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

发布时间:2021-12-09 20:41
  温室气体排放引发的气候变化,已经成为制约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全球性环境问题。农业具有强烈的自然生产属性,与气候变化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而且这种关联是双向互动的:一方面,农业部门已经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另一方面,农业也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最敏感和严重的产业。农户是农业生产的微观主体,也是响应气候变化的行为决策单元。农户对气候的响应,基于减排视角,表现为低碳生产行为;基于适应视角,则表现为气候适应行为。理清农户对气候响应的行为逻辑与影响机理、明确气候响应行为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对于推进气候约束下的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研究尝试解决如下问题:第一,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与机理有哪些?基于不同农户异质性情境下,这些影响因素有何不同?第二,农户实施气候响应行为对其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如何?第三,为推动农户对气候的响应,应该建立怎样的政策体系?为了回答上述问题,本研究将基于“减排-适应-技术效率”的逻辑主线,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对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展开系统性分析与论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研究基础与现状解析(第1、2、... 

【文章来源】:华中农业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9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 ——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


技术路线图

曲线,生产行为,正外部性,生产前沿面


农户气候响应行为及其对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以江汉平原水稻生产为例23图2-1稻农实施低碳生产行为的正外部性Fig.2-1PositiveExternalitiesofRiceFarmers"ImplementationofLow-carbonProductionBehaviors2.1.3生产前沿面理论2.1.3.1生产前沿面理论基础技术效率(Technicalefficiency,TE)指的是实际产出所能达到最大产出潜力的程度(FreandLovell,1978)。因此水稻生产技术效率指的就是农户按照一定投入进行农业生产以后,实际产出相较于理论最大产出潜力的程度。而理论上最大的产出潜力,指的就是生产前沿面;生产前沿面理论正是技术效率研究的基矗具体来说,生产前沿面代表的是一种最优产出集合,而这种情况只有满足一定条件才会出现,即在当前既定的技术水平下,给定投入(产出)的数量时,产出(投入)最大(小)值的要素组合。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中,我们通常使用生产函数来构造这一关系(即产出-投入)。因此,处于生产函数上的点(或要素组合)往往满足这一理想化条件,它们能够确保生产者发挥最佳经营和管理水平,从而实现产出最大化。而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因素导致效率的损失,从而使得现有技术水平下的产量未能得到充分实现,即生产过程并不总是最优的。那么生产函数就不能完全代表所有样本的投入-产出关系,而只能是一种“平均”意义上的拟合。如图2-2所示,曲线A和F分别代表的是均值与前沿生产函数,而样本观测值可以位于A的两侧,但只能位于F(生产前沿)的内侧或者面上。

示意图,生产函数,生产前沿面,示意图


华中农业大学2020届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4图2-2生产函数示意图Fig.2-2SchematicDiagramofProductionFunctionsFarrell(1957)在其经典论文中完整地提出了生产前沿面的概念并将其运用到经验研究中,Farrell随后将简单的双因素成本分析扩展到多因素成本比较。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到生产前沿面和技术效率的研究中,并延伸出技术效率、经济效率、配置效率等相关概念。根据Coellietal.(2002)和徐琼(2005),一个典型、简单的双因素投入-单因素产出的生产前沿面模型可以表示成图2-3。X1和X2表示的是投入要素;CC’为等成本线;UU’表示的是生产前沿面,具体而言指的是,基于所有样本中相对较低的投入组合,利用线性规划技术构造的一个凸包(Convexfacet);OP则表示个体的规模扩张线(规模收益不变)。图2-3生产前沿面与效率示意图Fig.2-3SchematicDiagramofProductionFrontierandEfficiency假设有位于A、B、D、E四个点的个体,那么:若个体位于A点,即等成本线CC’与生产前沿面UU’的相切点,则该样本能够实现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双重最优,即效率值都等于1;若个体位于B点,即位于规模扩张线OP上,但不位于生产前沿面UU’上,则该样本实现了最优的配置效率(等于1),但存在一定的技术效率损失;若个体位于D点,即位于生产前沿面UU’上,但不在规模扩张线OP上,则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不同海拔高度农牧民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适应[J]. 梅江梅,黄晓慧,周尧治,任毅华,侯磊,郝文渊.  生态学报. 2019(21)
[2]鄂东南农户水稻生产技术效率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J]. 刘蒙罢,文高辉,胡贤辉.  科技管理研究. 2019(20)
[3]资本禀赋视角下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及影响因素[J]. 石志恒,崔民.  开发研究. 2019(05)
[4]土地细碎化和土地质量是否影响小麦技术效率——基于山东省小麦种植户的实证分析[J]. 刘宏曼,王梦醒.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9)
[5]社会嵌入视角下农户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行为研究——基于冀、皖、鄂3省668份农户调查数据[J]. 盖豪,颜廷武,何可,张俊飚.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9)
[6]土地经营规模扩张有助于提升水稻生产效率吗?——基于上海市松江区家庭农场的分析[J]. 冀县卿,钱忠好,李友艺.  中国农村经济. 2019(07)
[7]土地细碎化与水稻生产技术效率[J]. 田红宇,冯晓阳.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8]“互联网+”改善农户经营管理绩效评价研究——基于湖南省四县市的调查[J]. 罗攀柱,刘剑波,梅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9]农户生态耕种采纳意愿及其异质性分析——基于TPB框架的实证研究[J]. 谢贤鑫,陈美球.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05)
[10]农户兼业与“两型农业”技术采用意愿研究——以病虫害绿色防治技术为例[J]. 张安然,张俊飚,盖豪.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9(02)

博士论文
[1]粮食种植户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行为及其效应研究[D]. 高雪.华中农业大学 2019
[2]不同集约化栽培模式稻麦轮作系统净碳收支、温室效应及碳足迹研究[D]. 张晓旭.南京农业大学 2017



本文编号:3531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31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39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