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渣化肥配施对稻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发布时间:2022-02-23 06:14
菌渣作为一种养分丰富的有机物料还田,可减少化肥施用,同时保持土壤肥力;为了探讨不同比例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SOC)组分的影响,评价菌渣在优化土壤肥力方面的生态作用。本研究在水稻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设置三个化肥水平(C)0%、50%、100%,菌渣相对用量(F)0%、50%、100%,共9个处理,对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颗粒碳(POC)、易氧化碳(LOC)和矿化碳(MC)进行测定,并对不同形态有机碳组分与产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以期为评价菌渣对稻田土壤质量的影响和合理利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主要结果如下:(1)菌渣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溶性碳、颗粒碳和三种易氧化碳的含量,最高增幅分别为49.40%、43.65%、406.44%、135.63%、151.92%和191.22%。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碳在C50F100最高,颗粒碳、易氧化碳在C100F50最高。但不是随着用量的增加一直呈增加趋势,高量菌渣或者化肥下会有降低趋势。MBC/SOC在C50...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有机肥料的培肥价值
1.1.1 有机肥料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1.2 有机肥料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1.2.1 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1.1.2.2 有机肥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1.2.3 有机肥料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1.1.2.4 有机肥料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 有机碳组分的研究
1.2.1 有机碳组分的研究进展
1.2.2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1.2.2.1 施肥
1.2.2.2 耕作
1.2.2.3 土地利用方式
1.3 菌渣还田对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1 菌渣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3.2 菌渣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3.3 菌渣还田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1.3.4 菌渣还田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4.1 菌渣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4.2 菌渣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区域概况
2.3.2 实验设计
2.3.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3.4 样品测定方法
2.3.5 计算方法
2.3.6 分析方法
3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3.1.2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可溶性碳的影响
3.1.3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颗粒碳的影响
3.1.4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易氧化碳的影响
3.1.4.1 土壤33 mmol/L KMnO_4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3.1.4.2 土壤167 mmol/L KMnO_4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3.1.4.3 土壤333 mmol/L KMnO_4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3.1.4.4 三种LOC的有效度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
3.1.5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3.1.5.1 有机碳矿化动态
3.1.5.2 有机碳矿化过程的模拟
3.1.5.3 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因子
3.1.6 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3.2 讨论
3.2.1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3.2.2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可溶性碳的影响
3.2.3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颗粒碳的影响
3.2.4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易氧化碳的影响
3.2.5 菌渣化肥配施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3.2.5.1 有机碳矿化动态
3.2.5.2 有机碳矿化过程的模拟
3.2.5.3 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因子
3.2.6 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3.3 结论
4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处理对水稻群体动态的影响
4.1.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1.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1.4 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4.2 讨论
4.2.1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群体动态的影响
4.2.2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2.3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4 不同有机碳组分与水稻产量的通径分析
4.3 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影响[J]. 袁嫚嫚,邬刚,胡润,孙义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2]金针菇菌渣对川西北高寒沙地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冯慧翎,胡玉福,舒向阳,庞宇,费凯,何剑锋,蒋双龙.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3]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特征[J]. 辜翔,张仕吉,项文化,李雷达,刘兆丹,孙伟军,方晰. 植物生态学报. 2016(10)
[4]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 聂佳如.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09)
[5]不同收获期的籽粒苋绿肥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陈国军,闫慧峰,吴凯,杨举田,田雷,谭效磊,宗浩,陈秀斋,张永春,孙延国,刘海伟,石屹. 草业学报. 2016(03)
[6]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J].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翁伯琦,黄毅斌. 生态科学. 2016(01)
[7]大蒜秸秆还田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根系的影响[J]. 徐金强,刘庆涛,刘素慧,徐峥,崔凯,于安军. 北方园艺. 2016(01)
[8]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J].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生态学杂志. 2015(12)
[9]青霉素菌渣肥对西红柿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段子恒,刘惠玲,刘晴靓,吴树洁. 环境工程. 2015(11)
[10]稻麦轮作条件下菌渣还田对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J]. 胡佳,闫锐,费建波,张春龙,李瀚,邓良基,邓欧平.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农作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机制研究[D]. 赵海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能力及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宋涛.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秸秆还田对棕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 宫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 管天玉.华中农业大学 2014
[4]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殷程程.吉林农业大学 2014
[5]有机肥料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D]. 沈星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6]不同有机物料组合对物料分解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D]. 宋蒙亚.南京农业大学 2013
[7]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D]. 温广蝉.浙江农林大学 2012
[8]菌渣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 黄小林.四川农业大学 2012
[9]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D]. 孙汉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0]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路文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41036
【文章来源】:浙江农林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文献综述
1.1 有机肥料的培肥价值
1.1.1 有机肥料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1.2 有机肥料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1.2.1 有机肥料对土壤有机质积累的影响
1.1.2.2 有机肥料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1.1.2.3 有机肥料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1.1.2.4 有机肥料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2 有机碳组分的研究
1.2.1 有机碳组分的研究进展
1.2.2 农田土壤有机碳的影响因素
1.2.2.1 施肥
1.2.2.2 耕作
1.2.2.3 土地利用方式
1.3 菌渣还田对土壤环境与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1 菌渣还田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1.3.2 菌渣还田对土壤化学性状的影响
1.3.3 菌渣还田对土壤生物性状的影响
1.3.4 菌渣还田对作物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4.1 菌渣还田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3.4.2 菌渣还田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1 研究内容
2.2 技术路线
2.3 研究方法
2.3.1 研究区域概况
2.3.2 实验设计
2.3.3 样品采集与预处理
2.3.4 样品测定方法
2.3.5 计算方法
2.3.6 分析方法
3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3.1 结果与分析
3.1.1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3.1.2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可溶性碳的影响
3.1.3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颗粒碳的影响
3.1.4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易氧化碳的影响
3.1.4.1 土壤33 mmol/L KMnO_4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3.1.4.2 土壤167 mmol/L KMnO_4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3.1.4.3 土壤333 mmol/L KMnO_4 氧化有机碳含量的变化
3.1.4.4 三种LOC的有效度及碳库管理指数的变化
3.1.5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3.1.5.1 有机碳矿化动态
3.1.5.2 有机碳矿化过程的模拟
3.1.5.3 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因子
3.1.6 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3.2 讨论
3.2.1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3.2.2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可溶性碳的影响
3.2.3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颗粒碳的影响
3.2.4 菌渣化肥配施对土壤易氧化碳的影响
3.2.5 菌渣化肥配施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3.2.5.1 有机碳矿化动态
3.2.5.2 有机碳矿化过程的模拟
3.2.5.3 有机碳矿化动态的影响因子
3.2.6 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分析
3.3 结论
4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1 结果与分析
4.1.1 不同处理对水稻群体动态的影响
4.1.2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1.3 不同处理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1.4 不同形态土壤有机碳与产量的通径分析
4.2 讨论
4.2.1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群体动态的影响
4.2.2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4.2.3 菌渣化肥配施对水稻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4.2.4 不同有机碳组分与水稻产量的通径分析
4.3 结论
5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稻油轮作土壤有机碳组分及产量影响[J]. 袁嫚嫚,邬刚,胡润,孙义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7(01)
[2]金针菇菌渣对川西北高寒沙地植被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J]. 冯慧翎,胡玉福,舒向阳,庞宇,费凯,何剑锋,蒋双龙.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5)
[3]中亚热带4种森林类型土壤活性有机碳的季节动态特征[J]. 辜翔,张仕吉,项文化,李雷达,刘兆丹,孙伟军,方晰. 植物生态学报. 2016(10)
[4]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土壤养分的影响研究[J]. 聂佳如.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16(09)
[5]不同收获期的籽粒苋绿肥还田对土壤养分的影响[J]. 陈国军,闫慧峰,吴凯,杨举田,田雷,谭效磊,宗浩,陈秀斋,张永春,孙延国,刘海伟,石屹. 草业学报. 2016(03)
[6]菌渣施用对柑橘园土壤团聚体有机碳和惰性有机碳的影响[J]. 王义祥,王峰,叶菁,黄勤楼,翁伯琦,黄毅斌. 生态科学. 2016(01)
[7]大蒜秸秆还田对温室番茄连作土壤理化性质及其根系的影响[J]. 徐金强,刘庆涛,刘素慧,徐峥,崔凯,于安军. 北方园艺. 2016(01)
[8]白土活性有机碳组分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J]. 吴萍萍,王家嘉,李录久. 生态学杂志. 2015(12)
[9]青霉素菌渣肥对西红柿根际土壤微生物和酶活性的影响[J]. 段子恒,刘惠玲,刘晴靓,吴树洁. 环境工程. 2015(11)
[10]稻麦轮作条件下菌渣还田对土壤剖面养分分布的影响[J]. 胡佳,闫锐,费建波,张春龙,李瀚,邓良基,邓欧平. 水土保持通报. 2015(06)
博士论文
[1]农作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有机碳影响机制研究[D]. 赵海超.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3
硕士论文
[1]耕作及秸秆还田对土壤蓄水能力及春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 宋涛.沈阳农业大学 2016
[2]秸秆还田对棕壤理化性质和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D]. 宫亮.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3]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D]. 管天玉.华中农业大学 2014
[4]深层秸秆还田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D]. 殷程程.吉林农业大学 2014
[5]有机肥料对茶树生长、茶叶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D]. 沈星荣.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4
[6]不同有机物料组合对物料分解及土壤生化性状的影响[D]. 宋蒙亚.南京农业大学 2013
[7]菌渣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水稻养分吸收和产量的影响[D]. 温广蝉.浙江农林大学 2012
[8]菌渣还田对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研究[D]. 黄小林.四川农业大学 2012
[9]关中平原不同秸秆还田模式下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研究[D]. 孙汉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2
[10]秸秆还田对宁南旱作农田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产量的影响[D]. 路文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1
本文编号:36410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41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