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不同水保措施下红壤坡耕地浅层土壤水分含量对降雨的响应

发布时间:2022-01-15 12:47
  为探明次降雨条件下花生不同生长期红壤坡耕地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对水保措施的响应,利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研究采取常规耕作、有机肥+常规耕作、稻草覆盖+深翻耕、保水剂+常规耕作等措施的红壤坡耕地小区20 cm深度层土壤水分含量在次降雨过程(1.5 h)及降雨结束后1 h内的连续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花生不同生长期红壤坡耕地上、下坡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变化幅度均呈收获期≈结荚期>盛花期>出苗期>翻耕期(p<0.01)。稻草覆盖+深翻耕措施在提高红壤坡耕地土壤蓄水能力方面效果最显著,尤其是在花生翻耕期和收获期,增幅分别比常规耕作措施高26%和64%。保水剂对红壤坡地土壤保水效果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花生翻耕期,而花生其他生长期则不明显;而有机肥增施措施对红壤坡地土壤保水效果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花生翻耕期、结荚期和收获期。研究结果表明稻草覆盖+深翻是适合红壤丘陵区坡耕地土壤水分持续高效利用的有效模式。 

【文章来源】:水土保持研究. 2020,27(05)北大核心CSCD

【文章页数】:7 页

【部分图文】:

不同水保措施下红壤坡耕地浅层土壤水分含量对降雨的响应


花生不同生长期坡耕地土壤(20 cm)水分含量对降雨的响应情况

土壤图,水分含量,土壤,常规


翻耕期不同水保措施小区上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变化幅度呈现稻草覆盖+常规耕作>有机肥+常规耕作>保水剂+常规耕作>常规耕作,而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则呈现稻草覆盖+常规耕作>有机肥+常规耕作≈保水剂+常规耕作>常规耕作(图2)(p<0.01)。在翻耕期,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上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人工模拟降雨开始后70 min基本没有明显变化,70 min后才开始呈现缓慢增长趋势。相比之下,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人工模拟降雨开始后即开始增加,在降雨后50 min即达到最大值,从降雨前的26.9%提高至37.3%,增加10.4%,增幅达38.7%(表1)。50 min后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呈现逐渐降低趋势。保水剂+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上、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人工模拟降雨后均呈现较大幅度提升,其中,上坡位从20.8%提高至28.6%,增加7.8%,增幅达37.5%;下坡位从30.4%提高至43.2%,增加12.8%,增幅达42%。保水剂+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上、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分别于降雨开始后110 min,90 min达到峰,后呈现缓慢降低趋势。有机肥+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上、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始后40 min均呈现较大幅度的提升,在降雨90 min(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束)达到峰值。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增加速度显著高于上坡位(p <0.01)。类似于有机肥+常规耕作措施小区,稻草覆盖+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上、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亦呈现大幅提升,降雨停止后则呈现一定幅度的下降。花生出苗期不同水保措施小区上、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呈现相似的规律,即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开始后20 min呈现快速增加趋势,降雨结束后则呈现下降趋势。稻草覆盖+常规耕作小区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增幅最高,其他几种措施相差不大。花生盛花期,稻草覆盖+常规耕作小区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10 min即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在降雨后40 min即达到峰值,并随着继续降雨保持在峰值水平,降雨结束后以较快速度降低。有机肥+常规耕作、保水剂+常规耕作小区上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对降雨的响应规律相似,但有机肥+常规耕作小区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增长幅度要显著高于保水剂+常规耕作小区。花生结荚期,不同水保措施小区上、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呈现相似的规律,均在降雨后30 min开始增加,70 min左右达到峰值,70 min后开始逐渐降低。稻草覆盖+常规耕作小区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增幅最高,其他几种措施相差不大。花生收获期,不同水保措施小区上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变化幅度呈现稻草覆盖+常规耕作>保水剂+常规耕作>有机肥+常规耕作≈常规耕作(p<0.01)。花生收获期常规耕作措施小区下坡位20 cm深度土壤含水量在降雨后的提高幅度要显著低于其他3种措施小区(p<0.01)。


本文编号:3590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590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