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高寒山地不同海拔梯度土壤水文特性与抗蚀性特征
发布时间:2021-11-28 03:43
为了解川西高寒山地土壤水文特性与抗蚀性在海拔梯度上的变化,采用野外实地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川西康定折多山选取5个海拔梯度对其土壤及枯落物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研究土壤物理性质及枯落物持水性在不同海拔上的变化,经过综合分析得出该区域土壤的水文特性与抗蚀性差异。同时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川西折多山五个海拔梯度土壤抗蚀性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研究区域土壤水源涵养以及生态保护与恢复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海拔高度枯落物有效拦蓄量均值大小顺序为:4000 m>3400 m>3800 m>4200 m>3600 m,其中海拔4000 m枯落物对降雨的拦蓄量最高,对于降低雨水对土壤冲刷的能力、保护土壤减少地表径流的效果要好于其他海拔的土壤。枯落物持水量随浸水时间的延长呈对数形式增长,吸水速率呈幂指数下降,其关系式分别为W=aln(t)+b,V=at-b;(2)不同海拔高度土壤容重随土层加深而增大,随海拔的升高而下降。总孔隙度的均值大小顺序为:4000 m(58.88%)>4200 m(56.94%)>36...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Fig.1technologyrou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J]. 王尧,徐佩,傅斌,王威,王海雯. 生态经济. 2018(02)
[2]北川河流域典型林型水源涵养能力评价[J]. 王先棒,贺康宁,董喆,刘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5)
[3]12种林下地被植物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 赵雪乔,袁小环.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4)
[4]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J]. 孙元杰,张俊辉,李建贞. 河南科技. 2017(11)
[5]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4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抗侵蚀性能评价[J]. 徐慧,管蓓.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3)
[6]四川省石棉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研究[J]. 吴丹,邵全琴,王浩然,杨存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5)
[7]广西都安地区5种森林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及其肥力比较[J]. 谭长强,彭玉华,申文辉,何琴飞,郑威,何峰. 生态科学. 2017(02)
[8]东祁连山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抗蚀性研究[J]. 赵锦梅,徐长林,马瑞,马维伟,张富.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9]新时期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J]. 王白春,刘雅丽,舒怡,田小雄. 中国水土保持. 2016(09)
[10]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龚诗涵,肖洋,郑华,肖燚,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7(07)
博士论文
[1]北京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运动过程与机制研究[D]. 贾剑波.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机制与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D]. 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 冷延慧.沈阳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九龙山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D]. 吴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广义土壤结构与土壤抗侵蚀性耦合关系研究[D]. 刘旦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分配特征研究[D]. 雷蕾.甘肃农业大学 2012
[4]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文特性研究[D]. 燕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蚀与抗冲性研究[D]. 杨玉梅.四川农业大学 2010
[6]黔中植被和岩性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影响[D]. 赵洋毅.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3634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6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Fig.1technologyroute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模型研究进展[J]. 王尧,徐佩,傅斌,王威,王海雯. 生态经济. 2018(02)
[2]北川河流域典型林型水源涵养能力评价[J]. 王先棒,贺康宁,董喆,刘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5)
[3]12种林下地被植物水土保持功能研究[J]. 赵雪乔,袁小环. 水土保持研究. 2017(04)
[4]人类活动对水文水资源的影响[J]. 孙元杰,张俊辉,李建贞. 河南科技. 2017(11)
[5]南京老山国家森林公园4种林分类型土壤的抗侵蚀性能评价[J]. 徐慧,管蓓. 浙江林业科技. 2017(03)
[6]四川省石棉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研究[J]. 吴丹,邵全琴,王浩然,杨存建.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17(05)
[7]广西都安地区5种森林类型土壤机械组成及其肥力比较[J]. 谭长强,彭玉华,申文辉,何琴飞,郑威,何峰. 生态科学. 2017(02)
[8]东祁连山不同高寒灌丛草地土壤抗蚀性研究[J]. 赵锦梅,徐长林,马瑞,马维伟,张富.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9]新时期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土流失防治思路[J]. 王白春,刘雅丽,舒怡,田小雄. 中国水土保持. 2016(09)
[10]中国生态系统水源涵养空间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龚诗涵,肖洋,郑华,肖燚,欧阳志云. 生态学报. 2017(07)
博士论文
[1]北京山区典型森林生态系统水分运动过程与机制研究[D]. 贾剑波.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土壤可蚀性动态变化机制与土壤可蚀性估算模型[D]. 王彬.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长期施肥对棕壤、黑土团聚体组成及其稳定性的影响[D]. 冷延慧.沈阳农业大学 2008
硕士论文
[1]九龙山不同林分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D]. 吴迪.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4
[2]广义土壤结构与土壤抗侵蚀性耦合关系研究[D]. 刘旦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3
[3]祁连山高山灌丛生物量沿海拔梯度分配特征研究[D]. 雷蕾.甘肃农业大学 2012
[4]海南尖峰岭热带雨林凋落物和土壤水文特性研究[D]. 燕东.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1
[5]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抗蚀与抗冲性研究[D]. 杨玉梅.四川农业大学 2010
[6]黔中植被和岩性对土壤抗蚀抗冲性的影响[D]. 赵洋毅.贵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236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23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