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安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估及区划
发布时间:2022-01-21 17:58
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变暖不断加重,南方地区干旱频繁发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吉泰盆地是江西干旱的高发区域,也是江西省按农业人口平均拥有耕地最多的地区。于是本文以吉安市为例,通过分析降水、气温以及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时空分布,结合近60年的历史旱情资料进行验证,揭示吉安市农业干旱的特征和成灾机制,构建了吉安市农业干旱风险评估体系,对吉安市的农业干旱进行了风险评估,并且从灌区、县、市,对吉安市抗旱提出对策。得到结论如下:(1)通过使用M-K趋势检验法和Sen’s斜率估计法对气温、降水和SPEI值进行趋势分析,得出1960~2018年降水、气温和SPEI值都是呈上升的趋势,并且都不显著。使用小波分析得出降水的周期为22a和16a。使用M-K检验法得出降水突变年份为上世纪70及80年代,气温突变年份为2012年。在ArcGIS进行空间分析得出,降水较多区域为西部以及东北部。吉泰盆地气温在17.8~18.9℃之间,井冈山气温在14.5~16.5℃之间。将由SPEI值评估得出的干旱频率和干旱站次比与历史旱情进行对比验证,有较好的匹配度,表明SPEI值适用于吉安市干旱特征分析。吉安市干旱...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干旱的分类??早期研究一般认为干旱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降水短缺的自然现象,从气象过程考虑??干旱问题,强调自然属性
?第2章吉安市农业干旱特征???第2章吉安市农业干旱特征??2.1区域概况??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地势上,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58]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市??长约218km,东西宽约208km,总面积为25271km2[291。??I14W4.?I|V(WV*4.?II6U0,0"^??N??IX??/?、??新干fi??>?/??f?<?<,?\、?y-\??\\?x???"'x,?*WS?)?>?「?f??)?永?+?县??f?'\?'■?/?1,?V.?\?^??,?-r^?、?、、??霄於?f?永廳?^?.?厂、")、;,?;?>?■賈"??,.W?—??,广—一?<??l?#Minm?f':'??—'一?^?j?'\?/??L?>?a、广???j,-x?>??f?遂.ii?丨县?!?\??(一?毛?江西省??广cl,"??酬?胃??0?95?190?380?570?760?研允区??■?■■?■隊?以?_?n?ffiVT??I14W?.?U5W^?II6W^??图2.1吉安市位置图??2.1.1地形地貌??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北东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平原。??10??
?第2章吉安市农业干旱特征???2.1.2?土壤类型??境内土地大致可分三类:红、黄壤土地,红壤丘陵,平岗地。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类、潮土类、紫色土类、黑色石灰土类、火山灰土类、新积土类、粗骨土类、酸??性红粘土类、红壤类、黄壤类、暗黄棕壤类、山地草甸土类等十二个土类和191个亚??类,77个土属,265个土种。土地资源利用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要形式。吉安??巿土壤质地分布图如图2.23所示??吉安市土壤质地分布图|? ̄? ̄??I粉粘壤土??°?20?40?80+米?|■陳??图2.23吉安市h壤质地分布图??2.1.3气候条件??研究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内气候相对温和,雨水相对充足,具有叫??季分明,其中冬季与夏季的时间较长,而春季和秋季的时间较短。表现为冬季寒冷、春??季阴潮、夏季酷热、秋季干燥,且冰冻期短,无霜期较长等特点据吉安市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显示,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递增,年平均气温、蒸发??随之而递减1301。??2.1.4水资源??吉安市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30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水力资源充沛。各河水流域总面积约29000km2,水资源总??量为224.20亿m3,理论蕴藏量为2503kw,吋斤?发利川的水能资源为157?"?kw。??I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 黄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10)
[2]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团伟. 乡村科技. 2019(22)
[3]抗旱减灾研究回顾与展望[J]. 吕娟,苏志诚,屈艳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05)
[4]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 张勇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9)
[5]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董君. 科技资讯. 2015(29)
[6]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 陆宁,张旭,张诗青,刘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12)
[7]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丁有文. 中国农业信息. 2015(23)
[8]基于多变量M-K检验的北江流域降水趋势分析[J]. 王乐,刘德地,李天元,王家生,李凌云. 水文. 2015(04)
[9]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评估[J]. 王莺,沙莎,王素萍,王劲松,姚玉璧. 草业学报. 2015(05)
[10]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ArcGIS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风险分析[J]. 贾建英,贺楠,韩兰英,张强,张玉芳,胡家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及游客避险转移方案研究[D]. 陈祥.南昌工程学院 2019
[2]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何斌.西安理工大学 2017
[3]基于RS的赣江流域吉安段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D]. 邱煌奥.东华理工大学 2017
[4]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 曾鸳.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淮河流域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 杜云.合肥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0709
【文章来源】:南昌大学江西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1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图1.1干旱的分类??早期研究一般认为干旱是在一定时间内持续降水短缺的自然现象,从气象过程考虑??干旱问题,强调自然属性
?第2章吉安市农业干旱特征???第2章吉安市农业干旱特征??2.1区域概况??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赣江中游。地势上,属罗霄山脉中段,扼湖南、江西两省??咽喉通道。地理位置介于北纬25°58]2"至27°57'50〃,东经113°46至115。56'之间,全市??长约218km,东西宽约208km,总面积为25271km2[291。??I14W4.?I|V(WV*4.?II6U0,0"^??N??IX??/?、??新干fi??>?/??f?<?<,?\、?y-\??\\?x???"'x,?*WS?)?>?「?f??)?永?+?县??f?'\?'■?/?1,?V.?\?^??,?-r^?、?、、??霄於?f?永廳?^?.?厂、")、;,?;?>?■賈"??,.W?—??,广—一?<??l?#Minm?f':'??—'一?^?j?'\?/??L?>?a、广???j,-x?>??f?遂.ii?丨县?!?\??(一?毛?江西省??广cl,"??酬?胃??0?95?190?380?570?760?研允区??■?■■?■隊?以?_?n?ffiVT??I14W?.?U5W^?II6W^??图2.1吉安市位置图??2.1.1地形地貌??吉安市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东、南、西三面环山。境内溪流河川、水系网络酷??似叶脉,赣江自南而北贯穿其间,将吉安市切割为东西两大部分。地势由边缘山地到赣??江河谷,徐徐倾斜,逐级降低,往北东方向逐渐平坦。北为赣抚平原,中间为吉泰平原。??10??
?第2章吉安市农业干旱特征???2.1.2?土壤类型??境内土地大致可分三类:红、黄壤土地,红壤丘陵,平岗地。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类、潮土类、紫色土类、黑色石灰土类、火山灰土类、新积土类、粗骨土类、酸??性红粘土类、红壤类、黄壤类、暗黄棕壤类、山地草甸土类等十二个土类和191个亚??类,77个土属,265个土种。土地资源利用以耕地、林地、牧草地为主要形式。吉安??巿土壤质地分布图如图2.23所示??吉安市土壤质地分布图|? ̄? ̄??I粉粘壤土??°?20?40?80+米?|■陳??图2.23吉安市h壤质地分布图??2.1.3气候条件??研究区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域内气候相对温和,雨水相对充足,具有叫??季分明,其中冬季与夏季的时间较长,而春季和秋季的时间较短。表现为冬季寒冷、春??季阴潮、夏季酷热、秋季干燥,且冰冻期短,无霜期较长等特点据吉安市气象站多年的??气象观测资料分析显示,流域内年平均降水量随高程增加而递增,年平均气温、蒸发??随之而递减1301。??2.1.4水资源??吉安市境内河流众多,以赣江为中轴,有30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河上游植被茂??密,山高水陡,水量充盈,水力资源充沛。各河水流域总面积约29000km2,水资源总??量为224.20亿m3,理论蕴藏量为2503kw,吋斤?发利川的水能资源为157?"?kw。??II??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 黄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9(10)
[2]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李团伟. 乡村科技. 2019(22)
[3]抗旱减灾研究回顾与展望[J]. 吕娟,苏志诚,屈艳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8(05)
[4]水利灌区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J]. 张勇刚.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6(29)
[5]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董君. 科技资讯. 2015(29)
[6]2008~2012年中国30个省域建筑业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评价[J]. 陆宁,张旭,张诗青,刘静.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5(12)
[7]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 丁有文. 中国农业信息. 2015(23)
[8]基于多变量M-K检验的北江流域降水趋势分析[J]. 王乐,刘德地,李天元,王家生,李凌云. 水文. 2015(04)
[9]中国南方干旱灾害风险评估[J]. 王莺,沙莎,王素萍,王劲松,姚玉璧. 草业学报. 2015(05)
[10]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和ArcGIS的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风险分析[J]. 贾建英,贺楠,韩兰英,张强,张玉芳,胡家敏. 农业工程学报. 2015(04)
硕士论文
[1]基于多源数据的庐山风景区山洪灾害风险评价及游客避险转移方案研究[D]. 陈祥.南昌工程学院 2019
[2]陕西省农业干旱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 何斌.西安理工大学 2017
[3]基于RS的赣江流域吉安段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D]. 邱煌奥.东华理工大学 2017
[4]吉安市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 曾鸳.华中师范大学 2013
[5]淮河流域农业干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 杜云.合肥工业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6007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00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