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1 01:51
随着人们对土壤碳库在全球碳循环中作用认识地不断深入,土地利用模式和管理措施等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越来越受到关注。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是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也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可以作为评价植物生长状况、土壤生产力可持续发展及土壤肥力状况的指标。因此,系统地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以及土壤理化性质可以预测土地生产力的退化,有助于较早地采取恢复措施,从而对农田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植物的健康生长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论文以山西孝义铝矿废弃地和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自然状态和人为干扰两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将这两种生态系统中的土壤养分和微生物进行对比,以期为我们保护原生态植被、实现目标区的森林再造或土壤复垦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以山西孝义铝矿废弃地复垦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复垦过程中不同复垦措施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论归纳如下:(1)施肥能显著提高土壤N,P,K的含量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P<0.05),其中以有机+无机肥为最佳施肥模式。与对照相比,在前茬种植大豆、箭舌豌豆、毛苕子,前茬玉米秸秆还田...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2.2.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2.2.3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2.2.4 土壤氮磷钾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2.3.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2.3.3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质谱全扫描与选择离子扫描的比较
3.2.2 不同复垦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PLFA种类
3.3.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试验地主要植被类型划分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土壤样品冷藏和冷冻保存条件的比较
4.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基本性质间的相关性
4.2.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4.3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 张瑞娟,李华,王爱英,张强,郜春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10)
[2]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J]. 郭梨锦,曹凑贵,张枝盛,刘天奇,李成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8)
[3]微生物肥料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原芩,孙崇凤,李华,张强,郜春花. 土壤. 2013(03)
[4]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J]. 吴宏亮,康建宏,陈阜,许强,张海林,赵亚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6)
[5]不同管理措施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原芩,梅娟,李华,张强,郜春花,张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7)
[6]浅析山西灵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J]. 李润强,高晋红. 山西林业. 2012(03)
[7]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邵丽,谷洁,张社奇,高华,秦清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6)
[8]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刘益仁,郁洁,李想,徐阳春,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5)
[9]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J]. 孙军德,王美美,张若溪,康婷婷,黄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04)
[10]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典型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裴雪霞.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2]水分条件与水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研究[D]. 刘岳燕.浙江大学 2009
[3]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及地膜覆盖对棕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于树.沈阳农业大学 2009
[4]三种入侵菊科植物(紫茎泽兰、豚草、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D]. 李会娜.沈阳农业大学 2009
[5]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周慧.湖南农业大学 2008
[6]黄土丘陵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演变[D]. 黄懿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形态的影响研究[D]. 原芩.山西大学 2013
[2]长期秸秆与化肥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D]. 单鹤翔.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地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杜广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4]孝义铝矿民采空区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D]. 吴安福.中南大学 2011
[5]烤烟生长期间不同土壤类型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D]. 赵辉.河南农业大学 2010
[6]农林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及接种剂开发[D]. 陈芙蓉.湖南大学 2008
[7]川西亚林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D]. 肖烨.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8518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9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1.2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1.3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4 研究意义与内容
1.4.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4.2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肥力的影响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地概况
2.1.2 试验设计
2.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1.4 试验方法
2.1.5 数据分析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2.2.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2.2.3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2.2.4 土壤氮磷钾素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2.3 讨论
2.3.1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氮素的影响
2.3.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磷素的影响
2.3.3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钾素的影响
2.4 结论
第三章 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地概况
3.1.2 试验设计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4 试验方法
3.1.5 数据分析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质谱全扫描与选择离子扫描的比较
3.2.2 不同复垦方式对复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
3.3 讨论
3.3.1 PLFA种类
3.3.2 不同复垦方式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山西灵空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土壤基本性质的相关性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地概况
4.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3 试验方法
4.1.4 试验地主要植被类型划分
4.1.5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土壤样品冷藏和冷冻保存条件的比较
4.2.2 不同植被类型土壤基本性质间的相关性
4.2.3 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
4.3 结论
第五章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比较
第六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特色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承诺书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复垦方式对铝矿废弃地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J]. 张瑞娟,李华,王爱英,张强,郜春花.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10)
[2]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稻田表层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短期影响[J]. 郭梨锦,曹凑贵,张枝盛,刘天奇,李成芳.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8)
[3]微生物肥料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原芩,孙崇凤,李华,张强,郜春花. 土壤. 2013(03)
[4]不同轮作模式对砂田土壤微生物区系及理化性状的影响[J]. 吴宏亮,康建宏,陈阜,许强,张海林,赵亚慧.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06)
[5]不同管理措施对铝矿废弃地复垦区土壤有机碳的影响[J]. 原芩,梅娟,李华,张强,郜春花,张秋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7)
[6]浅析山西灵空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J]. 李润强,高晋红. 山西林业. 2012(03)
[7]生物复混肥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邵丽,谷洁,张社奇,高华,秦清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6)
[8]有机无机肥配施对麦-稻轮作系统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J]. 刘益仁,郁洁,李想,徐阳春,沈其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2(05)
[9]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微生物群落数量的影响[J]. 孙军德,王美美,张若溪,康婷婷,黄毅.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2(04)
[10]连续多年秸秆还田对玉米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及微生物量的影响[J]. 慕平,张恩和,王汉宁,方永丰. 水土保持学报. 2011(05)
博士论文
[1]典型种植制度下长期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D]. 裴雪霞.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0
[2]水分条件与水稻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活性及多样性的关系研究[D]. 刘岳燕.浙江大学 2009
[3]长期不同施肥处理及地膜覆盖对棕壤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D]. 于树.沈阳农业大学 2009
[4]三种入侵菊科植物(紫茎泽兰、豚草、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的互作关系[D]. 李会娜.沈阳农业大学 2009
[5]云南高黎贡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D]. 周慧.湖南农业大学 2008
[6]黄土丘陵区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土壤微生物指标的演变[D]. 黄懿梅.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碳形态的影响研究[D]. 原芩.山西大学 2013
[2]长期秸秆与化肥配施条件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研究[D]. 单鹤翔.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3]不同施肥处理对黄淮海地区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D]. 杜广红.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
[4]孝义铝矿民采空区矿体安全高效开采技术研究[D]. 吴安福.中南大学 2011
[5]烤烟生长期间不同土壤类型对根际和非根际土壤生物活性的影响研究[D]. 赵辉.河南农业大学 2010
[6]农林废物堆肥化中木质素生物降解研究及接种剂开发[D]. 陈芙蓉.湖南大学 2008
[7]川西亚林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的影响[D]. 肖烨.湖南农业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50851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08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