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后续管护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7 07:54
东北地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在国家粮食安全体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了土壤结构恶化和土壤肥力下降,粮食生产能力明显下降。面对如此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地方政府均积极地投身于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中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关于水土流失防治的政策相继出台,对水土流失防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尽管水土保持工程不断建造,但在工程后期出现的“重审批、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制约着水土保持工程综合效益的发挥。本文首先在对东北地区水土流失治理现状以及水土流失治理模式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现状,即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的内容和管护机制的模式进行详细的说明。此外,对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介绍,管护权责不明确、工程破坏严重、资金投入不足、农户管护意识淡薄等共同构成了水土保持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地,本文对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监护管护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管护机制、土地承包、政府以及农户等因素都是影响水土保持工程管护的因素。最后,对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后期管护机制提出的相应的增长建议,在工程后期管护中要明确管护...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工程
2.1.2 水土保持工程管护
2.2 基础理论
2.2.1 级差地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建设及管护现状
3.2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3.2.1 管护主体缺位,权责不明确
3.2.2 缺乏有效监管,工程破坏严重
3.2.3 资金投入不足,后期管护缺失
3.2.4 农户管护知识匮乏,管护意识淡薄
第4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探析
4.1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管护原则
4.1.1 建设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
4.1.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4.1.3 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4.2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管护机制选择
4.2.1 政府管护模式
4.2.2 市场管护模式
4.2.3 两种管护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第5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护影响因素分析
5.1 管护机制因素
5.2 土地承包因素
5.3 水土保持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
5.4 政府层面因素
5.5 农户自身因素
第6章 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后期管护机制的政策建议
6.1 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6.1.1 合理界定产权归属,明确管护主体
6.1.2 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6.2 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工程管护机制
6.2.1 实行水保工程建设公示制,奠定工程后期管护基础
6.2.2 落实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保障工程修复劳动投入
6.2.3 建立健全管护奖惩机制,保证工程发挥永久效益
6.3 强化政府组织协调,增强工程建后监管力度
6.3.1 强化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管护体系建设
6.3.2 强化管护知识学习,加强管护队伍建设
6.4 多方筹集资金,为工程后期管护提供资金保障
6.5 广泛宣传教育,为工程后期管护提供舆论氛围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00480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评述
1.3 研究框架与方法
1.3.1 研究框架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1.4.1 研究创新
1.4.2 研究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水土保持与水土保持工程
2.1.2 水土保持工程管护
2.2 基础理论
2.2.1 级差地租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建设及管护现状
3.2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中存在的问题
3.2.1 管护主体缺位,权责不明确
3.2.2 缺乏有效监管,工程破坏严重
3.2.3 资金投入不足,后期管护缺失
3.2.4 农户管护知识匮乏,管护意识淡薄
第4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管护机制探析
4.1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管护原则
4.1.1 建设与管护相结合的原则
4.1.2 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4.1.3 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
4.2 东北地区水土保护工程管护机制选择
4.2.1 政府管护模式
4.2.2 市场管护模式
4.2.3 两种管护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第5章 东北地区水土保持工程建后管护影响因素分析
5.1 管护机制因素
5.2 土地承包因素
5.3 水土保持工程的公共物品属性
5.4 政府层面因素
5.5 农户自身因素
第6章 完善水土保持工程后期管护机制的政策建议
6.1 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
6.1.1 合理界定产权归属,明确管护主体
6.1.2 制定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
6.2 建立规章制度,完善工程管护机制
6.2.1 实行水保工程建设公示制,奠定工程后期管护基础
6.2.2 落实群众投工投劳承诺制,保障工程修复劳动投入
6.2.3 建立健全管护奖惩机制,保证工程发挥永久效益
6.3 强化政府组织协调,增强工程建后监管力度
6.3.1 强化政府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管护体系建设
6.3.2 强化管护知识学习,加强管护队伍建设
6.4 多方筹集资金,为工程后期管护提供资金保障
6.5 广泛宣传教育,为工程后期管护提供舆论氛围
第7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5004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0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