坡面降雨入渗产流模拟模型及影响因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2-02-24 20:41
土壤水分入渗是土壤的固有特性,指水分通过地表进入土壤的过程,是降水和地面水转化为土壤水和地下水的重要环节。土壤水分入渗过程是流域水文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土壤水分再分配、土壤侵蚀、养分随水分的转移、农业面源污染等问题密切相关。土壤入渗性能与坡面土壤侵蚀产流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研究地表径流和坡面侵蚀的起点,研究土壤入渗性能对认识区域产汇流问题意义重大。为开发和更好的利用坡耕地土地资源,治理水土流失问题,治理生态环境问题,就必须对坡耕地土壤入渗规律进行研究和了解。为对坡耕地侵蚀和入渗过程进行研究,本文分别选取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岔巴沟流域和湖北省丹江口市官山镇官山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对流域内坡耕地入渗性能进行实验和研究,以期对坡耕地入渗和与降雨产流之间的关系得出一些结论。经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了一下几个主要结论:(1)在不同流域进行的双环入渗实验和降雨入渗实验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均受土壤自身理化性质的影响。在同一流域中,由于土壤质地较为均一,主要是土壤容重对入渗过程和结果产生影响,主要体现为土壤容重越大,入渗过程的稳渗率越低。而在不同流域间的入渗过程的差异来看,则主要由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有机质含量...
【文章来源】:长江科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入渗理论
1.2.2 土壤入渗测定方法
1.2.2.1 注水法
1.2.2.2 水文法
1.2.2.3 人工降雨法
1.2.2.4 基于时域反射技术的土壤水动态监测
1.2.3 土壤入渗影响因素
1.2.3.1 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对入渗过程的影响
1.2.3.2 外部因素对入渗过程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实验设计
2.2.1 实验样地选择
2.2.2 土样的采集与处理
2.2.3 人工降雨实验
2.2.4 双环入渗实验
2.2.5 土壤容重及含水率测定实验
2.3 数据分析
2.3.1 土壤入渗率
2.3.2 产流因子
2.3.3 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容重
第三章 双环入渗及降雨入渗分析及比对
3.1 双环入渗过程及结果分析
3.1.1 双环入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1.2 双环入渗过程分析
3.2 降雨入渗过程及结果分析
3.2.1 降雨入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2.2 降雨入渗过程分析
3.3 双环入渗及降雨入渗过程及结果比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坡面降雨产流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壤入渗过程的模型拟合
5.1 入渗过程的经验模型拟合及筛选
5.1.1 经验模型的选用
5.1.2 拟合结果及筛选
5.2 双环入渗拟合结果对降雨产流过程的推导
5.3 模拟降雨产流过程与实际产流过程的比对
5.3.1 野外人工降雨实验产流过程与模拟产流过程的比对
5.3.2 室内人工降雨实验产流过程与模拟产流过程的比对
5.3.3 验证结果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入渗研究进展及方向评述[J]. 吕振豫,刘姗姗,秦天玲,邢子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07)
[2]不同亚高山草甸群落类型的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J]. 宋爱云,董林水,刘世荣,刘京涛.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3]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韩新生,马璠,郭永忠,蔡进军,温淑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2)
[4]水文分析计算与海绵城市[J]. 王俊,贾建伟,张明波,李妍清,欧阳硕,吕孙云. 中国防汛抗旱. 2017(03)
[5]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入渗及其测定方法研究[J]. 莫斌,陈晓燕,刘涛,杨以翠,黄秀凤,黄启亮,林芷行,简慧,周土金,申云康.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2)
[6]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坡面人工降雨入渗模拟研究[J]. 甘凤玲,何丙辉,王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7]3种入渗测定方法在崩岗不同土层的应用比较[J]. 江凌,黄炎和,林金石,蒋芳市,赵晓晓,李慧,钟翔,郭鑫.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4)
[8]不同方法测定紫色土坡耕地入渗性能试验研究[J]. 莫斌,陈晓燕,雷廷武,罗帮林,唐菊.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9]环式入渗仪测量土壤初始入渗率效果试验[J]. 张婧,雷廷武,张光辉,蔡崇法,黄炎和,Yang Xiusheng. 农业机械学报. 2014(10)
[10]利用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吸渗率[J]. 佘冬立,高雪梅,房凯.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8)
博士论文
[1]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夏玉米农田SPAC系统水热传输模拟[D]. 虞连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43475
【文章来源】:长江科学院湖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土壤入渗理论
1.2.2 土壤入渗测定方法
1.2.2.1 注水法
1.2.2.2 水文法
1.2.2.3 人工降雨法
1.2.2.4 基于时域反射技术的土壤水动态监测
1.2.3 土壤入渗影响因素
1.2.3.1 土壤自身理化性质对入渗过程的影响
1.2.3.2 外部因素对入渗过程的影响
1.3 研究目标及内容
1.3.1 研究目标
1.3.2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方法
2.1 研究区域概况
2.2 实验设计
2.2.1 实验样地选择
2.2.2 土样的采集与处理
2.2.3 人工降雨实验
2.2.4 双环入渗实验
2.2.5 土壤容重及含水率测定实验
2.3 数据分析
2.3.1 土壤入渗率
2.3.2 产流因子
2.3.3 土壤含水率及土壤容重
第三章 双环入渗及降雨入渗分析及比对
3.1 双环入渗过程及结果分析
3.1.1 双环入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1.2 双环入渗过程分析
3.2 降雨入渗过程及结果分析
3.2.1 降雨入渗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3.2.2 降雨入渗过程分析
3.3 双环入渗及降雨入渗过程及结果比对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及影响因素分析
4.1 坡面降雨产流结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4.2 坡面降雨产流过程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土壤入渗过程的模型拟合
5.1 入渗过程的经验模型拟合及筛选
5.1.1 经验模型的选用
5.1.2 拟合结果及筛选
5.2 双环入渗拟合结果对降雨产流过程的推导
5.3 模拟降雨产流过程与实际产流过程的比对
5.3.1 野外人工降雨实验产流过程与模拟产流过程的比对
5.3.2 室内人工降雨实验产流过程与模拟产流过程的比对
5.3.3 验证结果及讨论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土壤入渗研究进展及方向评述[J]. 吕振豫,刘姗姗,秦天玲,邢子强.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9(07)
[2]不同亚高山草甸群落类型的土壤入渗特征及影响因素[J]. 宋爱云,董林水,刘世荣,刘京涛. 水土保持研究. 2018(03)
[3]土地利用方式对表层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影响[J]. 韩新生,马璠,郭永忠,蔡进军,温淑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8(02)
[4]水文分析计算与海绵城市[J]. 王俊,贾建伟,张明波,李妍清,欧阳硕,吕孙云. 中国防汛抗旱. 2017(03)
[5]紫色土丘陵区土壤入渗及其测定方法研究[J]. 莫斌,陈晓燕,刘涛,杨以翠,黄秀凤,黄启亮,林芷行,简慧,周土金,申云康. 水土保持学报. 2016(02)
[6]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坡面人工降雨入渗模拟研究[J]. 甘凤玲,何丙辉,王涛.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6)
[7]3种入渗测定方法在崩岗不同土层的应用比较[J]. 江凌,黄炎和,林金石,蒋芳市,赵晓晓,李慧,钟翔,郭鑫.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4)
[8]不同方法测定紫色土坡耕地入渗性能试验研究[J]. 莫斌,陈晓燕,雷廷武,罗帮林,唐菊. 水土保持学报. 2015(03)
[9]环式入渗仪测量土壤初始入渗率效果试验[J]. 张婧,雷廷武,张光辉,蔡崇法,黄炎和,Yang Xiusheng. 农业机械学报. 2014(10)
[10]利用圆盘入渗仪测定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吸渗率[J]. 佘冬立,高雪梅,房凯. 农业工程学报. 2014(18)
博士论文
[1]不同水分供应条件下夏玉米农田SPAC系统水热传输模拟[D]. 虞连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
本文编号:36434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nykj/3643475.html