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有机碳储量
发布时间:2022-01-14 11:01
土壤活性有机碳(SLOC)在土壤许多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连续3年(2016—2018年)系统地研究和比较了不同园林植物(夹竹桃Apocynaceae、石楠Photinia serrulata、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大叶女贞Ligustrun lucidum)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有机碳储量特征。结果表明:(1)在垂直方向,不同年份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其中表层随着年份的增加其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深层有机碳含量随年份的变化不明显。此外,不同年份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含量均表现为夹竹桃和石楠显著高于广玉兰和大叶女贞。(2)土壤有机碳储量与土壤有机碳呈一致的变化规律,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3)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易氧化有机碳(EOC)、颗粒有机碳(POC)、轻组有机碳(LFO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表层最大,表现出明显的"表聚性",其中表层随着年份的增加其增加趋势较为明显,深层有机碳储量随年份的变化不明显。相同土层夹竹桃和石楠土壤易氧化有机...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土壤有机碳组分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含量
2.2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储量
2.3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2.4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活性碳与总有机碳的比例关系
2.5 土层深度和林型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张雨洁,王斌,李正才,黄盛怡,原雅楠,秦一心.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4)
[2]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改良[J]. 周伟,吴红慧,张运龙,徐明岗,MUHAMMADAslam,文石林. 土壤通报. 2019(01)
[3]施氮磷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俞有志,王清奎,于小军,郑文辉. 生态学杂志. 2018(10)
[4]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比较[J]. 杨满元,杨宁. 草地学报. 2018(02)
[5]不同耕作措施下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与酶活性间的关系[J]. 张英英,蔡立群,武均,齐鹏,罗珠珠,张仁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6]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刘春增,常单娜,李本银,曹卫东,吕玉虎,潘兹亮. 土壤学报. 2017(03)
[7]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田慎重,郭洪海,董晓霞,董亮,郑东峰,孙泽强,王学君,刘盛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8]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特征[J]. 辜翔,张仕吉,项文化,李雷达,刘兆丹,孙伟军,方晰. 植物生态学报. 2016(10)
[9]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J]. 陈璟,杨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6(05)
[10]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J]. 蒲玉琳,叶春,张世熔,龙高飞,杨丽蓉,贾永霞,徐小逊,李云. 生态学报. 2017(02)
本文编号:3588387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设计
1.2 土壤有机碳组分测定
1.3 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含量
2.2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有机碳储量
2.3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
2.4 不同园林植物土壤活性碳与总有机碳的比例关系
2.5 土层深度和林型对土壤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3 讨 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天然次生林改造成香榧林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张雨洁,王斌,李正才,黄盛怡,原雅楠,秦一心. 生态环境学报. 2019(04)
[2]土壤活性有机碳测定方法的改良[J]. 周伟,吴红慧,张运龙,徐明岗,MUHAMMADAslam,文石林. 土壤通报. 2019(01)
[3]施氮磷肥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俞有志,王清奎,于小军,郑文辉. 生态学杂志. 2018(10)
[4]紫色土丘陵坡地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的比较[J]. 杨满元,杨宁. 草地学报. 2018(02)
[5]不同耕作措施下陇中黄土高原旱作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及其与酶活性间的关系[J]. 张英英,蔡立群,武均,齐鹏,罗珠珠,张仁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17(01)
[6]种植翻压紫云英配施化肥对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氮的影响[J]. 刘春增,常单娜,李本银,曹卫东,吕玉虎,潘兹亮. 土壤学报. 2017(03)
[7]耕作方式转变和秸秆还田对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 田慎重,郭洪海,董晓霞,董亮,郑东峰,孙泽强,王学君,刘盛林. 农业工程学报. 2016(S2)
[8]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特征[J]. 辜翔,张仕吉,项文化,李雷达,刘兆丹,孙伟军,方晰. 植物生态学报. 2016(10)
[9]衡阳紫色土丘陵坡地植被恢复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库的影响[J]. 陈璟,杨宁.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2016(05)
[10]若尔盖沙化草地不同生态恢复模式土壤活性有机碳及碳库管理指数变化[J]. 蒲玉琳,叶春,张世熔,龙高飞,杨丽蓉,贾永霞,徐小逊,李云. 生态学报. 2017(02)
本文编号:358838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883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