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生物刺激素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产量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31 20:51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生物刺激素(二苯基脲磺酸钙)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及其理化性质影响,进而探讨生物刺激素对于优化大豆共生固氮环境,提高大豆生理指标和改善大豆品质功能的效果。本文的研究方法包括:1.采用中华费氏根瘤菌或不同浓度的生物刺激素对汾豆78号进行浸种,主要包括S1、S2、S3、S4、S5五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CK组,播种后在大豆花期采集大豆根际土壤,并通过对比改良SDS法、TSAI法、生工试剂盒法和Mobile试剂盒法进行土壤根际微生物DNA提取,最后选取效果最佳的提取方法。2.特异性扩增目的片段16s V3区,对扩增后的产物进行测序是使用罗氏公司的454测序仪(Roch GS FLX sequencer)。对数据处理后进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香浓指数(Shannon-Wiener)曲线分析、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聚类分析和部分菌在genus水平的结构分析。3.分别对各组的根瘤数量、根系的活力、植株的干重、豆血红蛋白以及固氮酶的活性的含量等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实验数据。4.对AA3连续流动分析仪进行了检测和验证,并测定之前试验设计各个分组的大豆... 

【文章来源】:山西大学山西省

【文章页数】:6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生物刺激素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产量影响研究


生物刺激素的作用机理Figure1.1Mechanismofactionofbiostimulants

曲线,曲线,数据量,测序


生物刺激素对大豆根际土壤微生物及其产量影响研究所测序列代表的 OTU 数,横坐标为以上随机抽取的序列数,纵坐标为 O建相关的稀释曲线。若曲线的斜率变小,曲线的趋势趋于平坦,证明本次的数据量接近最大值。如图 3.2,在 3500 个 OTU 处有 6 个根际土样,曲线平坦,证明此次的测序数据量接近最大值,进一步加大数据量测新 OUT 出作用不明显,通过相关结果证明此次的测序数据是恰当的。

曲线图,指数,曲线图,放线菌


图 3.3Alpha 指数稀释曲线图Figure 3.3 Alpha exponential dilution curve2.4 土壤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 3.3 列出了各样本在 phylum 分类水平下的序列数目。由表可知,大豆植株根际土壤中的优势菌群大多来自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硬壁菌门(Firmicutes),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孢杆菌门(Gemmatimonadetes)和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该 10 类菌门在已知总菌量中占比达到 62%,其中变形菌门在试验组所占比例分别为 35.0%、28.1%28.7%、37.3%和 38.4%,CK 组占 23.1%;酸杆菌门试验组分别占 17.6%、12.4%、13.1%、11.6%和 10.4%,CK 组占 22.1%;放线菌门试验组分别占 10.1%、18.2%、19.1%、17.0%和 16.7%,CK 组占 7.9%;其余门类所占比均低于 8%。由此可见,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测定大豆食品中蛋白质含量的方法[J]. 雷泽夏,安然,席晶晶,黄萍,李彤.  现代食品. 2016(04)
[2]连续流动分析仪与自动凯氏定氮仪测定小麦秸秆全氮含量之比较[J]. 温云杰,李桂花,黄金莉,刘云霞,高翔,汪洪.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06)
[3]连续流动分析法测定土壤中全磷、全钾的含量[J]. 吴玉萍,李应金,赵立红,刘亚丽,夏振远.  西南农业学报. 2013(05)
[4]凯氏定氮法测定粮食蛋白质含量方法研究[J]. 史玮,孙莹,徐振斌.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3(05)
[5]根系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及其发展[J]. 汪孝岚,曹文平,汪银梅,张后虎,郭一飞.  节水灌溉. 2013(06)
[6]连续流动在植株全氮测定中的应用[J]. 王荣辉,黄玉芬,曾芳,许桂枝,欧俊,李盟军.  广东农业科学. 2012(23)
[7]连续流动分析仪在水质分析中的应用[J]. 夏倩,刘凌,王流通,钱宝.  分析仪器. 2012(02)
[8]连续流动分析仪在烟草分析领域的应用[J]. 林樱楠,郭承芳,王暖春,郭先锋,曹鹏云,鲁世军,张义志.  安徽农业科学. 2012(03)
[9]AA3型连续流动分析仪(CFA)同时测定橡胶叶全氮、全磷、全钾的方法研究[J]. 贝美容,罗雪华,杨红竹.  热带作物学报. 2011(07)
[10]植物根际促生菌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 邓振山,李军,苏永杰.  安徽农业科学. 2011(10)

博士论文
[1]豆科植物根际和根瘤内生细菌群落结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 肖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7

硕士论文
[1]海藻肥和S-诱抗素对‘红地球’葡萄叶片光合作用和果实着色生理机制的影响[D]. 袁璐.四川农业大学 2016
[2]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系统净化水质的效应和机理及其应用研究[D]. 唐静杰.江南大学 2009
[3]大豆植株氮素动态变化与籽粒蛋白质积累关系的研究[D]. 王全富.东北农业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60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60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28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