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秸秆黑炭对农田作物生长、土壤性质及氨挥发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1-28 08:28
  近10年来,将生物质转化为黑炭(Biochar)施入土壤以实现农业固碳减排和土壤改良研究受到广泛关注。我国农业每年产生的秸秆资源量丰富,但其综合利用率低于50%。故将秸秆炭化并连续还田研究可能兼顾秸秆利用和环境保护多重作用。目前鲜有关于秸秆黑炭每季连续还田的研究。基于上述,本研究选择我国太湖平原水稻土、东南丘陵区红壤和华北平原潮土为研究对象,通过每季连续施加水稻秸秆来源黑炭和种植作物(水稻土:水稻/小麦轮作;红壤和潮土:小麦/小米轮作)的盆栽试验,研究了作物籽粒/秸秆产量,作物体养分吸收累积及土壤主要理化性质的变化;初步观测了三种土壤上每个作物季氨挥发的变化;并探讨了黑炭影响作物生长、土壤性质以及氨挥发的原因。本研究旨在积累有意义数据,为下一步评估每季秸秆炭化还田能否作为我国农田固碳减排和土壤培肥的长效技术措施提供部分科学支撑。在太湖平原水稻土上,设不施黑炭(CK)、每季施加4.5t/ha黑炭和施加9.0t/ha黑炭3个处理,各处理氮磷钾施用量和其它水肥管理措施一致。共进行了2年4个完整的稻麦轮作季。结果显示,土壤有机碳(TOC)和全氮(N)含量随黑炭施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每季黑炭施用量...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秸秆黑炭对农田作物生长、土壤性质及氨挥发的影响


生物黑炭的一举多赢(LehmannandJoseph.2009)

黑炭,全球生态系统,固碳,概念模型


图 1-2 生物黑炭实现全球生态系统固碳的理想化概念模型(Lehmann . 2007)Fig 1-2 Idealized concept mode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global ecosystem for applyingbiochar(Lehmann . 2007)黑炭的温室气体减排功能黑炭对温室气体 CO2、CH4和 N2O 的排放也产生很大影响。Woolf et al.(201,生物黑炭每年可减排的温室气体数量能够达到人类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

景观图,生长季,景观,水稻


第二章 秸秆黑炭施用对太湖平原水稻土作物生长和土壤性质的影响 172.2.2 试验设计盆栽试验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网室进行。采取水稻/小麦轮作方式。自 2010年 6 月开始,到 2012 年 5 月结束,共完成 2 个完整的轮作周期(2 个水稻生长季和 2 个小麦生长季)。水稻在每年 6 月 15 日左右插秧,密度为 20 株/盆,11 月初收获;小麦在每年的 11 月底直播,密度为 40 粒/盆,翌年 5 月底收获(图 2-1)。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施氮水平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氨挥发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J]. 马银丽,吉艳芝,李鑫,张琳,巨晓棠,张丽娟.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2)
[2]生物炭研究进展及其研究方向[J]. 谢祖彬,刘琦,许燕萍,朱春悟.  土壤. 2011(06)
[3]长白山4种森林土壤反硝化潜力及产物组成[J]. 吕海霞,周鑫斌,张金波,蔡祖聪.  土壤学报. 2011(01)
[4]农业废弃物生物黑炭转化还田作为低碳农业途径的探讨[J]. 潘根兴,张阿凤,邹建文,李恋卿,张旭辉,郑金伟.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0(04)
[5]生物黑炭及其增汇减排与改良土壤意义[J]. 张阿凤,潘根兴,李恋卿.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2009(12)
[6]生物质炭对土壤性状和作物产量的影响[J]. 张文玲,李桂花,高卫东.  中国农学通报. 2009(17)
[7]土壤生物质炭环境行为与环境效应[J]. 刘玉学,刘微,吴伟祥,钟哲科,陈英旭.  应用生态学报. 2009(04)
[8]黑碳制备的不同热解温度对其吸附菲的影响[J]. 吴成,张晓丽,李关宾.  中国环境科学. 2007(01)
[9]黑碳在土壤有机碳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作用[J]. 张旭东,梁超,诸葛玉平,姜勇,解宏图,何红波,王晶.  土壤通报. 2003(04)



本文编号:35240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240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f6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