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制备温度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激发效应及微生物机制

发布时间:2021-11-23 22:21
  森林生态系统是最大最稳定的碳汇,人工林土壤碳的累积是森林固碳的重要途径。本研究以20年生杨树人工林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13C稳定性同位素技术,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两种不同温度(300℃和500℃)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激发效应,从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探讨激发效应的机制,为提高杨树人工林土壤固碳潜力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经过60 d的培养,生物质炭显著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p<0.05),并且500℃制备的生物质炭的影响高于300℃制备的生物质炭。培养前期(0-7 d),生物质炭提高寡营养的G+菌的比例,降低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而培养后期(30-60 d),生物质炭则提高富营养的G-菌的比例,并提高真菌和放线菌的比例。并且,仅在培养7 d时生物质炭显著降低了土壤真菌/细菌(p<0.05)、G-菌/G+菌(p<0.05)和好氧菌/厌氧菌(p<0.05)。(2)生物质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培养后期(30-60 d),该时期生物... 

【文章来源】: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

【文章页数】:5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本文缩略语表
第一章 绪论
    1.1 文献综述
        1.1.1 生物质炭及其性质
        1.1.2 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影响
        1.1.3 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1.1.4 生物质炭影响土壤有机碳分解激发效应的机制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土壤样品采集
        2.2.2 生物质炭的制备
        2.2.3 室内培养
        2.2.4 样品分析
第三章 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微生物生物量碳
        3.1.2 生物质炭对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3.2 讨论
    3.3 小结
第四章 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活性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土壤β-D-葡萄糖苷酶
        4.1.2 土壤纤维二糖糖苷酶
        4.1.3 酚氧化酶
        4.1.4 土壤漆酶
    4.2 讨论
        4.2.1 土壤β-D-葡萄糖苷酶
        4.2.2 土壤纤维二糖糖苷酶
        4.2.3 酚氧化酶
        4.2.4 土壤漆酶
    4.3 小结
第五章 生物质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SOC分解的影响
    5.1 结果与分析
        5.1.1 土壤CO_2排放
        5.1.2 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激发效应
    5.2 讨论
        5.2.1 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CO_2排放的影响
        5.2.2 生物质炭添加对土壤有机碳分解的激发效应的影响
    5.3 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改良剂对旱地红壤活性有机碳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袁颖红,张文锋,周际海,芮绍云,刘贵军,李丽,黄欠如,成艳红,孙波.  土壤. 2017(05)
[2]不同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其活性碳的影响[J]. 刘岩,尹云锋,陈智伟,尹艳,马红亮,高人.  亚热带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6(04)
[3]ABTS底物检测漆酶活力条件和算法比较——以长白山两种林分土壤为例[J]. 苏宝玲,王月阳,白震,孙钊,何红波,张旭东.  土壤通报. 2016(05)
[4]生物质炭输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碳排放和微生物群落组成的影响[J]. 雷海迪,尹云锋,张鹏,万晓华,马红亮,高人,杨玉盛.  林业科学. 2016(05)
[5]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研究进展[J]. 饶霜,卢阳,黄飞,蔡一霞,蔡昆争.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6(01)
[6]外加镉处理下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尚艺婕,王海波,史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5(01)
[7]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矿化及腐殖质组成的影响[J]. 王英惠,杨旻,胡林潮,刘玮晶,郭悦,唐伟,代静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13(08)
[8]长期施肥对玉米生育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及酶活性的影响[J]. 马晓霞,王莲莲,黎青慧,李花,张树兰,孙本华,杨学云.  生态学报. 2012(17)
[9]添加生物质炭对红壤水稻土有机碳矿化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影响[J]. 匡崇婷,江春玉,李忠佩,胡锋.  土壤. 2012(04)
[10]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质活性的影响[J]. 章明奎,Walelign D Bayou,唐红娟.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2)

硕士论文
[1]生物炭对杨树人工林土壤微生物量及碳源代谢多样性的影响[D]. 许文欢.南京林业大学 2016
[2]鄱阳湖湖滨湿地土壤酶活性动态变化研究[D]. 张鑫.北京林业大学 2013
[3]生物炭对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的影响[D]. 吕伟波.浙江大学 2012
[4]稻田土壤氧化酶活性与有机碳转化关系研究[D]. 高璟赟.华中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5147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147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74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