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发布时间:2021-11-19 23:35
  【目的】施肥是影响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重要因子。探讨在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土壤pH等条件下长期施肥对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溶解性有机氮(DON)含量的影响,为农田土壤碳氮管理提供指导。【方法】收集2000—2019年已发表文献72篇,获得相对独立数据(510组DOC和208组DON),采用整合分析(Meta-analysis)方法定量分析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和土壤pH下施肥对DOC和DON含量的影响。【结果】与不施肥相比,施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DOC和DON含量,其中施有机肥(单施或配施)的提高幅度(60%和93%)是化肥(13%和29%)的4.6倍和3.2倍。不同利用方式下,施肥能显著提高旱地土壤DOC和DON含量,且旱地施用有机肥提升土壤DOC和DON的幅度显著高于水旱轮作。不同熟制比较,一年一熟下施用有机肥后DOC含量提高85%,显著高于一年两熟(38%);不同pH土壤比较,碱性土壤(pH>7.5)上施用有机肥后DOC和DON含量分别提高了85%和162%,显著高于6.5<pH<7.5的中性土壤(48%和70%)和pH<6.5的酸性土壤(32%和6...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 2020,53(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10 页

【部分图文】:

长期施肥对中国农田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含量影响的整合分析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氮的分布

土壤图,土壤,有机肥,化肥


不同土壤p H条件下,相比不施肥,施化肥和施有机肥均显著提高DOC含量,其中,施有机肥对DOC含量的提高幅度在不同土壤p H下存在显著差异,其提高幅度均随着土壤p H的升高而增加,即碱性土壤(85%)>中性土壤(48%)>酸性土壤(32%);施化肥对DOC含量的提高幅度仅在碱性土壤(19%)和酸性土壤(10%)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显著高于后者,而碱性土壤和中性土壤二者提高幅度差异不显著(图2,表2)。2.3 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和土壤pH下施肥对DON含量的影响

土壤图,有机肥,化肥,土壤


与不施肥相比,施化肥和有机肥对DON含量的影响显著,提高幅度分别为29%(CI,19%—40%)和93%(CI,81%—106%)(图3)。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利用方式、熟制和土壤p H下,施肥对DON含量的影响程度存在一定差异(图3,表2)。不同利用方式下,施肥对DON含量有一定的影响。相比不施肥,不同利用方式下施有机肥均显著提高DON含量,其中旱地提高幅度最大(136%),显著高于水旱轮作(52%),而旱地和水旱轮作二者提高幅度均与水田的差异不显著;施化肥显著提高旱地和水田DON含量,却没有显著提高水旱轮作DON含量,其提高幅度在不同利用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图3,表2)。对于不同熟制,施肥对DON含量的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提高幅度差异均不显著。与不施肥相比,在不同熟制下施有机肥均显著提高DON含量,且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和一年三熟条件下提高幅度分别为124、87和55%;施化肥显著增加一年一熟(23%)和一年两熟(36%)下DON含量,却没有显著提高一年三熟下DON含量(图3,表2)。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施肥对水田和旱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活性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 王桂跃,苏婷,韩海亮,谭禾平,包斐,赵福成.  浙江农业学报. 2018(05)
[2]不同施肥水稻土可溶性有机氮组分差异及影响因素[J]. 杨静,聂三安,杨文浩,陈成榕,张黎明,周碧青,邢世和.  土壤学报. 2018(04)
[3]茶树对可溶性有机和无机态氮的吸收与运转特性[J]. 周碧青,陈成榕,杨文浩,张黎明,邢世和.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4]西北灌漠土长期不同施肥改变土壤可溶性有机质的化学及光谱学特性[J]. 常单娜,曹卫东,包兴国,白金顺,张久东,卢秉林,高嵩涓,曾闹华,王雪翠,志水胜好.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6(01)
[5]不同类型茶园土壤氮素矿化特性及其与土壤性质的关系[J]. 陈玉真,王峰,尤志明,张文锦,翁伯琦.  福建农业学报. 2015(07)
[6]长期有机培肥模式下黑土碳与氮变化及氮素矿化特征[J]. 邵兴芳,徐明岗,张文菊,黄敏,周显,朱平,高洪军.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4(02)
[7]Meta分析中异质性检验方法的改进[J]. 王若琦,秦超英.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10)
[8]不同有机物料还田对东北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梁尧,韩晓增,宋春,李海波.  中国农业科学. 2011(17)
[9]长期施肥对红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微生物碳源利用的影响[J]. 孙凤霞,张伟华,徐明岗,张文菊,李兆强,张敬业.  应用生态学报. 2010(11)
[10]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张迪,韩晓增.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3)

硕士论文
[1]干湿交替强度对旱地土壤结构形成及水稻秸秆分解过程的相互作用的影响[D]. 尧水红.南京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061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61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5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