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顶菊入侵对根际土壤主要功能细菌多样性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07 16:55
黄顶菊(Flaveria bidentis)为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世界性恶性杂草,原产南美洲,广泛分布于亚洲、欧洲和非洲二十多个国家及地区,20022003年在我国河北衡水及天津南开发现,目前已扩散到河北、河南、山东及天津92个县市,给当地农林业生产以及环境带来巨大危害。本研究从黄顶菊与土壤微生物的关系出发,通过种植黄顶菊模拟其入侵,并选取与其亲缘关系较近的万寿菊作为对照植物,采用选择性培养基、rep-PCR聚类分析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手段,研究黄顶菊不同生长时期对土壤主要功能性细菌多样性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在苗期和生长期时,三种处理中的固氮菌、氨化细菌、反硝化细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变化趋势不尽相同,但随着植株的生长直至花期时,相比空白对照和万寿菊根际土壤,黄顶菊增加了土壤中反硝化细菌、固氮菌、无机磷细菌、有机磷细菌和钾细菌的数量,相比空白对照分别提升了164.0%、92.79%、135.7%、128.6%、63.18%;相比万寿菊根际土壤分别提升了133.6%、129.6%、114.4%、84.07%、130.8%,并且差异显著;苗期...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外来入侵物种
1.1.1 外来入侵物种定义
1.1.2 我国外来物种的入侵现状
1.2 土壤微生物
1.2.1 土壤微生物的定义和类群
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3 外来入侵植物的土壤生态学效应
1.4 黄顶菊研究概况
1.4.1 黄顶菊的发生现状
1.4.2 国内外黄顶菊研究进展
1.4.3 黄顶菊入侵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种子
2.2.2 微生物分离培养基
2.2.3 引物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功能性细菌的分离筛选与计数
2.4.2 主要功能性细菌 DNA 的提取
2.4.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2.4.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2.4.5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16S rRNA 序列分析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黄顶菊入侵对功能性细菌数量的影响
3.1.1 固氮菌的数量变化
3.1.2 氨化细菌的数量变化
3.1.3 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
3.1.4 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变化
3.1.5 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变化
3.1.6 钾细菌的数量变化
3.1.7 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的数量变化
3.2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1 固氮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2 无机磷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3 有机磷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4 钾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3.1 固氮菌的多样性特征
3.3.2 无机磷细菌的多样性特征
3.3.3 有机磷细菌的多样性特征
3.3.4 钾细菌的多样性特征
3.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鉴定结果
3.4.1 固氮菌的鉴定结果
3.4.2 无机磷细菌的鉴定结果
3.4.3 有机磷细菌的鉴定结果
3.4.4 钾细菌的鉴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土壤功能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2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4.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4.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鉴定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土壤功能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5.2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5.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5.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根际土壤有益功能细菌群、酶活性和肥力的影响[J]. 戴莲,李会娜,蒋智林,万方浩,刘万学.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2)
[2]生物替代对黄顶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常瑞恒,皇甫超河,杨殿林,常泓.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3)
[3]脂肪酸甲酯法检测空心莲子草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 王志勇,江雪飞,郑慧,方治伟,郑世学.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6)
[4]紫茎泽兰和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旱稻生长的影响[J]. 李会娜,刘万学,万方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6)
[5]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J]. 曾艳,田广红,陈蕾伊,李静,安东,雷振胜,唐虹,彭少麟. 生态学杂志. 2011(09)
[6]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机制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张天瑞,皇甫超河,杨殿林,白小明. 草业学报. 2011(03)
[7]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山东省发生现状调查[J]. 刘玉升,刘宁,付卫东,张国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8]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J]. 丁晖,徐海根,强胜,孟玲,韩正敏,缪锦来,胡白石,孙红英,黄成,雷军成,乐志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03)
[9]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的发生特性与综合控制技术[J]. 唐秀丽,谭万忠,付卫东,张国良,陈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10]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与四种牧草间化感互作[J]. 皇甫超河,陈冬青,王楠楠,杨殿林. 草业学报. 2010(04)
硕士论文
[1]入侵菊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 贾伟.福建农林大学 2010
[2]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 李国庆.福建农林大学 2009
[3]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D]. 王蕾.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4913
【文章来源】: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市
【文章页数】:7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引言
1.1 外来入侵物种
1.1.1 外来入侵物种定义
1.1.2 我国外来物种的入侵现状
1.2 土壤微生物
1.2.1 土壤微生物的定义和类群
1.2.2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2.3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
1.3 外来入侵植物的土壤生态学效应
1.4 黄顶菊研究概况
1.4.1 黄顶菊的发生现状
1.4.2 国内外黄顶菊研究进展
1.4.3 黄顶菊入侵与土壤微生物多样性
1.5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区概况
2.2 实验材料
2.2.1 实验种子
2.2.2 微生物分离培养基
2.2.3 引物
2.3 试验设计
2.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4.1 功能性细菌的分离筛选与计数
2.4.2 主要功能性细菌 DNA 的提取
2.4.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2.4.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2.4.5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16S rRNA 序列分析
2.5 数据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黄顶菊入侵对功能性细菌数量的影响
3.1.1 固氮菌的数量变化
3.1.2 氨化细菌的数量变化
3.1.3 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变化
3.1.4 无机磷细菌的数量变化
3.1.5 有机磷细菌的数量变化
3.1.6 钾细菌的数量变化
3.1.7 硫化和反硫化细菌的数量变化
3.2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1 固氮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2 无机磷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3 有机磷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2.4 钾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3.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3.3.1 固氮菌的多样性特征
3.3.2 无机磷细菌的多样性特征
3.3.3 有机磷细菌的多样性特征
3.3.4 钾细菌的多样性特征
3.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鉴定结果
3.4.1 固氮菌的鉴定结果
3.4.2 无机磷细菌的鉴定结果
3.4.3 有机磷细菌的鉴定结果
3.4.4 钾细菌的鉴定结果
第四章 讨论
4.1 土壤功能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4.2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4.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4.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鉴定
第五章 全文结论
5.1 土壤功能性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5.2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 rep-PCR 基因指纹分析
5.3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5.4 主要功能性细菌的鉴定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外来植物紫茎泽兰入侵对根际土壤有益功能细菌群、酶活性和肥力的影响[J]. 戴莲,李会娜,蒋智林,万方浩,刘万学. 生态环境学报. 2012(02)
[2]生物替代对黄顶菊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J]. 常瑞恒,皇甫超河,杨殿林,常泓. 中国农学通报. 2011(33)
[3]脂肪酸甲酯法检测空心莲子草入侵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J]. 王志勇,江雪飞,郑慧,方治伟,郑世学. 微生物学杂志. 2011(06)
[4]紫茎泽兰和黄顶菊入侵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和旱稻生长的影响[J]. 李会娜,刘万学,万方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1(06)
[5]互花米草入侵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J]. 曾艳,田广红,陈蕾伊,李静,安东,雷振胜,唐虹,彭少麟. 生态学杂志. 2011(09)
[6]外来植物黄顶菊的入侵机制及生态调控技术研究进展[J]. 张天瑞,皇甫超河,杨殿林,白小明. 草业学报. 2011(03)
[7]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山东省发生现状调查[J]. 刘玉升,刘宁,付卫东,张国良.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2)
[8]中国生物入侵的现状与趋势[J]. 丁晖,徐海根,强胜,孟玲,韩正敏,缪锦来,胡白石,孙红英,黄成,雷军成,乐志芳.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2011(03)
[9]外来入侵杂草黄顶菊的发生特性与综合控制技术[J]. 唐秀丽,谭万忠,付卫东,张国良,陈艳.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6)
[10]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与四种牧草间化感互作[J]. 皇甫超河,陈冬青,王楠楠,杨殿林. 草业学报. 2010(04)
硕士论文
[1]入侵菊科植物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D]. 贾伟.福建农林大学 2010
[2]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研究[D]. 李国庆.福建农林大学 2009
[3]外来植物黄顶菊入侵对土壤理化性质及生物活性的影响[D]. 王蕾.安徽农业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5749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74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