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北部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土壤DOM粒径分布与光谱特性
发布时间:2021-11-10 21:50
为研究海南热带滨海区不同土地利用模式对土壤溶解态有机质(DOM)含量组成及其分子粒径依赖性的影响,分别采集琼北滨海地区四种代表性土地利用模式下(水稻田、菜园、果园和橡胶园)土壤为研究材料,通过超滤技术对土壤水提液进行分级(所选滤膜孔径大小分别为0.7、0.45、0.2、0.1μm和100、10、1 kDa),并对样品中DOM的碳、氮含量和光谱特性(紫外-可见吸收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四种地类土壤溶解态有机碳(DOC)含量(<0.7μm)为水稻土(171.9 mg·kg-1)最高,胶园土(116.7 mg·kg-1)最低;而C/N值则为胶园土(22.26)最高,菜园土(11.39)最低。在不同粒径中,4种地类土壤DOC含量为<1 kDa组分占比最高(45%以上),C/N值则在<1 kDa粒径中最高(31.43),10~100 kDa中最低(4.8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红外光谱表明了水稻土和菜园土DOM的分子芳香性(SUVA254)、分子量大小(SR
【文章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3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采样点分布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DOC含量百分比的粒径分布特征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四种土地利用模式下DOC所占百分比以<1、1~10、10~100 k Da这三种小粒径为主,而大粒径DOC所占百分比均较低。其中,粒径<1 k Da所占百分比最高,四种地类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顺序为胶园土(65.99%)>菜园土(51.83%)>果园土(49.27%)>水稻土(47.38%)。图3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DOC含量百分比的粒径分布特征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DOC含量百分比的粒径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林分土壤DOM数量及光谱特征[J]. 高颖,鲍勇,胡伟芳,李欢,司友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1)
[2]川西平原还田秸秆腐解释放DOM的光谱特征[J]. 韦梦雪,王彬,谌书,白英臣,董发勤,朱静平,黎明,魏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9)
[3]白塔堡河不同粒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解析[J]. 任兆勇,颜秉斐,于会彬,高红杰,彭剑峰. 环境保护科学. 2017(02)
[4]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底土溶解性有机质数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J]. 盛浩,宋迪思,周萍,夏燕维,张杨珠. 生态学报. 2017(14)
[5]胶州湾滨海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特性[J]. 訾园园,孔范龙,郗敏,李悦,杨玲.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6]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荧光光谱[J]. 梁俭,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陈雪霜,王齐磊. 环境科学. 2016(07)
[7]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三维荧光特征[J]. 陈雪霜,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闫金龙. 环境科学. 2016(03)
[8]稻田土壤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J]. 吴金水,葛体达,胡亚军. 生态学报. 2015(20)
[9]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陈高起,傅瓦利,沈艳,伍宇春,胡宁,文志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10]溶解性有机质特性分析与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 何伟,白泽琳,李一龙,刘文秀,何玘霜,杨晨,杨斌,孔祥臻,徐福留.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487999
【文章来源】: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37(05)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12 页
【部分图文】:
东寨港自然保护区采样点分布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DOC含量百分比的粒径分布特征如图3所示。由图3可知,四种土地利用模式下DOC所占百分比以<1、1~10、10~100 k Da这三种小粒径为主,而大粒径DOC所占百分比均较低。其中,粒径<1 k Da所占百分比最高,四种地类所占百分比由大到小顺序为胶园土(65.99%)>菜园土(51.83%)>果园土(49.27%)>水稻土(47.38%)。图3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DOC含量百分比的粒径分布特征
不同土地利用模式下DOC含量百分比的粒径分布特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亚热带地区3种典型林分土壤DOM数量及光谱特征[J]. 高颖,鲍勇,胡伟芳,李欢,司友涛.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8(01)
[2]川西平原还田秸秆腐解释放DOM的光谱特征[J]. 韦梦雪,王彬,谌书,白英臣,董发勤,朱静平,黎明,魏竭.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7(09)
[3]白塔堡河不同粒级有机物的三维荧光特征解析[J]. 任兆勇,颜秉斐,于会彬,高红杰,彭剑峰. 环境保护科学. 2017(02)
[4]土地利用变化对花岗岩红壤底土溶解性有机质数量和光谱特征的影响[J]. 盛浩,宋迪思,周萍,夏燕维,张杨珠. 生态学报. 2017(14)
[5]胶州湾滨海湿地土壤溶解性有机质的三维荧光特性[J]. 訾园园,孔范龙,郗敏,李悦,杨玲. 应用生态学报. 2016(12)
[6]淹水条件下三峡库区典型消落带土壤释放DOM的光谱特征:荧光光谱[J]. 梁俭,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陈雪霜,王齐磊. 环境科学. 2016(07)
[7]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体DOM不同分子量组分三维荧光特征[J]. 陈雪霜,江韬,卢松,魏世强,王定勇,闫金龙. 环境科学. 2016(03)
[8]稻田土壤关键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耦合过程及其微生物调控机制[J]. 吴金水,葛体达,胡亚军. 生态学报. 2015(20)
[9]岩溶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J]. 陈高起,傅瓦利,沈艳,伍宇春,胡宁,文志林.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10]溶解性有机质特性分析与来源解析的研究进展[J]. 何伟,白泽琳,李一龙,刘文秀,何玘霜,杨晨,杨斌,孔祥臻,徐福留. 环境科学学报. 2016(02)
本文编号:3487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487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