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农田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特征
本文关键词:关中农田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关中地区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集约化经营导致农田土壤物理质量发生着特征鲜明的“隐型退化”过程。基于关中农田土壤利用、管理等客观实际、以及土壤物理质量的演化趋势等,本研究对横贯关中盆地、塬地11个县区范围内的农田进行了调查与研究,逐层分析了土壤剖面0~40cm的物理质量状况,从土壤颗粒组成、有机物含量以及土壤团聚状况及其稳定性等方面,探求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的内在机理,分析土壤抗人为干扰和退化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1、关中农田土壤物理性状退化特征已经非常明显,土壤表层与亚表层之间物理状态差异较大。受亚表层土壤紧实化的影响,农田土壤耕作层普遍浅薄,疏松良好的土壤耕作层厚度变化在5~21cm。在调查范围内堪称状态良好的耕作层厚度在20cm左右的农田仅占18%。关中农田物理状态良好的耕层土壤平均容重为1.21g/cm3;在约20~40cm土层间平均容重为1.58g/cm3,属于很紧实的土壤物理状态,其中约36%的达到或超过了1.60g/cm3的极限容重值。在易遭受干旱的耕层平均值为373kPa,而较潮湿亚表层(20~40cm)处,紧实度反而较高,平均值为2744kPa,从上向下有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证实制约关中农田土壤亚表层紧实化的并不是水分,而是该层土壤的密实状态。紧实的土层阻碍了作物根系的延伸。亚表层的总孔隙度均小于50%,属于密实状态,关中其它地区农田土壤亚表层均属于严重密实状态,影响水分传输和作物的抗旱、抗倒伏能力。亚表层(20~40cm)的饱和导水率明显小于耕层(0~10cm),在连续导水120min后基本达到稳定过程,耕层土壤饱和导水率由开始的1.05mm/min下降到0.70mm/min后趋于稳定,耕层的饱和导水率是亚表层的6~8倍。亚表层土壤低的透水性影响土壤的接纳降雨和灌溉水量。2以土壤自身属性为基础分析该土壤的抗退化能力与机理。关中地区农田土壤碳酸钙的基本概况为,耕层土壤碳酸钙含量小于亚表层,相差10g/kg左右。有一定的碳酸钙浅层淋溶与淀积,导致亚表层土壤紧实度增大。关中地区农田表层和亚表层土壤团聚体状况差异较大。在干筛和湿筛的情况下土壤中1~5mm“(质量)优势团聚体”在表层土壤中含量是亚表层的2.7倍和1.5倍。20~40cm土层处团团聚体的稳定性极差,是导致土壤亚表层容重增大,紧实化程度增加和耕层薄层化的主要原因。关中地区农田土壤耕层的有机质含量与亚表层相比,有机质含量减少了40%,耕层与亚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差异非常显著,影响着土壤物理状态。3关中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状况评价。关中农田土壤耕层的土壤压实密度小于1.40g/cm3,属于低度压实,而亚表层土壤已经达到了中度压实。关中农田土壤团聚体均未达到优质团聚体状态的质量标准,表层土壤的Kctp介于0.76~1.10之间,属于中等质量;亚表层土壤的Kctp介于0.31~0.77之间,多数地区均属于不良状态团聚体。关中农田土壤表层团聚体相对较好,亚表层土壤团聚状态质量水平较差,成为该土层紧实化的根本原因。耕层土壤的粉粒和粘粒含量小于紧实的亚表层,而细砂粒和粗砂粒高于亚表层的含量,说明土壤表层粘粒的淋溶,在亚表层淀积,堵塞土壤孔隙,使下层土壤容重变大,紧实度增大,饱和导水率降低等。
【关键词】:土壤物理退化 土壤质量 土壤结构系数 板结系数 土壤压实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S152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文献综述11-16
- 1.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11-13
- 1.1.1 从各种物理性状出发探明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状态11-12
- 1.1.2 探究关中农田土壤物理性质退化机理12
- 1.1.3 关中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状况评价12-13
- 1.2 研究现状13-15
- 1.2.1 土壤退化的研究现状13
- 1.2.2 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的研究进展13-15
- 1.3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15-16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16-24
- 2.1 研究区域的基本概况16-17
- 2.2 研究内容与方法17-20
- 2.2.1 关中地区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特征及其状况研究17-18
- 2.2.2 关中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的原因与机理探索18-19
- 2.2.3 关中地区农田土壤退化程度的评级指标19-20
- 2.3 样品采集20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20-23
- 2.5 技术路线23-24
- 第三章 关中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状态24-33
- 3.1 结果与分析25-32
- 3.1.1 农田土壤耕层和容重的变化25-27
- 3.1.2 农田土壤紧实度的变化27-29
- 3.1.3 农田土壤孔隙度的变化29
- 3.1.4 农田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变化趋势29-31
- 3.1.5 饱和导水率的影响因素的分析31-32
- 3.2 小结32-33
- 第四章 关中地区农田土壤物理退化机理分析33-42
- 4.1 结果与分析34-40
- 4.1.1 关中农田土壤碳酸钙的变化34-36
- 4.1.2 农田土壤团聚体含量的变化36-38
- 4.1.3 有机质含量的变化38-40
- 4.2 小结40-42
- 第五章 关中地区农田土壤物理质量状况评价42-49
- 5.1 结果与分析42-47
- 5.1.1 农田土壤压实度的变化42-43
- 5.1.2 农田土壤结构系数的变化43-46
- 5.1.3 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评价46-47
- 5.2 小结47-49
-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49-52
- 6.1 主要结论49-51
- 6.1.1 关中农田土壤剖面物理退化状况49
- 6.1.2 关中农田土壤退化的机理分析49-50
- 6.1.3 关中农田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状况评价50-51
- 6.2 主要创新点51
- 6.2.1 探明关中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特征51
- 6.3 存在的问题以及展望51-52
- 参考文献52-59
- 致谢59-60
- 个人简介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全国土壤物理专业会议纪要[J];土壤;1978年02期
2 庄季屏;;土壤物理学科发展趋势与展望[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1997年S1期
3 ;土壤物理状况[J];落叶果树;2013年04期
4 A.J.Low;周传槐;;欧洲各国对土壤物理条件和作物生长关系的近期研究[J];土壤学进展;1981年01期
5 周凌云;秸秆覆盖对农田土壤物理条件影响的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1997年05期
6 薛丽平;;太阳能处理土壤物理肥料的理论依据及效应[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5期
7 张学询,贾维国;农田中耕对土壤物理环境的调节作用[J];土壤通报;1984年06期
8 张国斌,郭秀纯;太阳能处理土壤物理肥料初探[J];科学中国人;1999年05期
9 姚贤良;;土壤物理条件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J];土壤学进展;1981年06期
10 刘作新;节水农业研究中的土壤物理问题学术讨论会在西安举行[J];土壤通报;199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高晓飞;王晓岚;;地理院系土壤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A];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杜章留;任图生;胡春胜;陈素英;;保护性耕作对华北平原集约种植农田土壤物理质量的影响[A];中国农作制度研究进展2008[C];2008年
3 盛宝龙;李晓刚;蔺经;颜志梅;常有宏;杨青松;;梨园生草对土壤物理性的影响[A];中国园艺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加旭;关中农田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特征[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2 祝飞华;关中地区农田土壤物理退化特征及危害性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关中农田土壤物理质量退化特征,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01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