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中久安现代生态茶园不同地表残存物的持水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3 07:36
以黔中久安生态茶园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野外调查和室内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茶园中分布的5种不同林分下地表残存物的持水性能进行研究。研究表明:(1) 5种林分的地表残存物的蓄积量大小排列为马尾松林>光皮桦林>杉木林>混交林>茶林,残存物未分解层的蓄积量低于半分解层的蓄积量;(2)残存物的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水时间均呈显著的对数相关性,残存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在前4 h的增加幅度较大,浸水4 h后增幅趋向平缓,不同林分残存物的持水量、持水率均表现为半分解层高于未分解层,而马尾松的持水量、持水率均为最高;(3)残存物的吸水速度与浸水时间呈显著指数相关性,残存物的吸水速度在前4 h有明显的变化,浸水4 h后变化趋向平缓,不同林分残存物的吸水速度表现为半分解层高于未分解层,而马尾松的吸水速度最快。
【文章来源】:贵州科学. 2020,38(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残存物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
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为残存物能吸收的最大水量占自身干重的百分比,是反映残存物涵养水源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图2可知,不同林分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顺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混交林>光皮桦林纯林>光皮桦林>茶林;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光皮桦林纯林>光皮桦林;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排列顺序为混交林>马尾松林>光皮桦林纯林>杉木林>光皮桦林>茶林。显然,同一林分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与最大持水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一致,针叶林表现为未分解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高于半分解层,而阔叶林则表现为未分解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低于半分解层,这是残存物自身的植被特性、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2.3 不同林分残存物的吸水速度分析
残存物吸水速度与浸水时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残塬沟壑区3种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J]. 侯贵荣,毕华兴,魏曦,周巧稚,孔凌霄,王杰帅,贾剑波.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2]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持水性对比[J]. 吕刚,王磊,李叶鑫,傅昕阳,王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4)
[3]阿什河源头不同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J]. 梁晓娇,王树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4]两种生境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凋落叶的持水特性[J]. 张腾达,陶建平,王玉平. 生态学杂志. 2014(02)
[5]大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 周娟,陈丽华,郭文体,李长暄,李海燕.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4)
[6]几种常见林型枯落物层蓄水功能差别的研究[J]. 李清磊,李林延,李清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05)
[7]林业经营与水土资源保育之互动[J]. 黄琼彪,蔡满雄. 水土保持研究. 2002(03)
博士论文
[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D]. 刘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森林水文过程研究[D]. 田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本文编号:3622782
【文章来源】:贵州科学. 2020,38(02)
【文章页数】:6 页
【部分图文】:
残存物持水量、持水率与浸水时间的关系
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为残存物能吸收的最大水量占自身干重的百分比,是反映残存物涵养水源能力的重要指标。由图2可知,不同林分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顺序为马尾松林>杉木林>混交林>光皮桦林纯林>光皮桦林>茶林;半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顺序为杉木林>马尾松林>混交林>光皮桦林纯林>光皮桦林;未分解层的最大持水率排列顺序为混交林>马尾松林>光皮桦林纯林>杉木林>光皮桦林>茶林。显然,同一林分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与最大持水量之间的变化规律不一致,针叶林表现为未分解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高于半分解层,而阔叶林则表现为未分解残存物的最大持水率低于半分解层,这是残存物自身的植被特性、分解程度等因素的影响。3.2.3 不同林分残存物的吸水速度分析
残存物吸水速度与浸水时间的关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黄土残塬沟壑区3种林地枯落物和土壤水源涵养功能[J]. 侯贵荣,毕华兴,魏曦,周巧稚,孔凌霄,王杰帅,贾剑波. 水土保持学报. 2018(02)
[2]辽西低山丘陵区针叶林与阔叶林枯落物持水性对比[J]. 吕刚,王磊,李叶鑫,傅昕阳,王凯.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2017(04)
[3]阿什河源头不同类型红松人工林枯落物及其土壤水文特性[J]. 梁晓娇,王树力. 水土保持学报. 2017(01)
[4]两种生境下不同生活型植物凋落叶的持水特性[J]. 张腾达,陶建平,王玉平. 生态学杂志. 2014(02)
[5]大辽河流域水源涵养林枯落物持水特性研究[J]. 周娟,陈丽华,郭文体,李长暄,李海燕. 水土保持通报. 2013(04)
[6]几种常见林型枯落物层蓄水功能差别的研究[J]. 李清磊,李林延,李清焱.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05)
[7]林业经营与水土资源保育之互动[J]. 黄琼彪,蔡满雄. 水土保持研究. 2002(03)
博士论文
[1]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计量[D]. 刘艳.北京林业大学 2016
[2]基于稳定同位素技术的森林水文过程研究[D]. 田超.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5
本文编号:36227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22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