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高寒区水源涵养林土壤机械组成和理化性质对其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1-12-11 05:01
以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 Pilg.]、青杨(Populus cathayana Rehd.)、青海云杉(Picea crassifolia Kom.)和白桦(Betula platyphylla Suk.)组成的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类型林分土壤的机械组成、理化性质、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差异,并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影响土壤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的主要因子进行分析。结果显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的大多数机械组成和理化指标有显著差异,仅黏粒含量无显著差异。土壤的粉粒含量、总孔隙度、毛管孔隙度、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饱和导水率和田间持水量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大,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小;而土壤的砂粒含量、容重和非毛管孔隙度均在白桦天然次生阔叶林中均最小,但在青杨人工阔叶林中均最大。表明天然次生阔叶林土壤的水分渗透性和持水能力较强。相关性分析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土壤的砂粒含量和粉粒含量与多数土壤理化指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仅黏粒含量与各理化指标均无显著相关...
【文章来源】: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2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白桦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显著(P<0.05)大于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和青杨林;华北落叶松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和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显著大于青杨林。说明各水源涵养林对土壤田间持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3.2 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柏木低效林5种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铁烈华,白文玉,冯茂松,吴韬,李文兵,韩东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5)
[2]三峡库区典型城郊防护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研究[J]. 马思文,张洪江,程金花,李明峰,王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3]黄土高原不同种植类型下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影响研究[J]. 李劲彬. 农业与技术. 2018(05)
[4]敖汉旗两种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机械组成[J]. 冯瑞,郭月峰,张霞,祁伟,韩兆敏,单玉兵,王剑然. 农业工程. 2017(06)
[5]莱芜市红石公园土壤结构特征及其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J]. 刘玲,刘永忠.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4)
[6]鹫峰地区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性质及饱和导水率研究[J]. 闫升,牛健植,方梓行,俞镜缘,齐洋. 北京农业. 2016(06)
[7]SmartChem140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测定土壤全氮全磷的研究[J]. 陈剑磊,谢文霞,崔育倩,张艳. 分析科学学报. 2016(01)
[8]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及作用综述[J]. 张耀方,赵世伟,王子龙,李晓晓,李明瑞,杜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5)
[9]桂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J]. 覃淼,翟禄新,周正朝.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3)
[10]不同成土母质及土地利用对红壤机械组成的影响[J]. 孙佳佳,王培,王志刚,陈小平,潘晓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03)
本文编号:3534054
【文章来源】: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29(02)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青海高寒区6类水源涵养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的差异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白桦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显著(P<0.05)大于青海云杉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和青杨林;华北落叶松林、青海云杉+华北落叶松混交林和青海云杉+白桦混交林的土壤田间持水量显著大于青杨林。说明各水源涵养林对土壤田间持水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3.2 土壤田间持水量影响因子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柏木低效林5种改造措施对土壤动物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J]. 铁烈华,白文玉,冯茂松,吴韬,李文兵,韩东苗.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2019(05)
[2]三峡库区典型城郊防护林土壤饱和导水率特征研究[J]. 马思文,张洪江,程金花,李明峰,王平.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5)
[3]黄土高原不同种植类型下土壤容重及田间持水量影响研究[J]. 李劲彬. 农业与技术. 2018(05)
[4]敖汉旗两种主要土壤类型的土壤机械组成[J]. 冯瑞,郭月峰,张霞,祁伟,韩兆敏,单玉兵,王剑然. 农业工程. 2017(06)
[5]莱芜市红石公园土壤结构特征及其与饱和导水率的关系[J]. 刘玲,刘永忠. 水土保持通报. 2016(04)
[6]鹫峰地区不同海拔表层土壤性质及饱和导水率研究[J]. 闫升,牛健植,方梓行,俞镜缘,齐洋. 北京农业. 2016(06)
[7]SmartChem140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测定土壤全氮全磷的研究[J]. 陈剑磊,谢文霞,崔育倩,张艳. 分析科学学报. 2016(01)
[8]黄土高原土壤团聚体胶结物质的分布及作用综述[J]. 张耀方,赵世伟,王子龙,李晓晓,李明瑞,杜璨.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5(05)
[9]桂北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对土壤饱和导水率和持水能力的影响研究[J]. 覃淼,翟禄新,周正朝. 水土保持研究. 2015(03)
[10]不同成土母质及土地利用对红壤机械组成的影响[J]. 孙佳佳,王培,王志刚,陈小平,潘晓颖. 长江科学院院报. 2015(03)
本文编号:35340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34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