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物料的腐解特征及其对磷组分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1-24 02:22
磷是作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磷在土壤中多以难溶态或吸附态存在,磷肥在当季的作物利用率仅为10%15%。磷施入土壤后,易形成难溶性的磷酸盐并被土壤矿物固定。当今农业,磷肥的施用量大幅增加,特别是基于作物氮素需求长期施用有机物料会导致土壤中磷过量累积而移动性增强,造成资源浪费及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本研究选取富磷菜园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壤培养实验,进行秸秆与生物质炭腐解过程测定、土壤磷组分分析及土壤磷吸附-解吸试验,研究了不同有机物料(紫云英和油菜秸秆以及稻壳生物炭)施用措施对土壤磷有效性及土壤磷吸附性能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在秸秆与生物质炭腐解过程测定中,通过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Pt=P0e-kt对培养期间秸秆与生物质炭的质量及其中的磷含量的变化进行了拟合,发现秸秆的腐解速率远大于稻壳生物质炭,且紫云英的秸秆的腐解率大于油菜秸秆。稻壳生物质炭腐解过程中磷的释放率与紫云英秸秆相近,都远大于油菜秸秆腐解过程中的磷释放率。2)Hedley-P分级试验结果表明,等磷量不同物料添加均能显著提升土壤各形态...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
3 秸秆与生物质炭腐解过程分析3.1 秸秆与生物质炭腐解质量变化从图 3-1 可以看出,四种物料质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呈降低的趋势,说明其可能存在养分的释放。在第 18 周培养结束后,AS、BS、RB400、RB700 四种有机料腐解率分别为 82.55%、60.34%、14.29%、18.58%。紫云英秸秆和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远大于稻壳生物质炭。
图 3-2 四种物料中磷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Figure3-2 Changes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four kinds of materials with culture time从四种物料磷含量时间动态变化(表 3-3)可以看出,紫云英和稻壳生物质炭培养结束时,与培养初期相比磷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油菜秸秆培养期内含量有显著变化,但培养第 1 周与第 18 周含量并未有显著区别(P>0.05)。表 3-3 四种物料腐解中磷含量动态变化(mg kg-1)Table 3-3 Dynamic change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four materials (mgkg-1)注:表中同一行数字后不同字母,表示在 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即 P<0.05。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Pt=P0e-kt对培养期间秸秆与生物质炭中磷含量的变化进行Week0 week1 week2 week3 week6 week12 week18AS 21.74±4.07ab 33.90±1.14a 19.28±6.86bc 12.37±7.35bcd 9.09±2.70bcd 5.83±2.18cd 1.02±2.69dBS 39.66±7.09abc 55.10±16.30a 20.14±2.58bc 45.34±11.75ab 17.94±6.09bc 27.41±11.26ab 12.69±5.59cRB400 13.24±3.92bc 62.40±15.28a 24.13±2.43bc 34.17±9.27b 2.47±3.47cd -2.05±5.48d -2.18±1.13dRB700 21.81±4.38ab 22.15±6.87ab 36.71±8.57a 15.62±1.24bc 10.67±3.95bcd -3.27±4.57d 4.96±1.95c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1)
[2]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3]不同有机肥对菜地根际土壤磷素形态及蔬菜生长的影响[J]. 余炜敏,梁嘉伟,王荣萍,廖新荣,梁雄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2)
[4]连年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盐碱土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赵海成,郑桂萍,靳明峰,陈亚桐,牛同旭,陈立强,赫臣,李红宇,吕艳东,付志强.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9)
[5]南方红壤区不同侵蚀程度下耕地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江叶枫,叶英聪,郭熙,饶磊,李伟峰,孙凯. 土壤. 2018(05)
[6]Ca/Mg负载改性沼渣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J]. 易蔓,李婷婷,李海红,黄巧,杨金娥,陈玉成,杨志敏. 环境科学. 2019(03)
[7]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研究[J]. 夏文建,冀建华,刘佳,李祖章,余喜初,王萍,李大明,刘秀梅,王少先,李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2)
[8]生物炭对土壤氮磷转化和流失的影响[J]. 吴蔚君,徐云连,邢素林,马凡凡,陈宁怡,马友华. 农学学报. 2018(09)
[9]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石灰性褐土氮肥去向的影响[J]. 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郭珺,南江宽,韩雄,Louis McDonald,焦晓燕. 土壤学报. 2019(01)
[10]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磷吸附影响的研究[J]. 张朴,李仁英,吴洪生,李霖,罗晶晶,汪方圆,高雅晓玲,肖城,张钱. 土壤. 2018(02)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影响土壤磷素、钾素有效性的微生态机制[D]. 刘赛男.沈阳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松嫩平原连作玉米秸秆还田与施磷对其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 亢爽.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玉米秸秆与绿肥腐解动态及其还田效应研究[D]. 杨丽丽.湖南农业大学 2015
[3]土壤性质对外源磷化学有效性及吸附解吸的影响研究[D]. 贾兴永.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长期施肥对栗褐土钾素、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D]. 张亮.湖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5645
【文章来源】:江西农业大学江西省
【文章页数】:4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研究技术路线
3 秸秆与生物质炭腐解过程分析3.1 秸秆与生物质炭腐解质量变化从图 3-1 可以看出,四种物料质量均随培养时间延长而呈降低的趋势,说明其可能存在养分的释放。在第 18 周培养结束后,AS、BS、RB400、RB700 四种有机料腐解率分别为 82.55%、60.34%、14.29%、18.58%。紫云英秸秆和油菜秸秆的腐解率远大于稻壳生物质炭。
图 3-2 四种物料中磷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变化Figure3-2 Changes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four kinds of materials with culture time从四种物料磷含量时间动态变化(表 3-3)可以看出,紫云英和稻壳生物质炭培养结束时,与培养初期相比磷含量变化差异显著(P<0.05),油菜秸秆培养期内含量有显著变化,但培养第 1 周与第 18 周含量并未有显著区别(P>0.05)。表 3-3 四种物料腐解中磷含量动态变化(mg kg-1)Table 3-3 Dynamic change of phosphorus content in the decomposition of four materials (mgkg-1)注:表中同一行数字后不同字母,表示在 0.05 水平上差异显著,即 P<0.05。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Pt=P0e-kt对培养期间秸秆与生物质炭中磷含量的变化进行Week0 week1 week2 week3 week6 week12 week18AS 21.74±4.07ab 33.90±1.14a 19.28±6.86bc 12.37±7.35bcd 9.09±2.70bcd 5.83±2.18cd 1.02±2.69dBS 39.66±7.09abc 55.10±16.30a 20.14±2.58bc 45.34±11.75ab 17.94±6.09bc 27.41±11.26ab 12.69±5.59cRB400 13.24±3.92bc 62.40±15.28a 24.13±2.43bc 34.17±9.27b 2.47±3.47cd -2.05±5.48d -2.18±1.13dRB700 21.81±4.38ab 22.15±6.87ab 36.71±8.57a 15.62±1.24bc 10.67±3.95bcd -3.27±4.57d 4.96±1.95cd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长期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特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J]. 杨钊,尚建明,陈玉梁. 甘肃农业科技. 2019(01)
[2]秸秆还田对农田生态环境的影响综述[J]. 龚静静,胡宏祥,朱昌雄,汤咪咪,夏星. 江苏农业科学. 2018(23)
[3]不同有机肥对菜地根际土壤磷素形态及蔬菜生长的影响[J]. 余炜敏,梁嘉伟,王荣萍,廖新荣,梁雄才.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2)
[4]连年秸秆与生物炭还田对盐碱土理化性状及水稻产量的影响[J]. 赵海成,郑桂萍,靳明峰,陈亚桐,牛同旭,陈立强,赫臣,李红宇,吕艳东,付志强. 西南农业学报. 2018(09)
[5]南方红壤区不同侵蚀程度下耕地土壤有效磷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驱动因素[J]. 江叶枫,叶英聪,郭熙,饶磊,李伟峰,孙凯. 土壤. 2018(05)
[6]Ca/Mg负载改性沼渣生物炭对水中磷的吸附特性[J]. 易蔓,李婷婷,李海红,黄巧,杨金娥,陈玉成,杨志敏. 环境科学. 2019(03)
[7]长期不同施肥红壤磷素特征和流失风险研究[J]. 夏文建,冀建华,刘佳,李祖章,余喜初,王萍,李大明,刘秀梅,王少先,李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8(12)
[8]生物炭对土壤氮磷转化和流失的影响[J]. 吴蔚君,徐云连,邢素林,马凡凡,陈宁怡,马友华. 农学学报. 2018(09)
[9]施用生物炭和秸秆对石灰性褐土氮肥去向的影响[J]. 武爱莲,王劲松,董二伟,王立革,郭珺,南江宽,韩雄,Louis McDonald,焦晓燕. 土壤学报. 2019(01)
[10]水稻秸秆生物质炭对土壤磷吸附影响的研究[J]. 张朴,李仁英,吴洪生,李霖,罗晶晶,汪方圆,高雅晓玲,肖城,张钱. 土壤. 2018(02)
博士论文
[1]生物炭影响土壤磷素、钾素有效性的微生态机制[D]. 刘赛男.沈阳农业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松嫩平原连作玉米秸秆还田与施磷对其磷吸收及产量的影响[D]. 亢爽.东北农业大学 2018
[2]玉米秸秆与绿肥腐解动态及其还田效应研究[D]. 杨丽丽.湖南农业大学 2015
[3]土壤性质对外源磷化学有效性及吸附解吸的影响研究[D]. 贾兴永.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1
[4]长期施肥对栗褐土钾素、磷素吸附与解吸特性的影响[D]. 张亮.湖南农业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605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05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