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生水灌溉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0 04:42
再生水是指城市污水经充分可靠的净化处理后,满足特定使用途径的水质标准的处理水。它具有应用范围广泛,经济成本低等特点,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之一。本研究以北京市某再生水厂内再生水灌溉的草坪灌区与自来水草坪对照灌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和微生物生态学分析方法研究了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和微生物系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再生水灌区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之间的关系,为制定再生水灌溉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标准提供依据。对再生水灌区土壤进行11项理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了再生水灌溉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除了再生水灌区的全磷含量、碳氮比值及速效钾含量全部低于自来水灌区外,其余指标均表现出不同的规律。土壤含水量、有机质、有机碳、全氮、全钾含量的最大值均在再生水灌区的进水口处,高于自来水灌区。曝气池处的pH值最大,高于对照区,进水口处最小。进水口处碱解氮含量最大,出水口处同对照区数值相同,曝气池处最小。速效磷含量在曝气池处和进水口处数值均大于对照,最大值位于进水口处。对于再生水灌区土壤中的可培养微生物,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分离共得到62株细菌,64株放线菌,40株真菌。将所筛选的细菌进行形态学鉴...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再生水概念和应用现状
1.1.1 再生水概述
1.1.2 国外再生水应用现状
1.1.3 国内再生水应用现状
1.2 再生水灌溉研究进展
1.2.1 再生水灌区土壤研究进展
1.2.2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2.1.3 测定指标
2.1.4 测定指标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培养基
3.1.4 菌株来源
3.1.5 实验方法
3.1.5.1 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纯化
3.1.5.2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3.1.5.3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筛选结果
3.2.2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3.2.3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3.2.4 再生水灌溉土壤细菌鉴定结果及呼吸营养类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1.1 菌株来源
4.1.1.2 实验试剂
4.1.1.3 实验仪器
4.1.1.4 培养基
4.1.2 实验方法
4.1.2.1 土壤微生物的计数
4.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4.2.1.1 细菌
4.2.1.2 放线菌
4.2.1.3 真菌
4.2.2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4.2.2.1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种类组成特征
4.2.2.2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特征
4.2.2.3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5.1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5.1.1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5.1.2 土壤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
5.1.3 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典型对应分析
5.2 本章小结
5.2.1 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
5.2.2 群落空间分布与环境因素关系
5.2.3 群落多样性与空间特异性的关系
结论
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506587
【文章来源】: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再生水概念和应用现状
1.1.1 再生水概述
1.1.2 国外再生水应用现状
1.1.3 国内再生水应用现状
1.2 再生水灌溉研究进展
1.2.1 再生水灌区土壤研究进展
1.2.2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研究进展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技术路线
第2章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
2.1 材料与方法
2.1.1 研究区概况
2.1.2 土壤样品的采集及预处理
2.1.3 测定指标
2.1.4 测定指标方法
2.2 结果与讨论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实验试剂
3.1.2 实验仪器
3.1.3 实验培养基
3.1.4 菌株来源
3.1.5 实验方法
3.1.5.1 微生物的分离、筛选及纯化
3.1.5.2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
3.1.5.3 菌株的生理生化鉴定实验
3.2 结果与讨论
3.2.1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及筛选结果
3.2.2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形态学鉴定结果
3.2.3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的生理生化试验结果
3.2.4 再生水灌溉土壤细菌鉴定结果及呼吸营养类型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及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实验材料
4.1.1.1 菌株来源
4.1.1.2 实验试剂
4.1.1.3 实验仪器
4.1.1.4 培养基
4.1.2 实验方法
4.1.2.1 土壤微生物的计数
4.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的测定
4.2 结果与讨论
4.2.1 再生水灌区土壤微生物数量特征
4.2.1.1 细菌
4.2.1.2 放线菌
4.2.1.3 真菌
4.2.2 再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4.2.2.1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种类组成特征
4.2.2.2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优势种群特征
4.2.2.3 再生水灌溉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
5.1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和组成的相关性分析
5.1.1 再生水灌溉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分析
5.1.2 土壤微生物群落聚类分析
5.1.3 微生物群落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典型对应分析
5.2 本章小结
5.2.1 环境因子与土壤微生物数量的相关性
5.2.2 群落空间分布与环境因素关系
5.2.3 群落多样性与空间特异性的关系
结论
本研究的创造性成果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本文编号:35065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65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