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黑方台灌区土水化学性质测试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5 16:59
  在中国黄土高原黄土灌区中,黑方台灌区为典型的黄土台塬,且是由于农业灌溉导致黄土滑坡形成的典型滑坡案例。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黑方台修建了提水灌溉工程,由于长时间的采用漫灌的灌溉方式,改变了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使得地下水中盐分急剧上升,土壤盐渍化,导致土体强度降低,在黑方台塬周边诱发了大量的黄土滑坡。研究区内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为灌溉加剧了的地下水活动强度,所以了解区内土水的化学性质是研究滑坡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对黑方台灌区内滑坡的土水化学性质进行试验研究,通过大量地、周期性地进行野外观察和取样,通过试验确定黑方台灌区土壤浸提液的最优土水比,从而快速准确地对土中含盐量进行测试;利用4种测试方法对泉水含盐量进行测试,分析各种测试方法的优劣势,再根据试验结果,讨论黑方台灌区泉水中含盐量和阴阳离子的时空分布规律,并利用Piper三线图对泉水水化学类型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以黑方台灌区所取土样为试验对象时,在土水比为1:10的情况下,浸提液电导率和溶解性固体总量最先达到平衡。在该土水比例下,土壤中绝大部分的可溶性盐都溶于水中,这也便于确定土壤的含盐量,来表征土壤的盐渍化程度。根... 

【文章来源】:兰州大学甘肃省211工程院校985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黑方台灌区土水化学性质测试研究


研究区地理位置图

三维遥感,影像图,黑方台,级阶


兰州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黑方台灌区土水化学性质测试研究黑方台南部前缘直接与黄河 II 级阶地相连接,黄河 III 级阶地缺失。中间形成了高差达百米以上的斜坡地形。斜坡整体呈上陡下缓,上部的坡度最高达45°,下部坡度在 20°-35°附近,平均坡度约为 35°。黑方台塬边发育滑坡几十个,斜坡内发育小型坍塌和小冲沟,较为破碎[26]。

示意图,地层岩性,黑方台,示意图


图 2-3 地层岩性示意图2.4 水文地质条件黑方台台塬面平均高出现代河床大约 130m,且与周围的山体相隔绝,由于黑方台的四周沟壑纵横,黄河 III 级阶地的缺失,使得黑方台成为一个孤立的塬,所以在天然条件下,黑方台地下水的唯一补给来源只有大气降水。而根相关观测资料表明,大气降水在黄土土层中渗透深度不会超过 3m,且黑方台区的大气降水本来就少,而大气降水要形成地下潜水,也只有少量水通过垂裂缝和落水洞渗透才能形成。所以黑方台地区的地下水非常贫乏。在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政府部门为解决库区移民生活和生产用水,在黑台了兴建了提水灌溉工程,此后,由于长时间的采用大面积大水漫灌的灌溉式,人为地提高了黑方台地下水的补给量。大水灌溉期间,由于灌溉水的持冲刷,产生了大量的地下渗流通道,使得大量灌溉水渗透到地下,从而改变黑方台原有的水文地质条件。黑方台内部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以泉水为主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肃黑方台地区灌溉型黄土滑坡形成机理与运动学特征——以焦家崖头13号滑坡为例[J]. 贾俊,朱立峰,胡炜.  地质通报. 2013(12)
[2]引水灌区黄土地质灾害成因机制与防控技术——以黄河三峡库区甘肃黑方台移民灌区为例[J]. 张茂省.  地质通报. 2013(06)
[3]分析离子色谱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 赵和平.  科技致富向导. 2012(36)
[4]土壤浸提液电导率与盐分关系的通径分析[J]. 邓丽娟.  地下水. 2011(06)
[5]电导率仪快速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溶解性总固体[J]. 董静刚.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09(10)
[6]松嫩平原苏打盐渍土碱化特征与影响因素[J]. 李彬,王志春.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06(06)
[7]吉林省大安市苏打碱土碱化参数与特征[J]. 李彬,王志春,迟春明.  西北农业学报. 2006(01)
[8]入渗水矿化度对土壤水盐运移影响的试验研究[J]. 郭太龙,迟道才,王全九,马东豪,杨武成.  农业工程学报. 2005(S1)
[9]微咸水水质对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的影响[J]. 史晓楠,王全九,苏莹.  干旱区地理. 2005(04)
[10]微咸水不同入渗水量土壤水盐运移特征研究[J]. 苏莹,王全九,叶海燕,史晓楠.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2005(04)

博士论文
[1]黑方台灌区台缘黄土滑坡稳定性研究[D]. 马建全.吉林大学 2012

硕士论文
[1]典型行业废水中盐分电导率测定方法研究与应用[D]. 白玲.山东师范大学 2016
[2]黑方台地下水动态及其灾害效应[D]. 严旭德.兰州大学 2015
[3]黑方台灌溉诱发黄土滑坡变形机理研究[D]. 杨飞.长安大学 2013
[4]黄土原灌区地下水形成条件与动态预测[D]. 谢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6269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269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8d6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