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工程堆积体坡面水蚀过程及土质可蚀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7 01:01
  工程堆积体是交通、工矿、水利工程和城镇开发等建设项目中产生的弃土弃渣堆积物。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迅猛的发展,各类生产建设项目数量剧增,工程堆积体数量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工程堆积体边坡陡、短促、疏松、地面组成物质复杂等特点,比原地貌更易产生大量水土流失。本文以砂黄土和红土区工程堆积体为研究对象,综合前期野外调查资料,对工程堆积体下垫面进行概化后,采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方法,对砂黄土和红土区不同石砾含量的工程堆积体土石混合土质可蚀性进行研究,同时探究工程堆积体的坡面产流产沙过程和水流水力学参数特征及水沙响应过程,以期为工程堆积体土壤侵蚀预报提供科学基础。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研究了砂黄土区和红土区工程堆积体坡面产流特征。两种土类起始产流时间均随雨强增大而减小,与石砾含量间无特定的显著相关。径流率随雨强的增大呈幂函数增大,随石砾含量的增大均先减小后增大,以10%石砾含量值最小。入渗率随雨强的增大而增大,随石砾含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以10%石砾含量值最大。红土平均径流率和径流系数分别是砂黄土的13和12倍。(2)对砂黄土区和红土区工程堆积体坡面侵蚀... 

【文章来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9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工程堆积体坡面水蚀过程及土质可蚀性研究


a-h不同石砾含量下径流率和入渗率随产流历时变化过程

石砾,雨强


图 3- 2 不同石砾含量下径流率随雨强变化 图 3- 3 不同石砾含量下入渗率随雨强变化Fig. 3-2 Variation of runoff with rainfall intensity Fig. 3-2 Variation of infiltration with rainfall intensity壤入渗的范围内,雨强增大入渗率随着增大,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能力后,则土壤入渗率只与土壤本身的性质决定,与降雨无关。表 3- 3 不同石砾含量径流率与雨强间拟合关系Table 3-3 The reg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intensity in different fragment percent石砾含量Fragment percent拟合式Formula fitting样本数 nSample sizeR2P0% Q=1.492I1.3894 0.857 0.05310% Q=0.939I1.9304 0.943 0.03720% Q=2.085I1.2924 0.935 0.04630% Q=2.417I1.2574 0.989 0.0053.1.1.4 坡面入渗、产流随石砾含量比的变化降雨强度为1.0、1.5、2.0和2.5 mm/min的次降雨平均径流率分别在1.13~2.46 L/min、1.40~3.79 L/min、3.23~6.10 L/min 和 5.89~7.53 L/min 之间;平均入渗率在 0.45~0.75

石砾,雨强,入渗率


图 3- 2 不同石砾含量下径流率随雨强变化 图 3- 3 不同石砾含量下入渗率随雨强变化Fig. 3-2 Variation of runoff with rainfall intensity Fig. 3-2 Variation of infiltration with rainfall intensity壤入渗的范围内,雨强增大入渗率随着增大,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能力后,则土壤入渗率只与土壤本身的性质决定,与降雨无关。表 3- 3 不同石砾含量径流率与雨强间拟合关系Table 3-3 The regression relation between runoff and intensity in different fragment percent石砾含量Fragment percent拟合式Formula fitting样本数 nSample sizeR2P0% Q=1.492I1.3894 0.857 0.05310% Q=0.939I1.9304 0.943 0.03720% Q=2.085I1.2924 0.935 0.04630% Q=2.417I1.2574 0.989 0.0053.1.1.4 坡面入渗、产流随石砾含量比的变化降雨强度为1.0、1.5、2.0和2.5 mm/min的次降雨平均径流率分别在1.13~2.46 L/min、1.40~3.79 L/min、3.23~6.10 L/min 和 5.89~7.53 L/min 之间;平均入渗率在 0.45~0.7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生产建设项目弃土堆置体下垫面仿真模拟标准化参数[J]. 赵暄,谢永生,景民晓,杨亚利,李文华.  水土保持学报. 2012(05)
[2]东北丘陵漫岗区坡耕地土壤抗蚀性研究[J]. 许晓鸿,隋媛媛,张瑜,王永丰,刘明义.  水土保持通报. 2012(04)
[3]长江上游不同植物篱系统土壤抗冲、抗蚀特征[J]. 黎建强,张洪江,陈奇伯,周红芬.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7)
[4]黄土坡面片蚀过程动力学机理试验研究[J]. 刘俊娥,王占礼,高素娟,张宽地.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7)
[5]谈谈开发建设项目的水土流失及防治[J]. 郑芬.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01)
[6]长治市开发建设项目土壤侵蚀模数实地监测研究[J]. 李志斌,乔丽婷.  山西水土保持科技. 2012(01)
[7]东北典型薄层黑土区土壤可蚀性模型适用性分析[J]. 王彬,郑粉莉,王玉玺.  农业工程学报. 2012(06)
[8]四川盆地紫色土小流域土壤的可蚀性[J]. 刘泉,李占斌,李鹏,韩建刚.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02)
[9]紫色丘陵区几种土壤可蚀性K值估算方法的比较[J]. 史东梅,陈正发,蒋光毅,江东.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2012(01)
[10]桂西北喀斯特地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研究[J]. 陈佳,陈洪松,冯腾,王克林,张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2(01)

硕士论文
[1]我国南方不同类型土壤可蚀性K值及相关因子研究[D]. 张黎明.华南热带农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391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391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da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