸秆生物质炭及其改性炭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研究[D]. 李瑞月.南京农业大学 2015
[2]生物炭对植烟土壤主要性状及烤烟生长的影响[D]. 王丽渊.河南农业大学 2014
本文编号:34817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817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