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玉米轮作农田土壤呼吸和异养呼吸对秸秆与生物炭还田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01-01 10:01
土壤呼吸是农田生态系统碳排放的主要途径,为研究土壤呼吸、其组分和水热因子对秸秆与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在重庆国家紫色土肥力与肥料效益长期监测基地采用根系排除法联合运用土壤呼吸自动监测系统(ACE-002/OPZ/SC)测定了无物料还田(CK)、秸秆还田(CS)、秸秆+速腐剂还田(CSD)、生物炭还田(BC)、秸秆+生物炭1∶1还田(CSBC)5种处理下的紫色土丘陵区油菜/玉米轮作制中油菜和玉米生长季的土壤呼吸及其水热因子,并计算了根系呼吸贡献.结果表明,秸秆与生物炭还田显著影响土壤呼吸季节性变化特征和峰值,除BC处理外,其他处理均促进了土壤呼吸和碳排放;油菜季土壤呼吸呈单峰曲线,在0.122.29μmol·(m2·s)-1波动,不同处理土壤呼吸差异显著,表现为CS>CSD>CSBC>CK>BC处理;玉米季各处理土壤呼吸变化较复杂,变化范围为1.0215.32μmol·(m2·s)-1,其中CS、CSD和CSBC呈双峰型曲线,CK和BC呈...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17,38(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水热因子的变化
2.2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动态
2.3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2.4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总呼吸与土壤异养呼吸的关系
2.5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呼吸与5 cm土壤温度的关系
2.6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呼吸与5 cm土壤水分的关系
2.7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协同作用
3 讨论
3.1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呼吸特征及根系呼吸贡献的影响
3.2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呼吸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对比分析[J]. 成功,陈静,刘晶晶,张阿凤,王旭东,冯浩,赵英. 环境科学. 2017(02)
[2]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赵世翔,于小玲,李忠徽,杨艳,刘丹,王旭东,张阿凤. 环境科学. 2017(01)
[3]少免耕及秸秆还田小麦间作玉米的碳排放与水分利用特征[J]. 胡发龙,柴强,甘延太,殷文,赵财,冯福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1)
[4]生物质炭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保水性的影响[J]. 安艳,姬强,赵世翔,王旭东. 环境科学. 2016(01)
[5]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郭艳亮,王丹丹,郑纪勇,赵世伟,张兴昌. 环境科学. 2015(09)
[6]基于组分区分的南方红壤丘陵土壤呼吸对植被类型转换的响应[J]. 肖胜生,熊永,段剑,齐玉春,林圣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4)
[7]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J]. 侯亚红,王磊,付小花,乐毅全. 环境科学. 2015(07)
[8]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生长季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作用的贡献[J]. 张晓雨,张赛,王龙昌,周航飞,贾会娟,黄召存,罗海秀. 环境科学学报. 2014(11)
[9]不同轮作和管理措施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J]. 任志杰,高兵,黄涛,巨晓棠.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9)
[10]保护性耕作下小麦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J]. 张赛,王龙昌,黄召存,贾会娟,冉春燕. 环境科学. 2014(06)
本文编号:3562142
【文章来源】:环境科学. 2017,38(07)北大核心EICSCD
【文章页数】:12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区概况
1.2 试验设计
1.3 土壤呼吸、土壤温度和土壤水分的测定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水热因子的变化
2.2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总呼吸和异养呼吸动态
2.3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
2.4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总呼吸与土壤异养呼吸的关系
2.5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呼吸与5 cm土壤温度的关系
2.6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呼吸与5 cm土壤水分的关系
2.7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水热因子对土壤呼吸的协同作用
3 讨论
3.1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土壤呼吸特征及根系呼吸贡献的影响
3.2 秸秆与生物炭还田下土壤呼吸与水热因子之间的关系
4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生物炭施用对关中地区小麦-玉米轮作系统净增温潜势影响的对比分析[J]. 成功,陈静,刘晶晶,张阿凤,王旭东,冯浩,赵英. 环境科学. 2017(02)
[2]不同温度制备的生物质炭对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赵世翔,于小玲,李忠徽,杨艳,刘丹,王旭东,张阿凤. 环境科学. 2017(01)
[3]少免耕及秸秆还田小麦间作玉米的碳排放与水分利用特征[J]. 胡发龙,柴强,甘延太,殷文,赵财,冯福学. 中国农业科学. 2016(01)
[4]生物质炭对果园土壤团聚体分布及保水性的影响[J]. 安艳,姬强,赵世翔,王旭东. 环境科学. 2016(01)
[5]生物炭添加对半干旱地区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J]. 郭艳亮,王丹丹,郑纪勇,赵世伟,张兴昌. 环境科学. 2015(09)
[6]基于组分区分的南方红壤丘陵土壤呼吸对植被类型转换的响应[J]. 肖胜生,熊永,段剑,齐玉春,林圣玉. 农业工程学报. 2015(14)
[7]土壤碳收支对秸秆与秸秆生物炭还田的响应及其机制[J]. 侯亚红,王磊,付小花,乐毅全. 环境科学. 2015(07)
[8]秸秆覆盖条件下小麦生长季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作用的贡献[J]. 张晓雨,张赛,王龙昌,周航飞,贾会娟,黄召存,罗海秀. 环境科学学报. 2014(11)
[9]不同轮作和管理措施下根系呼吸对土壤呼吸的贡献[J]. 任志杰,高兵,黄涛,巨晓棠. 环境科学学报. 2014(09)
[10]保护性耕作下小麦田土壤呼吸及碳平衡研究[J]. 张赛,王龙昌,黄召存,贾会娟,冉春燕. 环境科学. 2014(06)
本文编号:3562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6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