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蔗叶还田深度和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18 12:27
  作物秸秆是世界上最丰富且可再生的生物质资源。秸秆还田有利于维持和提高土壤肥力,并可增加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活跃度,因此受到广泛重视及应用,随之发展的提高秸秆还田利用效率的新兴技术,如生物表面活性剂等的应用也广受关注。我国蔗区土壤酸、瘦、黏、板障碍明显,蔗叶还田已被公认为土壤改良的有效的途径。但针对蔗叶还田深度及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研究鲜见报道。本文研究了蔗叶地表覆盖及3种埋深区位分别为10、20和30 cm对目标土层的养分指标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响应,还探讨了蔗叶还田基础上添加生物表面活性剂(大豆磷脂)浓度分别为:10、20、40 mg/kg对相关指标的影响。旨在了解合理的蔗叶还田深度,为蔗叶还田机械化技术的合理动力匹配、作业深度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生物表面活性剂作为蔗叶还田的配套技术应用提供参考。研究表明:1)土壤养分随土层深度增加,养分有降低趋势,且在0-20 cm范围内养分较高。蔗叶覆盖显著提高0-10 cm土层范围内速效钾(AK)、pH、可溶性碳(DOC)、可溶性氮(DON)(p<0.05)。埋深10 cm可显著提高10-20 cm土层... 

【文章来源】:福建农林大学福建省

【文章页数】:7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秸秆利用现状
        1.1.2 我国甘蔗蔗区土壤状况
        1.1.3 秸秆还田作用
        1.1.4 生物表面活性剂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秸秆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2.2 秸秆还田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1.2.3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2.4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影响
    1.3 技术路线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2.1 采样点与采样方法
    2.2 样品分析及方法
        2.2.1 土壤养分测定方法
        2.2.2 土壤酶活性测定方法
        2.2.3 微生物群落分析方法
        2.2.4 数据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2.3.2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3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2.3.4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2.4 讨论
        2.4.1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2.4.2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4.3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2.4.4 蔗叶不同埋深区位对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2.5 结论
第三章 增施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3.1 采样点与采样方法
    3.2 样品分析及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3.3.2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3.3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3.3.4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
    3.4 讨论
        3.4.1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养分特征的影响
        3.4.2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3.4.3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细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3.4.4 生物表面活性剂对蔗叶还田土壤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
    3.5 结论
第四章 创新点、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4.1 论文创新点
    4.2 不足之处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马铃薯内生真菌的多样性及抑菌活性研究[J]. 艾洪莲,杨曼思,何隽,海梅荣,郭华春,王文祥.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2]pH和硝化细菌浓度对氨氮氧化速率的影响[J]. 杨宏,姚仁达.  环境工程学报. 2017(05)
[3]不同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秸秆腐解过程中养分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 李昌明,王晓玥,孙波.  土壤学报. 2017(05)
[4]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棕壤土壤养分和酶活性的影响[J]. 隋鹏祥,张心昱,温学发,有德宝,田平,齐华.  生态学杂志. 2016(08)
[5]长期浅耕与秸秆还田对关中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土壤钾素含量及层化比率的影响[J]. 师江澜,李秀双,王淑娟,李硕,李有兵,田霄鸿.  应用生态学报. 2015(11)
[6]秸秆还田深度对黑土腐殖质和酶活性的影响[J]. 矫丽娜,李志洪,殷程程,崔钰曼,张婷.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15(02)
[7]烟草种子携带病原真菌的分离与鉴定[J]. 汪汉成,黄艳飞,王进,王茂胜,商胜华,叶定勇,龙明锦.  中国烟草科学. 2014(05)
[8]不同耕作方式对石灰性褐土磷脂脂肪酸及酶活性的影响[J]. 裴雪霞,党建友,张定一,王姣爱,张晶.  应用生态学报. 2014(08)
[9]不同表面活性剂对体外培养瘤胃微生物几种纤维降解酶活力和小麦秸秆降解的影响[J]. 刑军,陈军,丁威.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2013(06)
[10]秸秆还田和休耕对赣东北稻田土壤养分的影响[J]. 庞成庆,秦江涛,李辉信,刘金花.  土壤. 2013(04)



本文编号:36308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308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4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