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株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的不产氧光合细菌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和相互转化
发布时间:2021-11-24 06:29
无机三态氮(氨氮、亚硝氮和硝氮)是引起养殖水体微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因素。及时去除养殖水体中无机三态氮,尽快恢复水体微生态平衡,是解决养殖水体中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治理养殖水体环境污染等方面已有众多研究,并取得了良好成效。由于不产氧光合细菌(Anoxygenic phototrophic bacteria,APB)灵活多样的代谢方式,可以去除无机三态氮,净化水质等优点,成为了在养殖水体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微生物。深入挖掘针对性强、适用范围广的新型高效水体修复剂的菌种资源一直备受关注。目前,APB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现状及其氮转化机制的研究已有很多,但APB中能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的菌株鲜有报道,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潜能也未深入发掘。APB在去除无机三态氮过程中,氨氮是完全被去除,还是转化为亚硝氮或硝氮,尤其是在养殖水体中,无机三态氮通常是共存的,无机三态氮之间的究竟是如何相互转化的研究报道较少。此外,在污染的养殖水体中,除了光、氧、盐度、pH和碳源等环境因子,水体中的有机氮源对菌株去除无机三态氮又有何影响,需进行深入研究。本文选取了一株能利用多种碳源、氮源和硫源生长的海...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水产养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1 水产养殖的现状
1.1.2 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1.1.3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
1.2 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动态及其应用进展
1.2.1 不产氧光合细菌
1.2.2 硝化细菌
1.2.3 芽孢杆菌
1.2.4 噬菌蛭弧菌
1.3 APB 去除无机三态氮的研究现状
1.4 微生物氮代谢循环研究进展
1.4.1 固氮作用
1.4.2 氨化作用
1.4.3 氨同化作用
1.4.4 硝化作用
1.4.5 反硝化作用
1.4.6 同化硝酸盐还原
1.4.7 异化硝酸盐还原
1.4.8 厌氧氨氧化
1.4.9 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
1.5 APB 的氮代谢循环研究现状
1.6 课题的来源、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海洋着色菌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特性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YL28 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特殊
2.2.2 YL28 菌株对亚硝氮的去除特性
2.2.3 YL28 菌株对硝氮的去除特性
2.2.4 YL28 菌株对无机三态氮共存的去除特性
2.3 讨论
第3章 海洋着色菌的厌氧硝化作用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YL28 菌株对氨氮的利用与转化作用
3.2.2 YL28 菌株对亚硝酸盐的利用与转化原作用
3.2.3 YL28 菌株对硝酸盐的利用和转化作用
3.2.4 转化无机三态氮过程中产气量的测定
3.3 讨论
第4章 亚硝酸盐对菌体生长和菌体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和分析
4.2.1 亚硝氮对 YL28 菌株的生长和亚硝氮去除过程的影响
4.2.2 亚硝氮浓度对 YL28 菌株生长和亚硝氮去除的影响
4.2.3 亚硝氮对菌体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小分子有机碳源和氮源对海洋着色菌去除无机三态氮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有机碳源对菌株生长和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去除的影响
5.2.2 有机氮对菌株生长和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去除的影响
5.2.3 pH 对菌体生长和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去除的影响
5.2.4 对实际海水养殖废水无机三态氮去除
5.3 讨论
第6章 海洋着色菌的静息细胞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和转化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对氨氮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2.2 对亚硝氮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2.3 对硝氮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2.4 对无机三态氮共存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3 结论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的海洋紫色硫细菌去除无机三态氮[J]. 蒋鹏,赵春贵,贾雅琼,杨素萍.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5)
[2]水生动物行为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简述[J]. 张东. 水产学报. 2013(10)
[3]静息细胞在发酵工业中的研究进展[J]. 杨大娇,任天宝,王风芹,谢慧,宋安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08)
[4]不同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效果[J]. 何娜,孙占祥,张玉龙,刘鸣达.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4)
[5]红假单胞菌去除养鱼废水三态氮及COD的研究[J]. 郑卉,张德民,王一农,戴海平. 生态科学. 2012(04)
[6]紫细菌光合色素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色素分析[J]. 卓民权,赵春贵,程茜茹,杨素萍,曲音波. 微生物学报. 2012(06)
[7]环境修复成为我国微生物研究的热点领域[J].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1)
[8]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和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及养殖水质的影响[J]. 李卫芬,邓斌,陈南南,梁权,周绪霞. 水生态学杂志. 2012(01)
[9]蛭弧菌在九孔鲍养殖中的应用[J]. 林阿乞,陈小红,蔡俊鹏. 海洋湖沼通报. 2011(04)
[10]一株高含玫红品的红树林海洋紫色硫细菌分离鉴定及特性[J]. 赵江艳,傅英楠,赵春贵,杨素萍,曲音波,焦念志. 微生物学报. 2011(10)
本文编号:3515422
【文章来源】:华侨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8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水产养殖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1.1.1 水产养殖的现状
1.1.2 水产养殖水体中的污染源和污染物分析
1.1.3 水产养殖水体污染的治理方法
1.2 有益微生物的研究动态及其应用进展
1.2.1 不产氧光合细菌
1.2.2 硝化细菌
1.2.3 芽孢杆菌
1.2.4 噬菌蛭弧菌
1.3 APB 去除无机三态氮的研究现状
1.4 微生物氮代谢循环研究进展
1.4.1 固氮作用
1.4.2 氨化作用
1.4.3 氨同化作用
1.4.4 硝化作用
1.4.5 反硝化作用
1.4.6 同化硝酸盐还原
1.4.7 异化硝酸盐还原
1.4.8 厌氧氨氧化
1.4.9 亚硝酸盐依赖型厌氧甲烷氧化
1.5 APB 的氮代谢循环研究现状
1.6 课题的来源、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海洋着色菌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特性
2.1 材料和方法
2.1.1 材料
2.1.2 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YL28 菌株对氨氮的去除特殊
2.2.2 YL28 菌株对亚硝氮的去除特性
2.2.3 YL28 菌株对硝氮的去除特性
2.2.4 YL28 菌株对无机三态氮共存的去除特性
2.3 讨论
第3章 海洋着色菌的厌氧硝化作用
3.1 材料和方法
3.1.1 材料
3.1.2 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YL28 菌株对氨氮的利用与转化作用
3.2.2 YL28 菌株对亚硝酸盐的利用与转化原作用
3.2.3 YL28 菌株对硝酸盐的利用和转化作用
3.2.4 转化无机三态氮过程中产气量的测定
3.3 讨论
第4章 亚硝酸盐对菌体生长和菌体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
4.1 材料和方法
4.1.1 材料
4.1.2 方法
4.2 结果和分析
4.2.1 亚硝氮对 YL28 菌株的生长和亚硝氮去除过程的影响
4.2.2 亚硝氮浓度对 YL28 菌株生长和亚硝氮去除的影响
4.2.3 亚硝氮对菌体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
4.3 讨论
第5章 小分子有机碳源和氮源对海洋着色菌去除无机三态氮的影响
5.1 材料和方法
5.1.1 材料
5.1.2 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有机碳源对菌株生长和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去除的影响
5.2.2 有机氮对菌株生长和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去除的影响
5.2.3 pH 对菌体生长和高浓度无机三态氮去除的影响
5.2.4 对实际海水养殖废水无机三态氮去除
5.3 讨论
第6章 海洋着色菌的静息细胞对无机三态氮的去除和转化
6.1 材料和方法
6.1.1 材料
6.1.2 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对氨氮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2.2 对亚硝氮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2.3 对硝氮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2.4 对无机三态氮共存的去除和转化特性
6.3 结论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以亚硝氮为唯一氮源生长的海洋紫色硫细菌去除无机三态氮[J]. 蒋鹏,赵春贵,贾雅琼,杨素萍. 微生物学通报. 2014(05)
[2]水生动物行为研究及其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简述[J]. 张东. 水产学报. 2013(10)
[3]静息细胞在发酵工业中的研究进展[J]. 杨大娇,任天宝,王风芹,谢慧,宋安东.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08)
[4]不同水生植物去除水体氮磷的效果[J]. 何娜,孙占祥,张玉龙,刘鸣达. 环境工程学报. 2013(04)
[5]红假单胞菌去除养鱼废水三态氮及COD的研究[J]. 郑卉,张德民,王一农,戴海平. 生态科学. 2012(04)
[6]紫细菌光合色素指纹图谱的建立与色素分析[J]. 卓民权,赵春贵,程茜茹,杨素萍,曲音波. 微生物学报. 2012(06)
[7]环境修复成为我国微生物研究的热点领域[J]. 赫荣乔. 微生物学通报. 2012(01)
[8]芽孢杆菌对草鱼生长和肠粘膜抗氧化功能及养殖水质的影响[J]. 李卫芬,邓斌,陈南南,梁权,周绪霞. 水生态学杂志. 2012(01)
[9]蛭弧菌在九孔鲍养殖中的应用[J]. 林阿乞,陈小红,蔡俊鹏. 海洋湖沼通报. 2011(04)
[10]一株高含玫红品的红树林海洋紫色硫细菌分离鉴定及特性[J]. 赵江艳,傅英楠,赵春贵,杨素萍,曲音波,焦念志. 微生物学报. 2011(10)
本文编号:35154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154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