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

发布时间:2021-11-25 01:43
  选取3类典型冲沟(活跃、较活跃和稳定)的集水区、沟头和沟床土壤,探明冲沟不同空间部位土壤机械组成特性及其抗冲性差异,结果表明:1活跃、较活跃冲沟土壤质地均为砂质壤土,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质地各不相同;黏粒含量、粉粒含量总体为活跃冲沟<较活跃冲沟<稳定冲沟;细砂粒含量为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稳定冲沟;粗砂粒含量则是活跃冲沟>较活跃冲沟>稳定冲沟。23类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均是沟床最高,而3类冲沟同一部位抗冲性大小比较中,沟头和沟床土壤抗冲性为稳定冲沟>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集水区以活跃冲沟土壤抗冲性最小,较活跃与稳定冲沟的土壤抗冲性相当。3线性回归分析表明:砂粒含量是影响3类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的主要指标,黏粒含量影响稳定冲沟各部位土壤抗冲性,粉粒含量与较活跃冲沟沟头、稳定冲沟集水区和沟床的土壤抗冲性有关。研究结果从土壤机械组成和土壤抗侵蚀性的关系角度为冲沟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文章来源】:土壤. 2016,48(06)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机械组成及抗冲性差异


不同活跃程度冲沟实地照片

土壤抗冲性,冲沟,类典型,不同部位


1274土壤第48卷104.27%和261.38%;比较不同活跃度冲沟沟头的土壤抗冲性,活跃冲沟沟头的土壤抗冲性最小,较活跃冲沟、稳定沟头土壤抗冲性分别比活跃冲沟沟床土壤抗冲性增大69.76%和392.51%;比较不同活跃度冲沟集水区的土壤抗冲性,活跃冲沟集水区的土壤抗冲性最小,较活跃冲沟、稳定沟头土壤抗冲性分别比活跃冲沟集水区土壤抗冲性增大97.52%和92.98%。(柱图上方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冲沟土壤抗冲性差异显著(P<0.05),n=6)图23类典型冲沟不同部位土壤抗冲性Fig.2TheANSoneachpartofdifferentactivitygullies比较不同活跃度冲沟同一部位抗冲性可知,沟头和沟床的土壤抗冲性大小依次为稳定冲沟>较活跃冲沟>活跃冲沟,集水区以活跃冲沟土壤抗冲性最小,较活跃与稳定冲沟的土壤抗冲性相当。这可能是因为稳定冲沟的上游集水区无坡面汇流,沟头溯源侵蚀停止,无跌坎发育,沟壁几乎无崩塌发生,鲜有结构松散的新鲜崩积物,原有沟壁面受水力侵蚀坡度不断减缓,土壤原位停留时间长,植被大量生长。2.4土壤抗冲性与机械组成的关系影响3类典型冲沟土壤抗冲性的机械组成指标有所差别。通过对土壤黏粒含量X1、粉粒含量X2、细砂粒含量X3和粗砂粒含量X4与土壤抗冲性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土壤抗冲性方程(表4)。土壤的砂粒含量是影响3类活跃度冲沟(各部位)抗冲性的主要指标,黏粒含量(X1)是影响稳定冲沟(各部位)、活跃冲沟沟头、较活跃冲沟集水区和沟床的土壤抗冲性指标;粉粒含量(X2)与较活跃冲沟沟头、稳定冲沟集水区和沟床的抗冲性有关。研究表明,砂粒含量越高,土壤透水性越强,结构越松散,土壤颗粒间的胶结力越小,越易被径流冲刷破坏,从而导致土壤抗冲性越低,这与陈安强等[17]研究结论相似;相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分胁迫对向水性突变体rhe2根生长与响应的影响[J]. 李佳,黄梦静,任艳,吕冰,丁国昌,施卫明,许卫锋.  土壤. 2015(05)
[2]土壤–根系–微生物系统中影响氮磷利用的一些关键协同机制的研究进展[J]. 孙波,廖红,苏彦华,许卫锋,蒋瑀霁.  土壤. 2015(02)
[3]元谋干热河谷变性土收缩变形对其裂缝发育及土体强度的影响[J]. 陈安强,张丹,雷宝坤,杨艳鲜,刘刚才.  土壤通报. 2015(02)
[4]地貌信息熵理论在冲沟沟头活跃度评价中的应用初探[J]. 张宝军,熊东红,董一帆,苏正安,杨丹,郑学用,张素.  中国水土保持. 2015(01)
[5]金沙江干热河谷冲沟沟床草被对径流水动力特性的影响[J]. 杨丹,熊东红,张素,张宝军,郑学用,苏正安,史亮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6)
[6]干热河谷不同活跃度冲沟土体抗剪强度分异及理化性质[J]. 张素,熊东红,杨丹,郑学用,张宝军,苏正安,董一帆,闫帮国.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6)
[7]不同模式地埂植物篱对土壤颗粒组成特征参数的影响[J]. 黄欢,何丙辉,鲍玉海,韦杰,郭晓朦.  水土保持学报. 2014(06)
[8]土壤抗冲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张素,熊东红,苏正安,董一帆,郑学用,张宝军,李首成.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4 (06)
[9]基于RTK-GPS技术的干热河谷冲沟沟头形态特征[J]. 李佳佳,熊东红,卢晓宁,董一帆,苏正安,翟娟,杨丹.  山地学报. 2014(06)
[10]黄土坡面细沟侵蚀发育过程与模拟[J]. 吴淑芳,刘政鸿,霍云云,孟庆香.  土壤学报. 2015(01)



本文编号:35171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171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e1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